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嘴角上扬
中国医生在国外从医,是种怎样的经历?
此前,跟大家分享了我学医时的一位同窗好友在日本的行医经历《中国医生在日本:从普通医生到自主创业当院长》,文章发出后,收到了很多咨询与关注,很多人询问在国外其他国家从医的感受。
之后,得空跟远在德国的师姐聊起来,用师姐的传奇经历,带大家走进德国,感受一下在德国当医生是种怎样的经历。
首先说说我跟故事主人公的关系,她是我的“亲”师姐,也是当年我们医学院“传奇”般的存在。
当年,师姐在国内读完医学课程毕业,取得东京医科大学的博士奖学金资格后却放弃了去日本继续深造,转而去德国发展,这在当年临床医学日文班的毕业生中成为了一段“传奇故事”。即便她离开国内很多年以后,我的下一届师弟仍然听过她的大名。
放弃东京医科大学博士,学霸师姐选择去了德国
我与这位师姐的相遇还得从大约13年前说起。
日语临床医学在国内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医学类的小学科,当时这个专业在我老家省份所在的招生策略是每年仅固定招收一名日语临床专业的7年制本硕连读的学生。如此一来我们老家省份的临床日语班学生可以用“单传”来形容。
也正是因为招收学生少的原因,每一届日文班的师姐或者师兄都会特别照顾新来的师弟或者师妹。我的前两届直系学姐,都是日文班常年拿第一的人。但是很可惜,我,没有这么学霸。
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我的直系学姐,当时她抱着一大堆学习资料直接找到了我,当时的场面,我内心第一感觉是:我又重新回到高三了!更让我诧异的是,师姐居然把所有的重点都给我划出来了,并且她自己总结的所有的学习资料都给了我,希望我能延续往年的优良传统,继续拿日文班的第一名。很可惜,笔者跟前两位师姐比起来真可谓是“菜”的一批。在我学医期间,除了大家公认的“写的一手好文章”外,其他方面都是“泯然众人”这种感觉。
毕业多年后,当我跟日文班的一个师弟吃饭的时候,他在提到这位师姐时,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师姐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你也算比较聪明吧。”每次听到这种聊天,我都想说:你想说我菜,其实可以直接说出来的。
在读书的那几年,我一直是仰望师姐般存在的。
毕业那年,我曾问师姐将来会去哪里发展。她给我的答复是要去德国发展,听到这个回复,我既意外又不意外。
意外的是,她居然不是去日本。要知道,彼时她已经拿到了日本第一梯队的东京医科大学的博士奖学金资格,她居然就这么放弃了!
不意外的是,我师姐比较有语言天赋,读书的时候就精通日语、德语以及英语这三门外语,所以去德国发展对于她而言,没有语言障碍,也在情理之中。另外一个因素也可能是比我大两届的师姐也在德国的某所世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可能这也是她选择去德国的其中一个因素吧。
在多年后,我再次询问师姐为什么会去德国时,我才得知那时她的真实想法。
当年,师姐之所以要去德国,原因太多,对她而言比较重要的几点是:
1.国内恶劣的医疗环境;
2.找工作方面家里没有过硬的关系;
3.自己语言方面比较有优势;
4.德国工作环境比较好,虽然当时已经拿到东京医科大学读博的奖学金,但是通过日语学习了解到了日本爱加班、工作狂的文化,优先选择了德国 ;
5.在欧洲可以比较方便环游世界。
这个回答其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据我所知,很多同行出国继续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可能很单纯的就是因为国内太卷了。
卷到什么程度?
