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人才管理

文摘   2024-06-29 20:25   上海  

人才自古以来都是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人才的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为国家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政权的风险。我党在建国初期就明确了“党管理人才”的战略方针。不论是通过高考选拔同龄人中最优秀的知精英,还是党对干部的调度任免,这些都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最优秀的人才为党所用。这就是中国式的人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某些方面上是有优势的,但是同时也在一些程度上显现出劣势。我们将重点分析“党管理人才”的优势与劣势,从中找到一些可以未来更好的人才管理方案,确保国家的繁荣昌盛。


一.党管人才的优势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得人才者的天下。所以,历朝历代都对人才给予了最高的重视。任何忽略人才的国家无异于给自己埋下了地雷,有随时爆炸的风险。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政权来说,都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人才管理方案。而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党中央就确定了“党管人才”的战略方针。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结合培养国家自己人才等多种模式,确保人才的健康平稳发展。

教育部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及本世纪初先后公布了985以及211高校,即创建国际知名大学以及国内优秀大学的战略方针。教育部对高校的管理非常严格,区别于西方国家,中国的高校基本都是在教育部的管理范围之内,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私立的大学非常少,所有大学都必须通过教育部的批准才拥有招生办学资格。这种较高的准入制度,让中国的人才始终牢牢掌握在国家的手中。改革开放以来,大学也顺应时代的变化,采取与世界接轨的方针,先后成立了多所合作办学的机构。比如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但是对于优秀的人才始终都是以国内985、211高校为主。国家拥有对整个教育系统接近100%的垄断,确保了人才在中国式的教育体制中发展。

党管理人才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

1. 确定人才的发展方向。 党管理人才最主要的优势就是确保了人才的发展方向。我党最大的优势就是制度优势,所谓的制度优势就是可以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过去四十年,我们见证了这种合力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中国从一贫如洗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这其中就是无数中国人在党的带领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发展经济,实现14亿人全民脱贫的宏伟目标。 

房地产、电商、外贸等产业是中国过去四十年高速发展的产业。党在管理人才方面也以此确立了新的目标。各个高校纷纷加大建筑、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招生力度以及师资力量。通过这种方式,在高校提前培养了大批量优秀的工程师,建筑师。为中国工业的腾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成为了世界热门行业,各大高校也纷纷布局,增开新的专业或者学院,确保人才源源不断的供给。通过这种确定人才发展方向的模式,为科技的发展布局,让中国始终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2. 有利于攻克高精尖项目。党管理人才第二个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可以攻克高精尖项目。过去四十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科技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航天航空等高精尖领域。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位置,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欧盟之后世界航天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远远领先与日本、印度等国家。而在上个世纪后期,中国更是在艰苦的条件下,依靠举国之力,先后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研发试射;核潜艇的自主研发、洲际导弹的研发等等;而在民用方面,屠呦呦的青蒿素、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等都取得了世界性的荣誉。这就是制度的优势,通过事业单位编制,为科研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专心攻克科技难关。2023年中国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申请专利以及专利授予最多的国家。

3. 确保思想高度统一。党管理人才第三大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确保人才思想的高度统一,确保意识形态上与党中央一摸一样。这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优秀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人士与党的步伐高度一致。保证共产主义事业可以时代相传,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党最重要的事项。

以上三点是党管理人才主要的优势。这种人才管理的模式,可以说非常符合国家目前的国情,也是国家平稳发展的保障。


二.党管理人才的劣势


党管理人才不可避免的也会造成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劣势:

1. 人才的错配。党管理人才减少了一部分人才的自主性,而赋予了更多强制的手段与措施。这种最明显的就是在干部的提拔以及应用上面。我们看到很多的干部以前从事的是A专业领域的工作,但是却被迫在党的安排下从事B专业相关的工作。这种错配在国内非常严重也非常普遍。比如曾经的足协领导,原来是从事篮球或其他领域工作的,这都是属于体育口,还可以理解。有些直接从核武口,直接安排到体育总局工作。这种跨越可谓非常之大。这种人才错配对个人来说,不利于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但是对国家来说,却是最大的安全保证。可以尽量避免个体在一个领域工作太久,关系太深所带来的系统风险。

2. 人才的“扎堆聚集”现象。正如前文所述,党管人才非常容易造成人才的“扎堆聚集”现象。比如当下最火的人工智能领域。在高考志愿选择上,在过去几年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而一些新闻,哲学等专业相对无人问津。这种“扎堆现象”可以最大限度为国家提供该专业的人才,但是非常容易造成人才过剩浪费现象。例如现在互联网产业一样,在物联网时代,很多大学也开设了物联网专业,而伴随着整体行业的下行,很多人才最终都被迫下岗失业。

