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致走向优秀——第一次周练学生考情反思

文摘   2024-10-30 15:18   江苏  
本次考试虽然知识覆盖上不是全部知识(覆盖到目前复习的静电场),但是试卷的结构和试题特点和高考题很是接近。从学生的卷面得分情况分析,有以下几点问题暴露出来。

问题一:单一知识点似乎掌握,多知识点综合问题解决不好。

问题二:纯知识点考察学生似乎能够掌握,情景应用能力较差。

问题三:迷思概念干扰严重,基本方法掌握不牢。

问题四:解题过程跳脱,缺乏严谨造成解题失误。

对于问题一,可以通过选择题的124911体现。

1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机械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综合判断、简谐振动图像等知识的小综合。很多学生因未考虑其中ay的关系而错选A;有个别学生虽然选对了正确答案B选项,却是振动方向与ay关系同时判断错误而“错错得对”。

2题考察学生对导体作为等势体的认识、电场线与等势面的空间关系、电场线分别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公式的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单独知识考察学生基本都能正确解答问题,但是应用、综合在一起存在几个问题:1、没能理解情境,不知道电容器的极板是等势体;2、不知道要考虑电场线的疏密及与等势面的垂直关系;3、没有考虑用公式来判断电场强弱的分布。

4题考察学生对做曲线运动物体合力与轨迹方向的判断、静电场中电场线与等势面的空间关系、电荷受静电力与电荷电性的关系等。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作图的习惯,单纯凭眼睛看,从而错误率极高。正确做法应该是根据等势面画出电场线,再确定每一个位置的受力方向,判断是否指向轨迹内侧来判断是否可能正确(排除法)。

9题考察的是圆周运动中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及动量、冲量的矢量性与做功公式中力与运动方向夹角的关系等。很多学生忽略了动量的矢量性或忽视了做功的力与运动方向的关系而错选BC选项。

11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受力分析、库仑定律、电场与电势的关系、运动规律等知识。学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一方面觉得题目比较复杂从而有畏难情绪而产生了“猜”的心思,另一方面不能够把各个细节做到位从而得到错误结论。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很多孩子压根就没有受力分析(最基础的第一步)。本题对孩子的直觉思维(在基础很好的基础上)要求也比较高(否则定量计算耗时较多)。

对于问题二,可以通过第6题、第7题等题来体现。

6题考察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分析。本题中学生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学生不理解空间站与货物之间的作用力是张力(学生问为什么不可以是支撑力),另一个原因是学生不进行受力分析而套用天体运动规律出错。

7题考察学生对共振曲线的理解及驱动力频率等相关概念。然而,很多学生由于对共振曲线的横坐标理解得很不准确(频率)而不能准确从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学生理解横坐标为频率,实际上是“驱动力的频率”。

对于问题三,可以通过第12题、15题来体现。

这两道题学生都因为“同一根轻绳上张力处处相同”的结论而出错。学生认为通过光滑轻滑轮的轻绳上力处处相等是没有错的,然而因此而将“同一根绳”概念理解成在任何情境下的“一根绳子”而出错。

12题,学生还常见的错误是把图甲的情况与图乙的情况等同而错选D(这也是一种迷思概念)。从绳子张力的角度研究,我们是以绳子为研究对象,选取任意一段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得到轻绳的张力处处相等的结论,而对物体研究时,通过滑轮,小车受到两根绳子的拉力。

15题也是同样的原因导致学生前两问都没能得分。

15题中很多学生要么无从下手而留有空白,要么是对M受力分析时只考虑了一根绳子拉力从而得到错误结论。本题的第(1)(2)两问本来是应该能够得分的题目硬是没有得分(全年级得分情况都很差)。

对于问题四,可以通过第14题、16题的解题情况体现。

14题第(2)问学生解题不规范,无完整步骤,符号使用混乱等导致错误。

16题第(3)问学生对过程分析不清楚,胡乱套用公式;很多学生只知道临界状态,而不知道具体的临界情况是什么;多种可能只考虑一种可能。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培养学生从细致思考到高阶思维是可行发展路径。对于知识点综合能力差、知识应用能力差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这些典型的错题进行细致地分析,让他们知道不同的知识点是如何进行综合的,在解题的思路中如何化抽象的思维操作为直观的动手操作(比如画电场线、画受力分析、画振动图像等),一方面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点还可以这样考(见世面),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从中体悟所学知识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对于迷思概念及解题过程跳脱问题,细致分析更是能够让学生提高严谨性和思维深度。对第12题中的“绳子”中的力,要和学生一起进行细致分析,以某一段(可以是任意一段)“轻绳”为研究对象(受力对象)进行分析,根据牛顿定律得到两端向外的“拉力”总是相等,而绳子可以任意取作研究对象,所以某处的张力对所研究的那段绳子就是外力,故而绳子中的张力处处相等,在这分析中,绳子始终只有一根——只需要两端分析,而如果沿着绳子方向有其他的力(比如另一根与其打结的绳子、摩擦力等),则两端张力大小就不等了。所以,这里的一根绳子是指讨论绳子中张力是否处处相等时,认为通过光滑轻滑轮、光滑挂钩、没有打死结的绳子可以看成一根绳子,张力处处相等。而在具体对物体受力分析研究时,必须要按照受力分析顺序(先重力、场里、已知力、弹力、摩擦力等)防止出现漏力或重复算力,按照有接触要判断是否有力的原则进行判断(受力物体、施力物体能否找到)。这样,小车(包括滑轮)受到的是两根绳子的拉力。15题对M分析是同样的道理。

15题还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先对Mm进行隔离受力分析并列牛顿定律,过程中虽然分析的力个数多且方程也多,但是学生易于理解。在学生对隔离法掌握之后,将Mm(包括其上的滑轮)作为整体再受力分析并列牛顿定律方程,发现需要分析的力个数少了且方程数也少了,求解更加方便。在学生懂了整体法的操作方法和原理之后,让学生再将隔离法与整体法进行深度对比学习,发现隔离法中Mm之间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为整体法时可以看做内力从而“抵消”了,从方程中也能够看出隔离法得到的几个方程相加会出现“抵消”的项,即内力被抵消,几个方程相加的操作就相当于整体法的操作(数学上的技巧与物理分析思路上的技巧之间内在逻辑)。

我们甚至可以在第(3)问的基础上继续设问题:M的加速度多少?Mm的作用力多大?地面对M的支持力多大?甚至可以再更进一步,如果地面与M之间动摩擦系数为μ,则上述问题该怎么求?


爱之道心路远
针对中小学生遇到的科普知识、学习方法、心理倾诉以及历史人文、诗文鉴赏等方面进行整理、原创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文章小品等。讨论在孩子教育、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征集善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