中国与中亚:互相都知道,互相不了解
百科
2024-10-10 07:30
哈萨克斯坦
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去了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此前,中亚五个“斯坦国”在国内的存在感一直较低,用家里领导的话说,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人民对双方的认知现状就是,“互相都知道,但是谁也不了解对方。这几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和去年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官热”带动“民热”,中亚开始成为国内企业出海新的热门地,国人去中亚旅游的也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在乌兹首都塔什干和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不管是住酒店还是一些景点都可以碰到国人,有旅游的也有商务出差的,哈萨克因为更便捷的免签政策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则更是如此。尤其是商务往来近一年出现小规模“爆发”,比如从阿拉木图飞塔什干的飞机上,旁边两个都是国人,其中一个是一家人来中亚这边旅游的,另外一个就是商务出差的大哥,商务出差的这个大哥一上飞机就跟周围的人热络地聊了起来,正好前排也是一个商务出差的大哥,两人你来我往就交流起这边的商业现状了,试着从对方了解的情况看看能否挖掘到新的商机。按两个大哥了解的情况,过去几个月,来中亚的商务团就达到30万人,不过主要还是有官方牵头的,而且不到10分钟的时间,两人就约定落地塔什干一起去考察某个项目。今天就顺便聊聊中亚核心是哈萨克和乌兹的一些经济和双碳情况。
社会经济与后劲从人口看,整个中亚五个“斯坦国”一共就7000多万,我国一个广东省的人口就远超中亚五国。其中乌兹的人口最多,占了中亚五国总人口的将近一半,有3000多万,其次是哈萨克,刚好2000万出头,比我们北上广深四个一线的实时人口还要少点,塔吉克斯坦大概1000万多,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大概都是700万左右。从经济水平来看,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都是中亚地区属于家里有矿的的两大土豪,经济核心靠着资源相关的产业,人均GDP都接近中国水平,大概都是1万美元出头的样子,也是中亚五国中最富有和唯二两个人均GDP破万的国家。乌兹大概2000出头,吉尔吉斯斯坦1千多,最穷的是塔吉克斯坦还没破1千。重点谈谈实际接触过的哈萨克和乌兹,刚好都去了两个国家的前两大城市——哈萨克第一大城市暨前首都阿拉木图,第二大城市暨现首都阿斯塔纳;乌兹第一大城市暨首都塔什干,第二大城市暨历史名城撒马尔罕。阿拉木图人口大概200多万,在经济上来看,可以算是中亚地区第一大城市,不过从人口数来看,第一大城是塔什干,大概300万出头,毕竟乌兹整个人口基数摆在那。目前两个国家的民众相对普遍还是愿意生娃的,据当地人的说法,目前每家两个娃是相对基本的标配,在街上碰见同时遛来两个娃的概率也比较高,尤其是在塔什干;另外,家里领导认识的一个阿拉木图当地人,已经有两个娃,但还是想生三胎。哈萨克和乌兹未来人口还会有增长。阿拉木图经济水平整体大概相当于国内二线,但是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可能差了不少,就城市面貌来说,把各种标识换成中文的,你甚至可以把他当成是我们的一个西北城市,但是面貌偏东北三线;因为是老城,整个城市看着相对是年代感的那种,不像深圳上海那样有很强的现代化气息。有个国内企业驻阿拉木图一年多的人表示,阿拉木图文化上很俄罗斯(欧化),经济上这几年主要受中国影响,之前在阿斯坦纳的街头遇到一个当地人,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就很热情的主动聊天,还会一句中文“你好”,对中国很感兴趣,但是基本一无所知。也说明中国文化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迁都后的阿斯塔纳就完全是一座新城,现代化很多,其西南一段的环城公路也是中国企业建设的,阿斯塔纳而且也像北京一样搞了个中轴线,核心的城市景点都围绕中轴线和两边分布。乌兹落后很多,城市建设都差了很多,撒马尔罕就像我们的三线小县城,因为是历史名城,贵在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塔什干稍强一些,但是整个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主要还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更新不大。不过地铁系统是中亚地区最强的,有三条线路,也是得益于苏联时期建成的,每个站都很有特色,塔什干和阿拉木图也是中亚目前唯二两个有地铁的两个城市,但阿拉木图只有一条线路;另外,哈萨克首都阿斯塔纳目前也在建设地铁。据当地人的介绍,塔什干目前平均工资水平大概两到三千左右,阿拉木图低的两三千,大部分可能四五千到七八千的都有,硬要平均的话可能五千左右的样子。阿拉木图经济上强过塔什干很多,这点可以从民众开的车就能看出,因为历史原因,塔什干雪弗兰最多,目测可能占比高达90%以上,而且大多是小厢车。比亚迪在整个中亚市场乌兹做的很好,宋、唐、秦、海鸥等系列车型在塔什干都有遇见,在路上很容易遇见开比亚迪的,目测SUV买的最好,比亚迪的4S店就开在塔什干的市中心,在乌兹也投资建设了配件厂,其他理想、零跑、哈弗也偶有出现,中国汽车在乌兹很受欢迎;其他就是一些日韩车,像奔驰宝马在塔什干路上遇到的机率就很低。