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白”——育儿小趣中的教育反思

文摘   2024-11-25 10:51   江苏  
小儿年方四岁,幼儿园小班幼崽一个。最近老师教古诗《夜宿山寺》,在将近一周的时间里,终于能够背出来了。每天晚上我和宝宝妈妈都将《夜宿山寺》读一遍让他跟着学,刚开始他只能跟着复述后三个字,比如“危楼高百尺”他只能奶声奶气地说“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是“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天上人”。后面在他能够熟练地跟着复述后三个字的基础上,能够结结巴巴地把一整局诗五个字说出来,再到后面就能够更加通顺地复述了。

其中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他奶奶教他读诗的时候他顾左右而言他,东张西望玩自己的,我教他的时候有时愿意跟着一起读有时也是自己玩自己的,而他妈妈带着他读诗的时候他很愿意跟着一起读。由于老师要求孩子把诗人也要加进去,所以背诗的时候就是“《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

随着小儿的这首古诗背得越来越熟练,我们打算再教他几首简单的古诗。他目前可以根据我的提示把上句或下句背出来了。我打算再教他背《登鹳雀楼》,有趣的事情在此处发生了。

刚开始他和以前一样是复述后三个字,“白日依山尽”他复述的是“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他复述“入海流”。当教他“欲穷千里目”这句时,他给出了很诡异的“千里白”。我对此感到很奇怪,也觉得很有趣,就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字呢?

或许,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吧。他现在的头脑中对于“知识”的累积是非常少的,而且“文化学习”是最简单的“机械记忆”,他所背的古诗是无意义学习,只是四句“朗朗上口”的句子而已。且在他的记忆力只有这四句而已。当在学习新的诗句的时候,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已经在调动他记忆中仅有的储备了。由于是无意义学习,所以他的意识里没有“李白”的具体概念,只有“李白”这个特定的音节。在背“欲穷千里目”的时候,他很自然地会调用记忆里的“李白”这个音节,所以会有“欲穷千里白”的“妙语”。这至少说明他已经有了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联系的意识了。只不过是他的储备太少,也没有真正地进行有意义学习,连《夜宿山寺》的意思都没有懂,所以才会出现这种“阻碍学习”的效果。

反思自己刚接触古诗的时候,那时自己已经有八岁了,小学课本上是由墨条勾勒的诗意境的场景,通过自己已有的对语言的理解,插图的头脑补白,背下来的古诗是有意义学习过程。而自己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背诵《王二小》课文的时候其实是母亲在我入学前就教过的,只不过那时自己朦朦胧胧并不理解,也是“死记硬背”地机械记忆。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所有的学习内容中记忆最深的还是这《王二小》课文。所以,所谓的机械记忆,对孩子刚开始的启蒙学习不是坏事,可能孩子一生的记忆能力就是最开始的机械记忆所培养的吧。

小儿现在背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都是“白”,这就是他故意为之了,这是一种和我们家长的带有小小调皮的“互动”。育儿有趣。


爱之道心路远
针对中小学生遇到的科普知识、学习方法、心理倾诉以及历史人文、诗文鉴赏等方面进行整理、原创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文章小品等。讨论在孩子教育、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征集善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