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努力却又事事无成,怎样最能改善现状?

文化   2024-11-16 10:03   江西  


道讯法讯

1.天师府初一、十五诵早课上表祈福活动通知

...

《太上感应篇》曰: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这里说到的“功”、“善”,指的都是阴德。
阴德可以转化为福报,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可以让我们飞升成仙

阴德与福报的关系

禄者,福也(《说文解字》),在古代汉语里面,禄与福是同义词,所以在现代汉语(包括古代典籍)里面,我们经常见到“福禄”,其实都是说的一个东西:福报

唐人李荃在注释《阴符经》的时候,将“阴”字注释为“暗”,因此,所谓“阴”,就是我们看不见的信息至于“德”,《尚书•君陈》谓之:“有容,德乃大”,所以“德”其实是一个容器,一个仓库

因此,“阴德”,其实便是储存福报的仓库,虽然这个仓库看不见

阴德虽然看不见,但是阳间的福报却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从我们诞生开始,从我们刚出生呼吸的第一口空气开始,一直到后来油米柴盐、衣食住行,这些支持着我们的阳间生命的所有物质,就是经由阴德转化而来的福报。

因此,有时候我们虽然在生活中虽然很努力,但是却依旧处处碰壁,这就是因为我们福报消耗得太多,而阴德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所以入不敷出,阴德不足,福报透支,是为“德不载物”——在阳世生活当中的大多数福报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远离我们而去。

在道教的世界观里面,阴阳两股能量是持续不断地相互转化的,虽然阴德(相对于阳间福报的阴性能量),我们看不到,但是它却无时不刻地影响着(能看见的)阳间福报的呈现和消涨,是为“阴阳相生”。

有经典为证:

《淮南子·人间训》就有:“有阴德者必有阳报“。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中说:“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

《吕祖全书》中说:“积阴德者,子孙荣昌”。

《玄天上帝百字圣号》中说:“君家阴德合天门,岁小淹留祸不侵。”

阴阳相生的转换,不仅涉及我们自己,还涉及我们的家族和子嗣,这就是因果承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说到因果承负,我们来举一个古代先贤的例子:

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清寒,年青时很穷,他决心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

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买义田,分给贫穷无田地的人耕作。还给他们提供饭食、衣服,凡是有婚丧嫁娶的,还拿钱补贴他们。就这样他用一人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家乡亲。

有一次,范仲淹在苏州买了一处住宅,一位风水先生夸奖此屋风水极好,后代必出大官。范仲淹却立刻把这个宅子捐了出来,改作学堂。因为他想,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孙都能出人头地,比起一家独自享福,岂不更好?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氏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范仲淹四个儿子都德才兼备,当了宰相和大官。范家的后代一直到民国初年都不衰。其秘诀就在于范家子孙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积德行善”的祖训。

综上所述,无论从阴阳相生来看,还是从因果承负来看,我们便知道了:只要把阴德补足,阳间的福报自然充沛。

损坏阴德的行为

1

杀生

杀生在一切行为中最折阴德。万事万物都有存在这天地间的权力,所以不能刻意杀害其他动物。

2

发脾气

发脾气叫做火烧功德林,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烧尽。对普通人发一次脾气,毁灭一百福德;对父母长辈大德君子发怒,毁灭一千福德。

抵触顶撞父母,盛怒凌人,是福薄命浅的最明显特征,世界上最没有福气的,就是这两种行为。

3

怨天尤人,嫉妒讽刺挖苦辱骂他人

这些损伤天地的德气和和气,财气全被毁灭,如果没有先辈的资财庇荫,贫穷是一定的,办事不顺。

遇到逆境不怨天尤人,必有后福及子孙兴盛。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天。养天,才能得天独厚;说是非,是破坏天地的德气,引起鬼神怨憎,诸事不遂。

嫉妒讽刺挖苦人,挖苦别人什么,自己将来就怎样。脏话骂人,比这更糟糕。

说人坏话,这就已经伤了天地间的和气,而招鬼神的降祸;而且,将一些杯弓蛇影、恍惚无凭的谣言加以夸张、添醋,讲得如同目睹一般,使被说的人气愤得忍耐不下,致抑郁难言,他这口怨毒之气历劫难消,岂会没有索报之日?只恐来日刀山剑树有自己的一份。

《论语》中说:泰山不辞土壤,河海不择细流。这段话的意思是为人要善于接受所有的人,对于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兼收并蓄,才能成就自己

4

炫耀自己

炫耀自己,在什么地方自满,会招来人天鬼神嫉妒破坏,所以炫耀什么,将来就在什么地方失落。

5

好吃懒做,好逸恶劳

勤劳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美德,想我泱泱中华,能够让13亿人吃饱穿暖,解决了全球人口总比例近20%(13:70)的温饱问题,所仰仗者,便是祖祖辈辈的辛勤劳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以说,一个人如果好吃懒做好逸恶劳,不但是折损自己的阴德,而且上不能承祖宗民族之志,下不能负家族子孙之福,因果承负,必然祸及自己,乃至子孙


