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走势最新解读

文摘   2024-05-17 22:26   上海  

近期,国务院组织央行、国土资源部等多部委先后推出多项措施,促进房地产的平稳发展。这其中包括央行宣布降低首套房、二套房贷款比例。首付比例降低到首套房的15%,二套房的20%;此外各地方政府先后完全取消了限购政策,目前依然执行限购政策仅剩下北京、上海两座大城市;央行还设立3000亿的保障房贷款资金,供地方政府入市回购存量房产。一系列的政策似乎让人们再次看到了房地产的曙光,一时间对房地产发展的方向存在了困惑。今天我们详细的解读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可能的走势。


一.巨量的房地产库存


首先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截止到2024年3月底,中国的过剩房屋面积接近50亿平方米,如果按照一家三口100平米计算,中国现在过剩的房屋面积可以供1.5亿人或5000万个家庭居住。此外,2020年,中国30多岁具有首次购房能力的人有2.2亿,但这个群体的人数预计到2035年会减少到1.6亿以下。26-40岁是买房、置换房地产的主力,2024年买房的主力人口规模减少了503万,根据人口发展趋势,2025年继续减少603万,2026年继续减少904万,2027年继续减少1240万,2028年继续减少1167万,2029年继续减少1406万,而2030年继续减少1415万人。目前1995年后出生的人群逐渐成为了购房的主力。而这个人群主要还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中国2016年开始正式放开生育政策,实施了二胎政策;2021年,进一步放开,实施三胎政策。

年份

出生人口数量

2004

1593

2005

1617

2006

1584

2007

1594

2008

1608

2009

1615

2010

1588

2011

1604

2012

1635

2013

1640

2014

1687

2015

1655

2016

1786

2017

1723

2018

1523

2019

1465

2020

1200

2021

1062

2022

956

2023

902

           表格一 中国过去二十年出生人口数量

从表格一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在2017年达到了顶峰,之后开始逐渐下降。我们再来看下中国老龄化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2023年末,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为2.9亿人次,而这一数据在2030年将达到4.5亿人次。从人口数据来看,出生率持续下降,老年人口持续增加是未来不可改变的趋势。而这一比例将在2030年达到顶峰。即按照4.5亿老年人口计算,老年人口将达到32%;同时25-40岁人口数量为2.7亿,占总人口比例为20%。

50亿平方米的库存对应持续下跌的人口需求。可见,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处于严重过剩的阶段。


二.房地产的价值


任何一个国家,房地产都具有两重价值:首先就是刚需的价值。中国人喜欢有一个安稳的家,这种传统的“家”的概念促使老百姓辛苦一辈子也一定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其次就是投资价值,即金融属性。房地产在全球都被视为一种金融资产,具有金融属性,可以变现,所以具有投资价值。

根据这两种属性,我们来仔细研究下中国房地产的价值。

1. 首先刚需的价值:刚需主要就是两类人,首先是年轻人结婚置业的需求;其次就是从其他城市移居到新城市的需求。年轻人结婚置业的需求我们根据之前的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结婚人数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2022年跌破700万对,2023年有所回升为768万对。但是持续下滑的态势维持不变。未来的几年大概率维持在500-800万对附近。这意味着每年全国有800万套房产需求,我们再加上一些年轻人自己单独购买的房屋需求,按照200万套计算,每年大概1000万套的需求(这其中我们只考虑新房而忽略二手房)。

根据这一数据目前50亿平方米的房地产需要至少5-6年才能完全消化。如果我们再把二手房考虑进来,即那些移居新城市的人购买当地二手房,我们按照二手房和新房比例3:7来估算。那么目前50亿平方米的库存需要至少7-10年才能完全消化。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即未来5年中国不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停止向市场供应土地。

2. 我们再来看房地产的第二个属性,金融属性,即投资价值:房地产升值需要具有两个属性,一是稀缺性。任何稀缺的资产都具有升值的潜力,比如北京二环以内的土地,由于已经没有新的土地供应,所以北京二环以内更具有保值价值;其次是供需关系。当供小于求的时候,市场进入卖方市场,拥有一定的定价权。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该产业;而当市场过量供给,供大于求,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买方具有一定的定价权。目前的市场显然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

