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岁宝宝的作息引导

文摘   2024-11-01 17:25   河南  


往期推荐:

0~6个月宝宝的规律作息时间表,超实用!


6~9个月宝宝的作息引导


9~12个月宝宝的作息引导


很多家长以为熬过了第一年,宝宝的睡眠问题就彻底好了。

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等来一个“天使宝宝”,反而原本睡得很好的宝宝在这个阶段开始频繁夜醒。

这个阶段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两觉并一觉


首先作息时间上的一个大变化就是并觉很多宝宝最早1岁,最晚1岁半,开始了两觉并一觉的过程。相比6~9个月时的三觉并两觉,两觉并一觉的过程更长一些,给家长带来的烦恼也更多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两觉和一觉并存的情况可能会存在2~4周。如果宝宝起床比较早,可能当天就需要安排两觉;如果宝宝起床比较晚,可能当天就只需要安排一觉。

这个阶段会出现以下这些比较尴尬,让家长束手无策的情况,我分别给出了解决方案:

难题1:

上午小睡时在原来的时间怎么都哄不睡了,宝宝却在上午11点多就撑不住了,开始午睡,睡了1.5~2小时到下午1点多。然后下午5点左右又困了,不得已睡了个黄昏觉。晚上入睡就会很晚,可能要到9点甚至10点。


方案1:

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陪宝宝多玩一会,让宝宝坚持到中午12点或者12点半,午睡2小时。晚上可以安排在6点半左右入睡。


方案2:

如果执行方案1时午睡无法睡到1.5小时,导致下午清醒时间过长,或者无法撑到中午12点以后午睡,可以在上午11点时让宝宝小睡20~30分钟再叫起来,然后在下午1点多安排午睡。执行这个方案,耐心地等到可以执行方案1。

难题2:

宝宝早晨6点就起床了,上午10点小睡2小时到中午12点,下午小睡时却怎么都不睡,到下午5点多就撑不住了。


方案:

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把上午小睡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下午依然可以在原来的时间安排午睡。执行这个方案一段时间,直到宝宝可以撑到中午12点以后午睡。

2.真的是睡眠倒退吗?


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1岁后睡眠状况的小调查,几百个样本量,有大约60%的宝宝存在睡眠倒退情况,主要表现为频繁夜醒。当然,大部分填调查表的妈妈的宝宝睡眠并不好,否则不会关注我。剔除这些因素,我初步估计存在睡眠倒退情况的宝宝至少在30%以上。

导致频繁夜醒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并觉。比如上面谈到的难题1的情况,因为傍晚又睡了一个小觉,晚上就要折腾到9~10点才睡。这显然打破了原本的生物钟,宝宝的作息时间无法和符合昼夜节律的内在时钟和谐,造成夜间突然醒来大哭甚至做噩梦的情况。

案例:

甜甜宝宝,12个月。能自主入睡,但是从10个月之后开始频繁夜醒,并在醒来后尖叫大哭。


调整前的作息时间:

6:30 起床

10:00~11:30 小睡

16:30~17:30 小睡

21:30 夜间入睡

之所以这样作息,是妈妈误以为随着月龄的增长要主动拉长清醒时间,于是主动将甜甜的夜间入睡时间从8点推迟到了9点以后。经过观察,我们发现甜甜的夜间生物钟在晚上7点半左右。


调整后作息:

6:30 起床

9:30~10:30 小睡

14:00~15:30 小睡

19:30 夜间入睡

在这个作息时间执行的当晚,甜甜夜间醒来尖叫大哭的情况就消失了。经过2周的观察,我们发现甜甜并没有到两觉并一觉的阶段,虽然之前出现过下午觉不好入睡的情况,但是通过白天作息时间的调整,这种情况就消失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出牙。很多宝宝会在1岁前出大约8颗牙,然后会在1~2岁时出8~12颗牙,这其中包括后槽牙。后槽牙个头大,冒出的过程漫长且痛苦。

也有很多人把1岁以后的这种睡眠倒退归咎为分离焦虑,我也曾经这么认为。因为这个阶段很多宝宝的确存在分离焦虑,有的宝宝白天见到妈妈就要吃奶,有的宝宝则紧紧地黏在妈妈身上不肯下来。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分离焦虑的本质。

分离焦虑其实是宝宝智商发育的一个高峰期。在这个阶段,宝宝深刻懂得了因果关系。于是,家长的过度干预就造成了新的睡眠联想。相比之前,这个阶段形成睡眠联想会格外快。

有很多妈妈咨询我:宝宝1岁以前可以乖乖睡婴儿床,1岁以后就要睡大床,怎么回事?我仔细询问过这些妈妈,发现开始都是宝宝半夜不知何种原因醒来哭闹,妈妈觉得哄不住了,就直接把宝宝抱上大床了。妈妈自述,宝宝哭声太大了,又是半夜,实在招架不住。

