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放下了矜持,尽管网络上反对声很多,《人民文学》还是选择了再一次和董宇辉的直播间“与辉同行”合作,向“丈母娘”们推销《人民文学》。我们看到,相比于去年和董宇辉的直播间“与辉同行”合作,这一次《人民文学》邀请了莫言、梁晓声两位大咖出席直播间,希望以此能获得“与辉同行”直播间的粉丝们重视,能让《人民文学》大卖。
他们曰:让文学大家和读者一起在“与辉同行”直播间内畅谈文学。你相信吗?既然跑到“与辉同行”直播间了,哪里还有文学?不过是赤裸裸的带货。并且,从“与辉同行”直播间的粉丝群体来看,真的不是“带《人民文学》给文学青年”,而是要“带《人民文学》给丈母娘”。所以,观看了《人民文学》这场演出后,人们说:畅谈文学是假,只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还是卖杂志。
神圣的话题后面往往都是交易!
不过,这一次丈母娘们也不买《人民文学》的账了。
这一次,《人民文学》与董宇辉同行,依然挽救不了衰败的人民文学
请看如下两组数据:
在两个小时的直播中,累计700万人观看,最高在线人数27.8万人,累计售出2025年全年12期的《人民文学》杂志2.9万套。而上一次《人民文学》走进董宇辉的直播间时,累计895万人观看,最高在线人数70万人,累计售出2024年全年12期的《人民文学》杂志8.26万套。而这次尽管《人民文学》和《与辉同行》都提前预告、热场,尽管这次有莫言、梁晓声两位文学大咖坐镇,其结果依然不理想:
比起上次的895万人观看,本次只有700万人观看,整整少了195万人;
最高在线人数27.8万人,比上次少了42.2万人,只相当于上次的四成;
累计售出全年杂志2.9万套,比上次少了5.3万套,只相当于上次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如果再仔细一点,把《人民文学》上次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获得的成绩进行百分比细化,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观看的人数小幅下滑,但在线人数和下单的人数却大幅下滑。这说明有很多“丈母娘”开始变得理智,不想再充当机器人被遥控了。
丈母娘们为什么会这样?再看2024年的《人民文学》编发的文章品质,还是那种无病呻吟的文字,还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文字,本来就不接地气,面对一群丈母娘级别的读者,更是不接“丈母娘气”了!
谁都知道,《人民文学》与董宇辉同行,挽救不了衰败的人民文学。寄希望于“与辉同行”直播间,希望以此提高自己的发行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泡沫,更是文学虚荣。如果把目光紧盯“与辉同行”直播间内的“丈母娘”们,不去想着怎么改进选稿、编辑方案,不去想着怎么才能让文学作品更接地气,从而在中国的文学创作队伍中树立良好的文学学风,最终的结果还是无法扭转《人民文学》衰败的事实。
对待“与辉同行”直播间再狂热,“丈母娘”们却不会迷昏了头。
拿《人民文学》在手中,她们看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最终还是会抛弃《人民文学》;靠“与辉同行”直播间,《人民文学》不可能无忧;靠文学创作风气的改革,才是走正道,才能实现最终的无忧。
“与辉同行”直播间作为《人民文学》的救心丸,其作用只是暂时的,中国的文学创作之路艰难而漫长,并不是“与辉同行”直播间能解决了的。《人民文学》不去责任担当,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傍着“与辉同行”直播间搞发行量,显然是错误的。本次和“与辉同行”直播间联手发行量降了一大半,到了下次,我相信还会再降一半。正如中国古代兵法所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到了那个时候,《人民文学》怎么办?
《人民文学》与董宇辉同行,挽救不了衰败的人民文学。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发行方案,只能延缓文学衰败的过程,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只有标本兼治,才有可能扭转局面。
《人民文学》需要认清这个道理,中国的文学创作同样需要认清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