而房地产作为消费品,又与老百姓的收入直接挂钩关联。当老百姓预期自己未来收入会继续增加时,会考虑投资房地产,这也是中国2000-2020年老百姓买方的主要原因;但是,当老百姓预期自己未来收入会逐渐减少时,就会谨慎选择投资房地产。这就是现在老百姓所处的状态。

既然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不具备投资价值,剩下的只能是刚需的居住价值。居住价值根据我们的分析,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消化,这还是基于未来5年市场没有新的土地供应的基础上实现的。


三.政策解读


现在我们仔细来解读下政府刚刚公布的一系列政策背后的意义:

1. 央行投入3000亿保证房贷款资金以及降低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

2. 地方政府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库存,作为保障房。

3. 全面取消限购以及租房落户制度。

这些就是近期政府推出的主要政策。首先我们来看下3000亿的保障房资金以及降低首付比例这个事情。前文所述,中国目前拥有50亿平方米的库存,我们平均按照1万元一平方米来计算(这个预估值是我们考察全国数据得出的平均值下限),那么整个去库存至少需要50万亿人民币的资金。央行提供的3000亿资金可谓杯水车薪,起到的更多的是引导作用以及象征性作用,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此外,首付比率降低,意味着老百姓需要增加更多的债务,虽然利息也在降低,但是关键每个月都还是需要还钱,正如很多网友说的那样“我们差的不是利息,差的是还款的本金”。只有当老百姓预计自己未来收入稳定甚至才有所增加,他们才愿意增加自己的债务。否则就算降低了贷款比率,也意味着未来还不起钱,最终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局面。

其次,政府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存库,做保障房。政府行为就需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政府的公开公正性。政府多少钱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呢?按照什么价格回购呢?走什么样的招标流程?目前房地产下行的趋势,房屋的实际价值很难直接定价,所以政府肯定会打折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可能是5折也可能是6折,但是很难按照目前市场价格从开发商手中回购。如果交易的主体是央企开发商,比如保利、华润等处理起来还相对容易,都是国有资产,大家谈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就可以了。

而如果交易对手是民企,就涉及定价问题,开发商肯定会尽量抬高价格,而政府也会尽量压低价格。这其中不可避免的就涉及“腐败”的问题,为“腐败”提供了环境的温床,开发商可以私下给相关领导些私人资金以换取折扣上的优势。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大概率政府回购的对象优先会选择央企的开发商,其次才考虑民企。这样对政府的相关人员来说是相对安全的选择。与央企做交易对象,可以稳住央企今年的利润,同时也更加稳妥,程序和法律风险小。至于保障房这同样涉及“代理问题”,不可避免的优先考虑各种关系户,最后才是老百姓的利益。

政府会通过政府平台公司从开发商手中回购房产。之后,平台公司会把这些资产打包再次发债融资。虽然短期内利用杠杆可以回购一定数量的房产,但是也会增加政府的隐形债务。最终这些债务还是通过银行,由老百姓在银行的存款买单。而这种无限期的债务只会让我们的下一代背上更加沉重的包袱。

最后就是全面取消限购以及落户政策。第一部分已经叙述过,全国的年轻人口在逐渐减少,老龄人口增减增加。这意味着拥有人口优势,才会有利于房地产的平稳着陆。目前仅剩下北京、上海两个大城市未取消全面限购,但是已经推出了很多松绑政策。北京、上海是中国房地产的风向标或者说是最后的宝地,一旦北京、上海取消限购,会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更大的下行压力。我们来思考下,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在北京、上海拥有一套住房,落户,一旦北京、上海取消限购,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抛售老家的房产,利用杠杆购买北京、上海的房产。这样会进一步压垮其他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虽然短期内可以稳住北京、上海的价格,但是城市更加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势必会压倒整个公共体系。这其中包括医疗、公共设施等。所以短期北京、上海不适合完全取消限购政策。

政府这些利好信息和政策确实可以短期刺激市场,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流动性。当前房地产市场缺少的就是流动性。开发商无法卖出去房子,老百姓都抱着再等等的心态继续观望。而短期的政策,确实会给一些人带来信心,让一部分观望的刚需者入市,市场短期内会拥有一定的流动性。对于一个资产来说,不在乎它的涨或者跌,更在意的是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一旦失去了流动性,资产便无法定价,整个市场便会失去价值。所以政府一系列的行为意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起到引导作用,把更多的民间资金重新吸引到房地产市场中。这其中包括增加老百姓的债务杠杆,为开发商提供一次性回购的资金等。拥有流动性,不意味着房地产的价格一定会稳住,它可能会继续下跌或稳住。但是至少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市。


