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在供应链贸易中为何过度追求“零风险”?

财富   2024-12-06 22:15   北京  


来源:物流与供应链金融

综合整理:供应链Finance智库


原标题:国企供应链贸易风险管理:现实与误区的深度探讨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国企凭借其资金优势、资源背景和政策支持,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在合作过程中,常常面临着供应链贸易风险的管理问题。国企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其决策往往更加谨慎,以避免因风险暴露而引发的层层追责和监管问题。然而,过度追求“零风险”或将风险完全转嫁给交易对手的做法,往往带来一系列潜在的隐患,最终反而可能使风险更加复杂化。因此,国企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供应链贸易中的风险,平衡稳健性与收益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01


零风险: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零风险”这一概念,在国企供应链中常常被强调。在项目决策和风控模式上,很多国企表现出对风险的极度敏感和强烈规避,尤其是那些涉及较大金额的供应链金融项目。许多国企项目负责人对外宣称没有风险,或者表示风险已经转嫁给交易对手,暗示他们已经采取了足够的措施来规避所有潜在的风险。然而,风险并不会因为这种“零风险”的态度而消失,它依然在市场、供应商、客户、政策甚至是不可抗力因素中潜伏着。

首先,任何供应链项目的实施都意味着一定程度的风险暴露。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变数。例如,预付账款可能面临供应商违约、货物损坏或发货延迟等问题。即使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模式,仍然可能遇到质量不合格、物流障碍、法律诉讼或突发的政策风险等。即便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合同条款进行转移,但实际上,合同的执行难度和执行力的差异使得很多潜在风险并未得到真正的转嫁。

根据《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报告》指出,约有38%的国企在面对国际供应链交易时,预付款项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最大的,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很多国企的供应链融资项目风险暴露比例较高,特别是在海外供应链环节。

因此,所谓的“零风险”往往更多的是一种管理上的理想状态,而非现实中的可行之策。通过数据和风险控制手段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程度,才是国企应当追求的目标。

02


国企为何过度追求“零风险”?

国企在供应链贸易中的风险管理,通常表现出较强的规避性。国企追求“零风险”的背后,实际上是源于其特殊的所有制结构、监管机制和决策逻辑。在国企体系中,尤其是那些市属国企或央企,管理层面临着来自政府、上级领导以及社会舆论的多重压力。由于国有资本的特殊性质,一旦出现财务风险、项目损失或违约事件,往往会受到严格追责,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因此,国企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往往会采取“保守策略”,最大限度避免潜在的项目风险,甚至是所有可能的损失。

根本原因:首先,国企面临的社会责任重大,尤其是那些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国企。一旦发生风险事件,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可能对政府的公共形象和社会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国企的负责人面临较为复杂的责任体系,尤其是层层追责的机制,使得他们对任何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决策都异常谨慎。

国企管理者通常处于“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上级或政府部门作为“委托方”,其职责不仅仅是管理企业的运营,也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种模式下,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往往较低,以避免因风险暴露导致的责任追究。与此相反,民营企业通常拥有更灵活的决策机制,可以承受较高的风险并追求较高的收益,因此其决策模式与国企存在显著差异。

03


过度规避风险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的管理漏洞

尽管国企在决策时注重风险规避,但过度追求“零风险”往往容易忽略实际操作中的管理漏洞。过于强调风险防范的同时,忽视了如何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一种“无风险”却又“高成本”的局面,最终影响项目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在某市属国企的贸易项目中,由于过度强调合同条款的严格性并推行了过度的“风控”模式,导致项目推进过慢,合作方产生了不满并违约。尽管在合同上采取了保险、担保等措施,但由于过度依赖合同而忽视了供应链关系的建立与沟通,最终导致项目的执行难度加大,原本可控的风险逐渐失控。

国企的风险规避策略有时会产生“过度保守”的决策风格,尤其是在中高层管理者承担着较大责任时,他们往往在面对决策时会选择避开一切可能的风险,而不敢作出有可能带来收益的创新决策。这种“风险规避的过度依赖”反而可能导致国企错失良好的商业机会,导致企业在市场中逐渐失去竞争力。

在实际业务操作中,过度规避风险容易让管理层产生一种“逃避责任”的心态,宁愿不做项目,也不要被追责的。过度依赖风控体系,试图通过无风险的合同条款和机制来规避责任,反而会削弱公司整体的风险感知和风险管理能力,最终导致无法有效应对突发风险。

04


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面对供应链贸易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国企必须正视风险,并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手段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首先,国企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贸易风险;其次,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合理的风险容忍度,避免陷入“零风险”的误区;最后,国企需要改革和完善追责机制,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同时,激励业务发展和创新。具体的方案我之前有篇文章写的很具体,这里就不再赘述。可以回看下《供应链金融合规风险管理的关键举措》《供应链金融企业如何构建坚不可摧的风控体系》。这两篇文章都有提到如何建立风控体系,如何规避业务风险举措。

国企供应链贸易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课题。在追求稳定性的过程中,国企必须打破“零风险”的幻想,正视风险的存在,并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来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只有在理性评估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上,国企才能实现既保值又增值的目标,在复杂的供应链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点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商务合作\内容撰写\软文推广:15201196271(备注合作事由或电联)
需求发布\业务对接\投融资需求:18600329996(电话联系)

贸易金融
关注我们,与100万+精英一起阅读到关于贸易金融、跨境金融、交易银行、供应链金融、财资、金融科技及金融创新等大交易、大资管、大投行、大财富管理领域的行业干货、研究与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