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栓,不得不了解的五点-世界血栓日|有声版

文摘   健康   2024-10-15 07:31   北京  


  您好!我是刘健

今天是我们一起了解心脏科普知识的

第971期



本 文 重 点

• 由于各个年龄、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血栓性疾病,而且它严重危害生命健康,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 血栓发生在动脉称为动脉血栓性疾病,比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在静脉则称为静脉血栓性疾病,比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 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很好地预防和控制血栓性疾病。


刚刚过去的10月13日是第11个“世界血栓日”,其目的就是提高大众对血栓的认知,促进规范化诊治血栓性疾病;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血栓这一沉默的杀手。


对于血栓性疾病,您可能有不少疑问,今天,我为您带来关于它不得不了解的5个要点。


要点一:血栓是什么?

血栓性疾病又是什么?


在人体心脏的心腔或全身血管内,由于血液中促进血液凝固的成分析出,导致某些血液成分积聚和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叫做血栓形成,这种固体质块就被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后,若从形成部位脱落,随血流移动过程中部分或全部堵塞某些血管,引起相应组织或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坏死以及淤血、水肿,这个病理过程,被称为血栓栓塞。


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血栓性疾病,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又分为动脉血栓性疾病和静脉血栓性疾病。动脉血栓常见于冠状动脉、脑动脉、周围动脉等,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静脉血栓则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要点二:为什么血栓性疾病

称为“沉默的杀手”?


血栓是潜伏在生活中的“隐蔽杀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血栓一旦形成,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甚至脱落移行至其他器官,导致严重后果。


无论是动脉血栓,还是静脉血栓,都会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心脑血管疾病的“杀伤力”自不用多说。如果深静脉血栓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肢体肿胀、疼痛、甚至是溃疡、以及血栓后遗症;而一旦发生肺栓塞,往往非常凶险。


要点三:哪些人容易发生

血栓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常见以下几个特点:


1)血压较高、血糖较高、经常吸烟:高血压、高血糖以及吸烟,都会使血管内皮受损,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2)遗传因素:如果近亲中出现过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疾病,那么患病风险也会升高。


3)久坐不动:不爱运动,或者由于职业或疾病经常保持一个姿势,比如长途汽车司机、长期卧床的病患、长途旅行的乘客等,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要点四: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

血栓性疾病的信号?


血栓形成可导致许多不同的并发症,具体症状取决于血栓形成或栓塞的部位:


1)当血栓位于头部或颈部血管时,可能会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中风,可见晕厥,肢体偏瘫,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或意识不清等症状。


2)当血栓位于心脏部位的冠状动脉时,可发生心肌梗死,出现胸闷、胸痛、呈压榨性,向下颌、肩颈、手臂或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出汗、乏力、气短等症状。


3)当血栓位于肺动脉时,可发生肺栓塞,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等。


4)若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见患肢肿胀、疼痛,如果在慢性期可能出现患肢的沉重感、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甚至形成溃疡经久不愈。


要点五:怎么预防血栓性疾病?


预防血栓的措施主要分为饮食预防、运动预防、物理预防以及药物预防。


1)饮食预防:日常饮食尽量清淡,避免高脂、高糖,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另外,戒烟限酒也有助于预防血栓性疾病。


2)运动预防:长期卧床或久坐的人可以通过踝泵运动来促进血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游泳或骑自行车,也能促进血液循环。



3)物理预防:对于术后需要卧床的患者,可以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治疗,或穿戴合适的弹力袜,通过挤压腓肠肌增强肌肉功能,促进血液回流,避免血液在下肢淤积。


4)药物预防: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作用。


今天内容讲完了,下期更精彩。


心脏健康知识就在《刘健医生说心脏》,我们下期再见。




刘健医生六本科普力作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

主讲人:刘健
责任编辑:谭素贞


- THE END -


 来自血栓的自白
 粥样硬化会不会在静脉出现?
 血栓是什么样子的?‍‍‍‍‍‍‍‍‍‍‍‍‍‍‍‍‍‍‍‍‍‍‍‍‍‍‍
 一条腿肿了?小心静脉血栓!-世界血栓日
 为什么不让你跷二郎腿



· ·· · 

专家介绍


刘健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血管内超声博士后
美国心脏病学会(FACC)、欧洲心脏病协会(FESC)、美国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协会(FSCAI)专家会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副组长
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
雄安新区未来健康传播中心首批导师
公益科普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刘健医生说心脏》主讲人
新华社官网《新知》频道《刘健医生说心脏》专栏主讲人
中华医学会官方唯一健康科普杂志《健康世界》编委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健康之路》《生活圈》《乡里乡亲》栏目特邀嘉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平台“云听云医”栏目《刘健医生的心脏健康课》主讲人
北京广播电视台《养生堂》《健康北京》栏目特邀嘉宾
生命时报《健心观点》专栏撰稿人
《人民日报》旗下新媒体“人民好医生”《刘健医生说心脏》专栏作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老年之声》栏目特邀嘉宾
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读书俱乐部》《健康加油站》《我爱问医生》栏目特邀嘉宾
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北京医学科技奖等荣誉


刘健医生说心脏栏目内容均为原创作品,受国家《著作权法》保护,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做营利性使用;若仅做个人欣赏、交流等非营利性使用,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我司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如有任何需求及疑问请联系邮箱:ljysshuoxinzang@126.com 我们将会尽力安排为您解答


刘健医生说心脏
每天早上7:30准时推送科普内容,并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刘健教授的亲“声”演绎,心脏健康知识就在刘健医生说心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