增加福报的行为


1

孝行

百善孝为先,孝的意义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道家认为孝道应该是出于自然的一种行为,所以道家强调人要回归一种“孝道”的本性,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这是本应该做的事。

道教将自然称之为:“天道喜善憎恶”,而“孝”无疑是“善之善”“大善”。人若尽孝,上天将“移其命籍,著长寿之曹”,使其长为“种民”,善行泽及子孙。

2

救人性命

道教救人性命为上功,《度人经》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教是贵生的宗教,在其济世度人的宗旨中,救人性命具有突出的地位。这话一点不假,更道出了救人性命会积下大阴德,从而得到上天眷护善人得福报的真机

葛洪祖师也说过,道门以救人活命为上功。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人命最贵,重于千金,一方药济人病痛,功德过于千金。所以他将编纂的药书称为《千金要方》。

正由于这样,道门中人,往往精研医道,擅长药物学(本草学),经常义务为人治病,或只受极低廉的酬金。现代社会,不少道观尚保留著设立诊所、医院,或者道长研究医技为人治病的优良传统。

3

助印经书

经典经书善书诞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作者都是成道级别的大真人、大祖师。善书、经书是赐予大智慧的,是宣扬大道之理的载体。

经书善书在手,沐浴真人智慧之光,胜读千经万典。

助印经书善书可以结下善缘、道缘,可以得到十天善神的拥护,而邪祟不敢侵扰真善人。

4

戒杀放生

道教在“慈心于物”方面,对动植物予以较多的关注。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就像对待人那样对待动植物。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说:“子欲学吾道,慎勿怀杀想。一切诸众生,贪生悉惧死。我命即他命,慎勿轻于彼。口腹乐甘肥,杀戮充饮食。能怀恻隐心,想念彼惊惧。故当不忍食,以证慈悲行。”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

放生的目的是为了救生,以慈善心,慈悲行救助弱小生命脱离死亡,重新获得生机,还其自由,让它们在相对良好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其生命的正常过程。所以放生应当遵守一些基本的准则和要求进行。公众号嗣汉天师府,放生前应当施行一定的合理的方法,确保所要放生物命的健康,要设身处地的考虑放生后它们生存的环境,寻找和确定良好的放生地点,确保救生的义举能够成功有效。

其实,根本而言,最有效的“放生”就是“不杀”——没有交易,就没有伤害,只要我们尽量食素,降低肉市的销量,商人们自然会减少对动物的屠杀

5

供养

狭义的供养系指利养供养与恭敬供养等物质方面的供养。但心行的供养是使物的供养真正具有意义的关键所在。

香供养是道教斋醮法坛的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香闻达十方无极世界,灵通三界,是通真达灵的信物,道经中多有记载。道教斋醮用香非常讲究,道门香一定要是天然香料,清净至要。醮坛焚降真香,詹唐香,白茅香,沉香,青木香等。

广义的供养,则不拘泥于特定对象,小至父母亲朋,大到十方一切众生,均可供养,福报无量!

6

兴修大利

协助建设公共设施,譬如开渠导水,修筑堤防,修建桥梁、救济贫困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算兴建大利。

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说修桥铺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功德,只因修桥能度千万人,铺路者能利万千人。公众号嗣汉天师府,所以,我们现在在各处集资修路修桥的地方都很容易看到镌刻着出资人名字的功德碑。在大理州剑川县有座与金沙江上铁链桥同名的风雨桥金龙桥,桥亭上也有一副楹联:

崇善怀德寸心昭日月,

修桥铺路阴骘积儿孙。

7

行善劝善

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道教著名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与《太上感应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都是道教劝人向善的书籍。

道教劝善书的伦理思想,当然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公德。《云笈七签》卷三十八《太霄琅书经十善十恶》称:“恤死度生,救疾治病,施惠穷困”。“道”生养万物,行善亦是修道。

老子劝导世人向善,最能扣人心扉的名言即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劝人为善,特别劝导有能力、有机会的人,在他们心中种下行善行的种子,就会得到更多的善行,可谓功德一件。

持续做好事,做善事,累积善行,结善缘,则功德无量,福报无量!

 


嗣汉天师府 | 道教祖庭
福生無量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龙虎山道教协会:0701-6638031

⊙嗣汉天师府管委会:0701-6638649

⊙平台运营弘道中心:0701-6638600

⊙修行交流,联系微信:itsf09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众号

自然|无为|玄德|清静


 “嗣汉天师府”修行人的第一订阅号

致力于传统国学及道学文化的复兴、阐释、传播

修行人的心灵净土,炼道者的法海梯|开悟|增慧|止心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赣 (2023) 0000006



嗣汉天师府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赣 (2023) 00000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