阿拉木图就强很多,奔驰宝马保时捷路虎等就多了很多,也能看到一些豪车,但整体日韩车在这边偏多,日系最多自然就是丰田,韩国的现代和起亚随处可见。据一个当地的说法,理想和极氪是哈萨克中产的梦想,在路上也确实遇到不少,不过,理想偏多;吉利在这边做的好像也不错,有一天在阿拉木图机场呆了一晚上,至少遇见有10量吉利,比亚迪也有,但不多。奇瑞捷途和江淮在阿斯塔纳做的很好,其他如坦克、哈弗的身影也不少。不过,论发展后劲,个人主观感受可能乌兹的未来的发展后劲可能大,一是从人口基数来看,两国民众目前生娃意愿都差不多,人口都会持续增长,但乌兹基数比哈萨克强;而从产业结构看,乌兹的资源在中亚地区属于少的,不能靠“卖矿”致富,发展经济还是得靠其他制造产业,其目前在汽车产业链环节也有一定基础,而且在苏联时期打下一个较好的工业底子,当时定位很高,是中亚核心城市,给了航空、拖拉机、电力、纺织等产业布局;另外,据其他来这边商务出差的人观察,乌兹人勤劳程度上跟中国人很像。这点哈萨克人就不一样,因为坐拥丰富的资源,主要经济支柱还是跟矿业相关的产业,毕竟“家里有矿,没有就买”。对于家里有矿这点哈萨克人普遍也自豪,在谈到中国企业落地中亚市场上,就市场规模上哈萨克人普遍带着一丝轻视;而且因为地理位置,整个中亚作为欧亚大陆间的商贸枢纽,哈萨克在其中又凭借紧邻中国成为关键节点,目前欧陆间的陆路过境运输80%都经过哈萨克境内,“收过路费”也带动了他们经济发展。而且,乌兹人普遍对产品价格更敏感,所以,至少在发展相关制造产业上,乌兹不管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意愿都比哈萨克强。另外几个“斯坦国”没去,具体细节不清楚,不过,据家里领导表示,整个中亚土库曼斯坦是最封闭的,另外两个则确实明显都穷很多。Citywalk四座城市的景点都很集中,远点也就一两公里的距离,完全都可以Citywalk游玩;单纯Citywalk的角度,个人观感,乌兹的塔什干和撒马尔罕相对比哈萨克的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更带感一些,乌兹整体异域风强一些,毕竟民族更多元,哈萨克整个遇到的人群面貌跟我们更相似。撒马尔罕是历史名城,有很多历史遗迹,而且相对集中,走马观花一个下午就可以看完;塔什干的地铁也是苏联时期建成的,就是苏联时期的风格,每一个站点一个主题,值得一逛。阿斯塔纳完全是因迁都新造的新城,相对来说是最现代的,城市面貌就是个新城,没什么特色景点,不过中轴线线上汇集了他们主要的标志性建筑物,比如总统府、当地人称之为“棒棒糖”城市地标等,秋天的午后Citywalk还是有感觉,阿拉木图相对阿斯塔纳历史感强一点。语言都是俄语最通用,不过乌兹英语普及率整体比哈萨克高,国人在这边基本可以实现打车自由,塔什干市里打个车经常就是都不到国内的一线的起步价,远点的十几块,再远点的二三十块基本都能到;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稍微贵一点点,但是一样可以打车自由,基本二三十块就能跑小半个城。哈萨克物价整体比乌兹贵了不少,就如吃饭来说,哈萨克大概比乌兹贵了近一倍,不过工业品在这边普遍贵,因为大部分是中国过来的,据当地人表示,工业品在这边可能有一半的成本是物流成本,比如在一个商场看到近期在国内刚买不久的一个同款鼠标,价格是国内的一倍。乌兹的饮食更具地方特色些,不过我是吃不惯,到处都是手抓饭,几种蔬菜切了直接端上来就是沙拉,稍微好点的就是给你倒点酱,种类主要都是西红柿和黄瓜;他们是囊配一切,吃什么都要点囊(或面包),还有一个特色是羊肉馅的烤包子,当地人中午很多可能就是点个烤包子就过了。哈萨克饮食整体跟俄罗斯更相似(也可以说餐饮上更欧化),菜品之类的也会更精致些,比如沙拉里蔬菜的种类就相对更丰富,好点的餐厅也会拌上厨师自己调制的配料,不像乌兹大部分是随便倒点沙拉酱。中亚双碳整个中亚地区大概8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靠矿致富”的哈萨克也是中亚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国家,其次是乌兹;哈萨克政府于2023年批准了《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战略》,明确到2030年底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15%,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该国建立了碳监管制度,有国家控制和温室气体减排工具哈萨克斯坦排放交易系统(KazETS),核心涵盖六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电、石油和天然气、采矿、冶金、化工和制造业。同时,哈萨克也在致力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目前该国燃煤发电约占80%,可再生能源发电大概6%左右,哈萨克此前有计划称,到2030年绿色能源占发电量的比例将提高到15%,到2050年将提高到50%。乌兹则在2017年发布了《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0%,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在能源结构转型上,其《2019至2030年乌向绿色经济过渡战略》提出,要使可再生能源的份额达到总发电量的25%以上。此外,温室气体排放相对较低的吉尔吉斯斯坦也制定了脱碳战略,吉尔吉斯斯坦政府2018年发布了《国家发展战略》,计划到2040年将该国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50%。······················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