四.房地产未来走势


最后我们给出未来房地产的未来走势分析。我们的分析基于以下三点:

1. 中国经济环境。目前中国经济的大环境比较差。外部环境面对美国的直面竞争,内部环境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最近微软正式开始逐渐退出中国市场,相关人士撤出中国。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外企逐渐从中国市场撤出,这是大趋势。这会带走一部分人,更重要的是很多985、211毕业的学生会因此而失业。过去的三年,中国的大厂,腾讯、阿里、百度等等纷纷裁员;公务员降薪。年轻人失业比例持续增加。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目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而这些年轻人正是现在甚至是未来购房的主力军。没有工作或者没有稳定的工作,他们购买房产的意愿就会下降。进一步压低房地产的价格。

2. 政府的财政压力。面对50亿平方米的巨额库存,政府财政同样面对巨大的压力。前文所说,只有不增加土地供应的前提下,政府需要5-10年才能完全消化现在拥有的库存。而失去了土地拍卖的收入,会进一步压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全国大部分城市,土地以及房地产相关产业的收入长期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从最低的25%到70%不等。失去了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急需新的税收弥补土地收入。新的税制改革刻不容缓,这其中包括和中央的分税比例,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增加,房地产税费的全面征收等等。

3. 政府的全面保障房。这会在短期缓解一部分市场的压力,但是也会从侧面压低整个租房市场的价格,很多房东会由此逐渐失去租客。更多的租客首先会选择有保障的政府保障性住房等。失去租客的二手房将面临进一步贬值的风险。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二手房推向市场,而二手房将面临全面贬值的压力。

以上三点是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大环境问题。此外,我们还未将未来台海危机等因素全方位考虑进去。可见,就算短期内政府一系列措施起到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作用,但是很难改变房地产市场全面下跌的趋势。政府的措施更像是为垂直落体的球设置了一个台阶,短期会减缓球落地的速度,但是长期来看,必将继续维持下跌的趋势,直到恢复新的供需平衡关系。

最后我们分析下最终房地产市场重新稳定的价格。我们就估算2030年房地产的价格。首先我们考虑人口问题。中国即将迎来全面的老龄化,从2020年开始,中国死亡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一直维持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规模。这1000万人次死亡人口会腾出至少500万户住宅(我们按照50%比例估算),这样至少有500万住宅面临继承与抛售问题。

中国2016年开始施行二胎政策,这意味着2016年前出生的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即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而他们的父母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这意味着一个孩子,两个父母,四个爷爷奶奶的典型中国式家庭结构。四个爷爷奶奶对应两套房子,两个父母对应一个房子,所以一个孩子将面临三套房子的继承问题。而这个孩子正是在2030年购房的主力军。一旦他结婚,他的伴侣也会面对同样的局面,这样他们两个人就会继承拥有六套房产,这还不算上他们自己因为婚姻而需要购买的房产,而这六套的房产至少会有三套投入市场上流动,这样会全面压低二手房市场价格。此外,2030年中国将面临2.7亿的适龄买房人口对应4.5亿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

中国2023年GDP为126万亿,房地产贡献比例为25%,即31万亿;我们按照GDP每年4%的增速估算,中国2030年GDP为160万亿,房地产占GDP比例为15%,即24万亿。这样简单估算,2030年房价至少比现在便宜30%,而我们还未考虑市场待消化的二手房,保守估计2030年还有至少15万亿的二手房待消化。所以考虑各种因素,2030年我们给出中国房地产平均价格为现在价格的65%,有些地方跌幅会更深,人口流出城市会跌幅超过50%以上,而北京、上海这两座中国房地产的领军城市至少还有30%的下跌空间。


只有通过数据,利用不同视角,进行专业的解读分析才能看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本质。先人一步,掌握未来。


弘霖决策出品,必属精品!


热门文章: 

2024年5月中国经济最新解读分析报告

香港金融保卫战2.0版本进行时

资本战争

决策经济学


新能源发展趋势展望



弘霖决策
弘霖决策,通过最权威,专业,分析,解读,为你呈现最真实的事情发展过程。 弘霖博士 美国兰德公司亚太专家库成员 全球10亿美元对冲基金负责人 弘霖书苑,弘霖决策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