这几年整体经济萎靡,各行各业相继裁员,首当其冲的就是互联网大厂。很多外卖小哥,滴滴司机都是曾经的互联网公司的高材生。这种人才的过剩培养对人才个体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这种本是专科生、甚至是高中生都可以从事的基础性社会服务工作,居然充斥着大学生、硕士、甚至是博士生。这对整个社会和国家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而更为尴尬的是很多冷门专业,比如幼师、小语种、旅游等过去几年只有很少的人选择。高校也被迫应对相关师资力量进行调整。这种“人才泡沫”现象在中国特别严重,长期发展下去,非常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

3. 人才自主选择性弱。自主选择性指的是个人自主选择的偏好。在中国的体制下,个体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虽然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尽最大努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希望孩子可以在某一方面拥有特长。但是,面对目前的高考体制,很多家庭最终都被迫接受现实,让孩子放下自己的梦想,一心为高考而准备。作为家长这可以理解,毕竟相对其他方向的发展,高考可以提供给孩子最大的确定性。而不论是从事音乐或者体育等特长,最终都可能面临意外事故造成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危机。所以高考自然成为家长为孩子做的最好的选择。孩子也被迫放弃自己的梦想,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为高考而努力。而在工作之后,尤其是在事业单位,个人的自主性会随着团体的力量而逐渐消失。

自主性弱最大的后果在于中国式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需要的是宽松的环境,自由的氛围,以及个体最大的自主性,这些都可以激发出个体最大的智慧。但是一旦失去了自主性,个体自然会在创新上面表现不佳,最终只会成为团体中一名默默无闻的成员。这让中国很多优秀的人才逐渐埋没,也使中国科学家很难在诺贝尔这种国际重量级的学术上取得成就。我们的很多院士都被迫接受组织的安排,成为大学校长或者其他的职务。这会严重的挤压他们的科研时间和精力,最终很难全心从事科研工作。我们回顾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无不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项目和工作,这才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在中国的体制中,这些科研人员被迫应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很难再集中精力从事“苦行僧”似的研发。个体的自主性弱是目前党管人才制度下不可避免的结果。

4. 人才思想的禁锢。最后一点就是对人才思想的禁锢。现在学生学习的都是教育部制定的教材,这些教材已经把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深深的嵌入其中。这有利于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国精神。但是,这种意识形态的强行输入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的思想会越来越禁锢。当我们还在寻找中国创新不足的根本问题之时,我们就犯了一个“刻舟求剑”似的错误。目前困扰国家最主要的就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我们可以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比如美国发展的早,布局的早等等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最终引导科技发展的思想,只有在一个自由的思想环境下,人的创造性才能最大程度被激发出来。而这恰恰正是中国人才培养的弊端。

在我国,哲学专业发展一直缓慢,更多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西方的经典哲学课程很少在大学中传授。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话题,授课的老师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这是党统一的思想的结果;一旦不否定马克思主义,他也很难从事这个岗位;而又让他传授西方哲学的课程,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是抱着批判式的模式进行传授,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思想的解放,制度的解放,国家才能彻底的解放;而一旦这个过程反过来,最终一定会产生问题,危及国家的安全。

以上就是党管理人才的一些弊端。而这些弊端又是无法避免的,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会继续存在。


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中国14亿人口是最大的资源禀赋。只有利用好自身的资源禀赋,国家才能长久的繁荣昌盛。“党管人才”的中国式人才管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会是中国唯一的也是最符合国情的选择。这种模式拥有最大的确定性,可以实现中国工业复兴的宏伟蓝图,但是在创新发展上也不可避免的面对天然的劣势。所以只有拥抱“全球一体化”的战略才能最大程度上起到“扬长避短”的效果。否则,“闭门造车”只会把这种模式的劣势无限放大,危及国家的安全。


弘霖决策出品,必属精品!

热门文章: 

中国代际关系分析报告

弘霖的政治经济学(六)-供给型经济政策详细解读

弘霖的政治经济学(七)-风险管理与应对

拯救我们的下一代-养老金制度改革


弘霖的政治经济学(八)-中庸之道



弘霖决策
弘霖决策,通过最权威,专业,分析,解读,为你呈现最真实的事情发展过程。 弘霖博士 美国兰德公司亚太专家库成员 全球10亿美元对冲基金负责人 弘霖书苑,弘霖决策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