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九要》与《道门十规》的渊源及其现代价值

文化   2024-11-23 10:31   江西  


道讯法讯

1.天师府初一、十五诵早课上表祈福活动通知

2.“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张金涛工作室工作侧记

...

南宋高道白玉蟾著《道法九要》与明初嗣汉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著《道门十规》,二书虽系异代所出,名实也各有不同,但其主旨思想却有契合关联之处,且白玉蟾与龙虎山正一派也多有交集,交往密切。尤其是二书之中所论述有关道、法的内容,对当今道教发展也大有裨益,很有现代价值。

二书都是在教内出现不同程度问题之下,才立意撰写,以期改良道风。两宋之时,科教大兴,新道法叠出,因此慕道学法的人愈众,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素质不一的现象。“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参符咒”,于是白玉蟾真人才“兹不得已,略述九事,编成一帙,名曰九要”。同样,明初道教也面临内部管理混乱、教戒松驰的问题,“吾道自近代以来,玄纲日坠,道化莫敷,实丧名存,领衰裘委”,张宇初天师于洪武十三年(1380)袭爵掌教以后,“常怀振迪之思,莫遂激扬之志”。至永乐四年(1403)以后,年纪渐长,阅历已深,又蒙成祖崇敬信任,于是编定《道门十规》,期望能端正道风,大张玄教。当代道教,在道风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宗局局长王作安在中国道协十代会上的讲话指出:“整顿道风仍须加大力度,一些宫观戒律松弛,违规破戒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教职人员不重修持……”。重温《道法九要》、《道门十规》这两部经典,对于当今道教加强道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书均高度重视“道”的本源,要求学道之士不忘道之根本。

《道法九要》的前序开篇就提到:“三教异门,源同一也。”把我们所信仰的无上大道,上升到儒释道三教共同的源头,并批评学法之人,学深究道的源头,只重视符咒法术。《道门十规》则更偏重论述道教自身的源流,用序言到《道教源流》的长篇内容来论述道源,纲举目张,从“太上授道德五千言于关令尹”,到“关文庄列诸子之遗言”“盖公曹参二公之善政”,直到“正一、全真之分”、“清微、灵宝、雷霆之目”,提出“先黄老而后传六经”的观点,要求要以“究源以求流”为学道之“首务”,明确我们的“立教之源”和“入道之本”,这样才不致于“忘本以逐末”。我们学道之士,不但自己要清楚“道”的源流,还要通过传道、宣讲等方式,使更多同道和广大善信都明白,相信这对于当今的信仰建设会有帮助。

二书均关注道法的行持,提出了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是道与法的关系

《道法九要》前序载:“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一言概之,道为法源,法由道出,一如《清微道法枢纽》所载:“道乃法之体,法为道之用”。重法轻道,则失本源;重道轻法,则何以济生度死、普度天人?所以道法二门乃相生相成之关系,均不可或缺。

二是安分立身,守持戒律

《道法九要》里《明道》载:“欲证此道,先修人道”,以及《立身》和《安分》两节的内容皆属此类,教人常怀自愧感恩之心,清静身心,常思己过,向善求真,孝顺父母,恭敬尊长,远离恶党,安贫乐道,守分不外求。能做到这些,方才寻师问道,行法度人。道教素重戒律,《道门十规》全文皆为规戒,《道法九要》也单开《持戒》一节,引萨祖、许真君二例,教人持戒。《道法传绪》也有类似论述,“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次以参究为务”。

三是求明师学道

师宝为三宝之一,尊师重道,古有明言。在《道法九要》之《求师》里,从徒求师、师择徒两方面有精妙的论述。徒弟求师,先要“揣度其师委有妙理,源流清切”,才亲近拜师,“常侍师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师父择徒,亦有六“不与之”,收徒之后,还要试探考察弟子,委以急、难之事务,确认是真正佳徒才倾其所授,并举留侯遇黄石公的典故以佐证。这样的师徒关系委实让人向往,好比在古代“非独君择臣,臣亦择君”,所以白真人发出感叹:“弟子求师易,师求弟子难”。在《道法传绪》里,同样有类似观点:“求岩谷明师,草衣木食之士,开发万法根宗”、“不得滥授道法,轻泄玄机”、“言行不庄,慢忽香火者,亦宝秘慎勿妄传”。

