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体拥有良好生活的前提|6月15日 一席上海

文化   文化   2024-06-10 20:09   北京  




好久不见,本周六我们将在上海举办第123期现场,共9位讲者,欢迎你来。

以下是关键信息:


活动时间:6月15日(周六)

                  13:00-20:00 

活动地点: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大剧场

参加现场:识别文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演讲顺序和结束时间以现场为准


           

………………………………………………



 本场讲者 



01. 

Ale

写作者

在文字的面前,我们可以放下身份的负担。


Ale是意大利帕多瓦人,1993年生,天秤座,AC米兰球迷。2014年,为了报道南京青奥会,21岁的Ale第一次来到中国。大学毕业后,因为觉得“中国也许和我有关联”,他搬到北京,从零开始学中文。


在中国生活的六年期间,他学过电影,做过群演,拍过广告。2020年封在学校期间,他在豆瓣写自己跟宿舍保洁阿姨、维修大叔、食堂打菜小哥的日常互动,感觉大家褪下了原有的身份,都是努力活着的人类而已。在最孤独的时候,文字像一根通向外界的绳索,连接了Ale和读到他文字的人们。


2023年初,他开始在世界各地旅居,开了个人专栏,用中文记录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和事。现在,刚刚回到中国的Ale想聊聊十年前他在南京感受到、并把他带到中国来的那种近乎本能的需求:和人交流,和人连接。



………………………………………………


02. 

钟郁含

“一起长大”项目发起人,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做好支持家庭关系的工作,就要看到全面的现状,而不仅仅是聚焦于问题和困难。



当父母因外出工作不能和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爱和关怀的传递往往面临更大的困难。连续在贵州支教几年后,钟郁含看到了孩子们和远方的父母建立更多情感链接的渴望,于是发起了“一起长大”项目,支持外出工作的父母和留在家乡的孩子之间的远距离情感互动


钟郁含在贵州的三所学校里待了三年,以一对一和小组讨论、家访、观察的形式接触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了解他们想要跟父母交流什么话题、想要怎样的交流方式,再通过线下和线上的父母课堂把这些信息传递给父母。


“一起长大”跟孩子和父母讨论过的话题包括:孩子想家时,家长在电话中怎么陪伴ta? 孩子的教育超过我了,我如何继续引导和帮助ta?一年没见到父母的孩子想过一个什么样的春节?春节后如何跟孩子告别?


比起作为权威的专家去指出父母们哪里没做好、指导他们应该怎么做,“一起长大”强调的是发现和传递父母已经做得好的地方,让他们意识到,即使离得很远,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持续的关爱,而这其实并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多厉害的技巧。因为有质量的互动其实往往也是平凡而日常的。



………………………………………………



03. 

路桂军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
有些时候,忍痛是一种软暴力。


1996年,还是麻醉医生的路桂军带领科室开始进行疼痛治疗。他曾对一些癌痛患者做过调查,带着痛苦活十年,和没有疼痛,幸福地活一天,要选哪一个?九成以上的病人选择了只活一天。


但在旧有的观念中,疼痛只是疾病的表征,病好了,疼就好了;在东方文化中,忍痛是种美德;很多人对于医学止痛也存在误解,谈到止痛药,便觉得会成瘾依赖。


那些不被重视的疼痛患者在路桂军的诊室中得到缓解。除了有疾可循的疼痛外,还有更多找不到原因的疼痛。面对这类情况,路桂军常会问:“有没有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现在想起来依然放不下?”那些过往经历所导致的疼痛,医学中称为“心因性疼痛”。


在近30年的问诊过程中,路桂军看见过的不只疼痛,还有疼痛背后的故事和人。他要求自己对病人颔首慈眉,给予最大的关怀,因为“只有不被关注的疼痛,没有治不了的疼痛”。



………………………………………………



04.  
杨圆圆
艺术家,纪录片导演
让她们的历史被记住。


杨圆圆是一名生于北京的艺术家。她18岁出国留学,在唐人街和中餐馆接触到了许多海外华人,他们的故事很少被讲述。她因此对这个群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站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上,关注那些被历史遮蔽或遗忘的人与故事。


20世纪上旬,因为排华法案和种族歧视,华人难以离开唐人街。也正因如此,人口密集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唐人街,成了旧金山最热门的观光景点,唐人街夜总会便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下。


2018年,杨圆圆关注到充满“中国风情”的唐人街夜总会,并机缘巧合地认识了一群年事已高的华裔女性,包括夜总会“紫禁城”的最后一任经营者、传奇风情舞者余金巧(Coby Yee),以及在今日依然非常活跃的舞团——都板街舞团。这个舞团最初由四位退休的华人夜总会舞者成立,如今都已经处于70-90岁的高龄。


▲ 92岁仍在跳舞的Coby(图源:纪录片《女人世界》)


她们身上强烈的生命力冲击着杨圆圆,她决定拿起摄像机,记录下她们的历史。历经6年耕耘,这部《女人世界》即将于今年上映。



………………………………………………


05.  

