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日前,2024年第47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已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圆满落幕。在本届SABCS大会上,中国研究之声众多,共有3项口头报告,21项焦点壁报和200余项壁报展示,代表了领域内最具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在激昂的中国之声背后,恒瑞医药以26项研究入选(涵盖3项口头报告、3项焦点壁报及20项壁报)的成绩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中国学者的智慧以及民族药企的强劲实力,再次掀起讨论热潮。基于此,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李俊杰教授,以及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Virginia G. Kaklamani教授齐聚一堂,从国际视角全方位深度解读中国原研药物重磅研究,共话乳腺癌诊疗未来发展。
首先非常感谢SABCS大会组委会邀请我们参加这次会议。关于吡咯替尼,这已是我们在该会议上第三次进行相关研究报告,国际同行对这一药物已颇为了解。正如Kaklamani教授所指出的,虽然过去我们的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吡咯替尼上,但现在我们也在关注更多新药物的研究,这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新药研发的进步是分不开的。当然,我们也期望能进一步参与国际临床研究,以此提升国内团队的研究水平,并与全球科学界共同推动乳腺癌治疗的进步。
在今年的SABCS大会上,我们继续报告了PHILA研究中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PyHT方案)一线治疗的PFS最终分析结果1,数据显示,PyHT方案的中位PFS获益在最终分析中得以维持,达到22.1个月,而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HT)组仅为10.5个月(HR=0.44;单侧P<0.0001)。并且PyHT方案已表现出OS获益趋势,HR达到0.64,PyHT组与HT 组3年OS率分别为80.9% 和72.4%。所以总体来看,PyHT方案更新的长期疗效数据给予了临床足够的信心,进一步巩固了该方案在国内的治疗地位。另外,尽管国外专家提到,吡咯替尼与其他TKI一样,腹泻问题较为常见,但目前腹泻的管理相对容易。大多数患者在1-2治疗周期内出现腹泻,随后较少见,临床上可以通过药物减量或预防给药来进行管理。
图1 PyHT组、HT组经研究者评估的PFS
图2 PyHT组、HT组1-4年OS率
SABCS会议是乳腺癌领域内最盛大的学术会议,自1996年起,除了疫情期间,我几乎每年都会出席。回想起复旦肿瘤团队首次在SABCS大会上就乳管镜(Ductoscopy)主题发言,当时在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这是中国专家首次在SABCS会议上发声。在今年的盛会中,我们团队非常荣幸有两项研究被选为大会口头报告,在此也非常感谢Kaklamani教授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和讨论的平台。
图3 总人群以及HR+、HR-人群pCR结果
中国、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都已拥有自己的ADC产品线,它们多聚焦于TROP2、HER2、HER3等相似靶点,这使得区分它们的疗效和适用场景尤为困难。所以在当前情况下研发新型的ADC药物是一件难事。对此,我认为在临床试验中开发生物标志物以明确ADC药物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另外,关于中国的原创药物,尽管吡咯替尼已问世多年,但仍然未来国际上推广开来。请问徐兵河院士、邵志敏教授,你们如何看待中国的药物研发?对于中国药物研发出海,走向美国和欧洲,你们有怎样的看法?
我们正积极寻求与国际同行的合作,既往我们开展了一项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联合化疗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多西他赛方案进行头对头比较的研究。该药物在I/II期临床研究中的表现令人鼓舞,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与美国同行接触,探讨其是否愿意在美国进行此类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这些药物的广泛适用性。前期医药公司的反馈也显示,美国同行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设计上颇具科学性,它将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结合在一起,疗效似乎优于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总之,对于这类原研创新药物的推广,关键在于与国际同行合作,以获得不同人群的疗效认可。
徐兵河 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国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和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长
邵志敏 教授
复旦特聘教授 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复旦大学肿瘤、乳腺癌研究所长、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八届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 St.Gallen乳腺癌大会专家团成员
Virginia G. Kaklamani 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
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临床研究副主任、癌症遗传学项目联合主任
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梅斯癌症中心乳腺癌项目负责人
圣安东尼乳腺癌癌研讨会联合主席
A.B. Alexander 肿瘤学杰出主席
李俊杰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导
现担任乳腺外科行政副主任,浦东病区主任,科室教学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
中华医学会乳腺肿瘤学组青年专家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及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委员会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青委副主任委员
中华乳腺病杂志中青年编委等职务。
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至美国麻省总院癌症中心进行乳腺癌临床专科进修学习,专注于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参与并设计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JCO等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近20篇。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一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