四是持正守一

至于“守一”,《道法传绪》用严肃的措词,对当时社会上的现状给予批评,“苟惟务虚名,奔逐声利,必求参当世显达为师,夸名眩世,不修香火,荒怠修持,佩法纵多,徒若商贾之负贩,箓职贵于高大……”,提出只要致虚守静,奉道守一,“晨夕炼神养气,修持不怠”,“止佩一法一箓一职”,“何患法之不灵,将之不佑?虽职小法专亦验”。《道法九要》里,同样批评学法者“多传广学”、“耽于广学”,“使精神不能纯一”,自然行法不能应验。指出“法印亦不可多,专以心主一印,专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自然灵应”。白真人与张天师都注意到的问题,在当今道教仍然存在,妄求法广箓高,不重学习修持。以此观之,持正守一,确为要旨。

五是行法有规矩,建斋需精诚

《道法九要》的《行法》开宗明义:行法者,要“洞晓阴阳造化,明达鬼神机关”,行法即是利济世人,同时也是法师自己积功累行的重要一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这句话,“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再狐疑”,如果法师对自己所行之法,都心存疑惑,没有信心,则何来正以治邪、诚心事神?自然将帅不应,无法对越金容、传诚达悃。要使法师自己“不再狐疑”,当然也不是易事,要对所行之法主旨、节次、玄文、隐诀、内秘、符图、罡步等等都“明心知理,了了分明”,方才没有疑惑。《道门十规》对行法之士则提了更多要求,如《坐圜守静》要求正一道士除习科教以外,也要行内炼功夫,否则法将不灵,认为“非明性命根基,曷得功行全备”。《斋法行持》则对行法者提出很多具体规矩,首要是一个“诚”字,“务积一诚”、“诚敬端庄”、“诚则有神”;不得喧哗眩目,“语言嬉笑,举动轻浮”;要以经为师,广参博引,一遵“太祖皇帝立成仪范”,再参照“三箓内文、金书玉鉴、道门定制、立成仪等书已有定规”,明白金箓、玉箓、黄箓的分别,在经文方面白、张都提出“不可增损字诀”和“不得增损移易”。这一点对当代道教同样深有意义,学法行法之人,要虔诚奉道,以经典为师,勤习苦练,对常行的斋醮道法能了然于心。

二书还注重道法的接续传承,度人继袭。

两位宗师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高度一致。白玉蟾真人认为既得道法,当行之于世,并且“末学皈依,愧非小事”,要“择人而付度之,不可断绝道脉”。张宇初天师作为世袭天师更重此务,他认为“立观度人为出家接续之首务”“其欲香火绵远,必以度人为先”。白真人提出,要平时多加考察,如果弟子不肖,“亦不可轻传”,认为从师到徒都要诚心相待,不能互相作伪,“师伪,弟子亦然”。张天师则从“成败兴废所系”的高度出发作了更详尽的论述,从家风、背景、资质等方面选材,再听言观行、察审分明后再予登名,再由“书记”考试经典,通过后方由“掌籍”报送有司,发给度牒,方可著道士服。之后还要继续培养历练,由“掌籍”和“房长”等师长常加管束、朝晚训戒,使之严守清规,认真学习科典道法。道规森然,如有贪迷富贵、名利、女色,有损祖宗基业者,轻则议罚,重则除籍迁单。以上内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加强道教人才建设,培养人才是道教当务之急。白玉蟾真人、张宇初天师所提出人才建设的见解,在每个道观都有发挥之处,应该积极推广之,方能使这些古老的道教智慧能有用武之地。

 


嗣汉天师府 | 道教祖庭
福生無量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龙虎山道教协会:0701-6638031

⊙嗣汉天师府管委会:0701-6638649

⊙平台运营弘道中心:0701-6638600

⊙修行交流,联系微信:itsf68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众号

自然|无为|玄德|清静


 “嗣汉天师府”修行人的第一订阅号

致力于传统国学及道学文化的复兴、阐释、传播

修行人的心灵净土,炼道者的法海梯|开悟|增慧|止心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赣 (2023) 0000006



嗣汉天师府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赣 (2023) 00000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