相比1岁以前,1岁以后的哭声又大又狠,宝宝跺脚又发飙,带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不久后,家长就会发现,以前那种小宝宝的哭泣一去不复返了,而每当宝宝的要求达不到时,就会这样歇斯底里地哭,让家长缴械投降。

这样抱了两次之后,宝宝这个时间就会醒,必须上大床。妈妈接下来又问:“以前宝宝哭闹我也会抱一下,或者偶尔抱上大床睡一两次,没事啊。怎么现在又不行了呢?” 也有妈妈会反馈说:“我觉得宝宝有分离焦虑,抱过来大床就可以了。我们不抱,他就不睡啊。”

谈到这里,我首先要恭喜这些家长:宝宝长大了,学会“套路” 爸妈了。1岁以前如果宝宝频繁夜醒,很多都是因为不恰当的睡眠联想,仅此而已。而1岁以后,则可以称之为“套路”。相比1岁以下的宝宝,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好奇心强,精力充沛,夜醒时有足够的精力来闹。

曾经有一个妈妈来咨询我:“宝宝1岁以前只要陪躺着就可以在婴儿床上乖乖入睡了,怎么1岁以后就要唱好多歌才能入睡呢?”

我仔细询问了她,原来事情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

宝宝可能由于并觉,作息时间不太规律,晚上有点小兴奋,半天不肯睡。妈妈为了让宝宝尽快睡过去,就唱了一首歌。
宝宝上床后,啊啊地叫,妈妈就唱了昨天的那首歌,宝宝似乎很满意地睡了。

宝宝上床后,啊啊地叫,妈妈就唱了第一首,宝宝继续叫,妈妈又唱了第二首,宝宝继续叫,妈妈又唱了第三首,宝宝似乎很满意地睡了。
宝宝上床后,啊啊地叫,妈妈唱了三首后,宝宝还是叫,然后妈妈唱了第四首……
宝宝上床后,第五首……
宝宝睡前妈妈唱了一首又一首……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感慨,宝宝不仅“套路” 满满,还变本加厉。妈妈就这样一步一步掉进了坑里。

 

那我们要如何预防“套路”呢?

到了这个阶段,恭喜各位家长,斗智斗勇的日子开始了。1岁以前重在养育,而1岁以后需要慢慢向教养倾斜了。

这里需要澄清两个概念,“需求” 和“愿望”。

我们要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而不是愿望。溺爱的问题就在于把孩子的很多愿望当成了需求来无条件满足。睡眠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没有了解到孩子背后的睡眠需求,而误以为孩子不需要睡觉了,这其实并没有满足孩子的睡眠需求。

那在孩子1岁之后的夜醒问题上,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夜间的需求是好好睡觉,我们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自己的夜醒。当孩子无法自己处理时,我们可以协助他,但是态度上要温和而坚定。

孩子夜醒时首先要足够了解其中的原因,对我前面提到的原因逐项排除,只有找到原因,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如果只是做梦,我建议等一等。孩子在梦里的哭闹有时就像说梦话,并不会导致孩子醒来。我家老二在1岁多时总会在晚上10点左右低低地哭泣几声。我认定她是在说梦话,就没有干预过,她也没有醒来过,低低地哭一小下就睡过去了。这个情况在她彻底并觉后就消失了。

如果孩子哭闹的声音尖锐且已经醒来了,我建议尽快查看原因。解决好孩子的问题并安抚好情绪后,让孩子继续在原来的床上入睡。最重要的是,不要升级安抚方式。比如已经可以自主入睡的就不要抱哄了,已经断夜奶的就不要再给了,已经睡婴儿床的就不要再抱回大床了。安抚好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情绪有多种手段,并不一定需要抱哄、喂奶,关键是要懂得孩子哭闹的原因,并在这个原因上下功夫解决。

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实有一些能力照顾自己了,我们也可以尝试放手,让他们自己来照顾自己的夜醒。

案例:

一一宝宝,1岁2个月。找我咨询前夜醒次数非常多,早晨5点左右还要吃一次晨奶。通过一周多的引导改善了夜醒后,他还是会在早晨5点时喊妈妈喝一些水。在我的建议下,妈妈在婴儿床上放了水杯,在入睡前反复告诉他,水杯在这里,半夜口渴了可以自己拿来喝。第二早晨5点多,一一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他自己找到了水杯,喝了点水就又睡了过去。几天后,一一在早晨5点就不再醒来,一直睡到了6点多。

对待1岁以后孩子的睡眠倒退问题,不仅要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理解并疏导孩子的情绪,解决时也要有原则、有规则。1岁以后孩子的睡眠倒退,只不过是又在提醒你,升级“装备” 的时间到了。


随手点赞分享
让更多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更多儿保育儿知识,请关注儿保测查公众号

来都来了,点个关注再走吧~~~



儿保测查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儿心量表Ⅱ》新家庭养育计划、推广普及、Gesell格赛尔量表、ABCD快乐育儿法、儿童发育测评量表、测评系统、儿保适宜技术培训、儿保知识交流分享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