贾顺浩   

职业足球教练

比赛这90分钟就像⼀个梦,你没法不沉浸在这个梦里,想象一个完美的结局。



再过几天,2024年欧洲杯拉开战幕,为了“蹭上”这项重大赛事的热度,弥补一席体育类演讲的不足,我们请来了足球教练贾顺浩。


贾顺浩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年轻、学院派、高学历,如果可以,也许还要再加上理想主义和新晋失业。过去十几年,他写球评、做解说嘉宾、带大学校队,后来进入职业队当技术分析和助理教练。


2022年,没踢过职业足球的贾顺浩当上了职业足球队的主教练,并在当赛季带领平民球队黑龙江冰城队提前保级。按照专业足球媒体的说法,贾顺浩像是一个“闯入者”,闯进了“中国最糟糕的行业”。


我们对这些意外和充满张力的故事感兴趣,但并不准备讨论如何拯救中国足球。职业足球由很多个微小的局部组成,贾顺浩经历的只是其中几个。



………………………………………………

   
06.  
朱晓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
无论是本身的结构力度,还是与山野结合的风貌,渡槽都是一道风景线。


在中国广袤的乡村,散落分布着一种高大的输水构筑物——渡槽。这些外貌如桥的高架水渠,结构或为高耸轻便的梁式,或为雄伟壮丽的拱式,跨越山地、道路、河流,将水流输送至村庄与田地。


最近六七年间,朱晓明与团队系统研究了这种独特的乡村建筑,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实地调研了70余座渡槽。它们大多修建于集体化时代,常常取名为红旗、胜天、东风、向阳、友谊、曙光……作为集体工程,每一座渡槽都凝聚了数个公社大队,几千群众和民兵的劳动与智慧:灵活运用本地材料,以“土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工程难题。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大部分渡槽已废弃。但这些卧藏在乡野中的“奇迹”,正如一座座纪念碑,将一个逝去的时代和一段集体记忆定格在那里。



………………………………………………


07.  
蓝方
C计划联合创始人
培养一个个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公民,才有可能成就一个更加理性、多元、良善的社会。


当大量仇恨言论、偏见歧视、阴谋论在舆论场上一呼百应的时候,我们如何重建公共理性?


八年前,曾是记者的蓝方和两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C计划,一家致力于推广批判性思维、思辨教育的机构。她们希望填补应试教育对于独立思考的忽视,培养一群合格的公共生活参与者。


八年间,C计划的课堂成员从成年人拓展到儿童,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过各种公共议题:大城市应该接纳流动儿童平等入学吗?教室里该不该安装摄像头?代孕该不该合法化?死刑该不该被废除?


除此之外,情感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喜欢的人,该不该谈恋爱?我的朋友总让我不爽,该不该跟他绝交?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相比于理性的公民,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理解自己与他人,也是一个个体拥有良好生活的前提。



………………………………………………


08. 

高嘉丰  

音乐人

真正给我带来快乐的事是去建造自己,不是拆解他人的东西。



从淘宝写歌、发明电子乐器、NFT到最近研究AI音乐,高嘉丰的音乐和他本人一样,新潮前卫,拥抱当下并积极向外探索新的尝试,于是这也造就了他自己的音乐语言。电子、独立摇滚、Hyperpop、说唱……以上风格你都可以在高嘉丰的创作中听到。



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甚至会让人质疑,如果在一首歌中不断变化曲风和塞入各种元素是不是太满了?不过高嘉丰觉得这正是他活在当下的证据,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他想在音乐中体现这种“碎片化”,“每一种风格像一种不同的语气,它们在帮我唱歌。”


哦对,这是他写的第一首流行歌:




………………………………………………



09. 

刘云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独立个体”,这是“成长难以承受之重”。


 

“早一步,赢一路”,抢跑、超前学习变成了一部分人成功的法宝;效率主导下,精通“套路”仿佛找到了学习与应试的捷径。掌握了这些秘诀的佼佼者们进入大学,又会经历新一轮的洗礼。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下,他们被要求成为对自我高度负责的学习者。在目标和任务驱动下,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灵巧的“猎手”,快速适应变动的世界,却极少专注、沉思。广泛涉猎,却疏于专业知识。在看似自由与无限的可能性中,忙碌地消费、体验和迷失,不敢做出选择。


这一代学生为什么普遍经历上述成长的痛苦?当年轻一代被贴上精明、空洞和虚无的标签时,更应该检讨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制度逻辑塑造了这一代的青年人。


在数年间与师生的访谈中,刘云杉探讨了近些年流行的教育话语背后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每个个体的选择。



………………………………………………


参加现场指引

1.请至「一席App」首页查看;
2. 进入一席公众号的菜单,点击「用户服务-最新现场」;
3.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识别以下二维码:



活动当天换票时,可在一席App「我的-订单」或一席公众号「用户服务-我的门票」查看入场券。


注意事项
按活动当日排队先后顺序,分区兑票入场,如需座位相邻请同时兑换
中场休息40分钟,可在附近休息用餐;
活动当天上午,一席公众号发布讲者出场顺序
请不要携带食物及有色饮料入场,如有携带需寄存在场外;
如有咨询,请联系客服微信:yixixiaobian


现场兑票时间

6月15日 12:00-13:00;


剧场地址
上海市虹桥路1650号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大剧场



………………………………………………



一席
人文·科技·白日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