在国内,为了补贴家用,我一位在某省会城市省级医院工作的同学,下班后偶尔还要开滴滴顺风车来补贴家用,说起来也是很心酸了。
在德国从医:待遇好、不加班,人际关系简单……
记得前几年,曾看过一篇“德国医生带病上班 院方至少要罚2.5万欧元”的新闻报道,报道称,一份针对德国医生进行的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德国高达2/3的医生在病得很重时,仍然坚持上班,理由是担心医院临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顶替自己。但这种看起来的“敬业精神”却引起德国联邦卫生部和联邦劳工部的担心。他们认为,德国医生平时的工作已经是高负荷运转了。若再带病工作,一是会传染同事、患者,让更多的人生病;二是会搞垮医生的身体,陷入健康恶性循环,甚至会出现过劳死等极端情况;第三,可能会因此出现医疗事故。
因此,德国劳工法规定,医院方面若看到医生带病工作,而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院方将被罚款至少2.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1万元)。严重者甚至会被判罚1年以上有期徒刑。
当时看到这则新闻报道,对德国同行的这一“福利”,着实是“羡慕嫉妒恨”。
那么,在德国从医还有哪些方面与国内不同?
工作这些年,大家都比较忙,接触也慢慢少了起来。在与师姐为数不多的几次聊天中,师姐说起她在德国的工作状态,跟国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一些很令我们羡慕。
1.工作界线感强
下班之后同事、领导基本是互不打扰,私人时间就是私人时间,主任、同事一般不会在他们非工作时间联系他们,跟患者家属交代病情也有固定的时间,过了这个时间段,可以不用搭理患者家属。因为德国的工会会保护会员的权利,所以他们也不用讨好科室主任,也不怎么加班,医院也不希望医生加班。
2.人际关系简单
每次跟师姐聊天,我都特别羡慕德国简单的人际关系。在国内从医多年,我的感受是活的很累——医患关系,跟科室同事的关系,跟领导的关系,跟医药代表的关系,跟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想在国内过得好,还得学会酒桌文化,在我心目中,这些都是糟粕,但是有时候,却又不得不接受。每次听师姐说在德国不用处理人际关系,这一点,我非常羡慕。
德国的大学附属医院不是很多,只有在这里工作的医生,才需要考虑去搞好各种关系,但是剩下的都是非附属医院,不需要复杂的人际关系。
3.医患关系和谐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德国是全民义务性医保,医患关系很好,病人对医生的尊敬度很高,师姐在德国工作的5年期间内没有碰到过“医闹”。
师姐说,在医院工作期间确实有听过有患者告医院或医生,但一般都是医院律师险就能给解决,当然,除了医院的,自己也可以购买律师险,以防医疗纠纷。
4.薪酬高、假期长
最让我羡慕的其实还是德国医生的待遇。首先,德国医生的薪资待遇很好。以师姐为例,她在德国5年,目前月薪差不多税前5000欧元,相当于人民币3.6万多。
在德国,低年资医生的基本工资是固定的,另外还有值班费,医院科室绩效跟低年资医生的工资无关。此外,不同省份的医生工资稍有差别,但是相差不大,大致是这样的:按工作年限算基本工资,工作的第一年是4800欧,每年依次涨月薪200-300欧,第六年封顶是6200欧。之后,医生必须拿到专科医生资格才能拿更高的薪水。
除此之外,德国医生的年假长达30天,相当于有6周的假期,再加上国家法定假日,所以德国医生差不多每工作两个月就可以出去旅游1周,这样能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不像国内,医生想去健个身,还得下完夜班挤出来一点时间,说实话,这样不仅不能健身,还容易
艾布湖,德国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楚格峰”山下 图源:受访者供图
4.没有论文压力,不加班,不怕跳槽
在德国从医,还有几点跟国内不同:
(1)不需要搞研究发论文,除非大学附属医院;
(2)不需要加班。如果加班,就有加班费(高于正常时薪),所以你如果天天加班,主任会过来找你,求你不要加班。德国文化也不支持加班,大家都是高效率高强度,到点儿就争取回家;
(3)德国缺医生,所以医生找工作比较轻松,如果单位或老板不好,可以随时辞职;德国没有事业编或合同编的概念,所以辞职只要按时提前辞职,不会出现被扣档案或被罚钱的情况。
如何去德国当医生?这几点需要知道
我也曾经问过师姐,如果我想去德国当医生,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师姐给了我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准备德国的执业医考试,德国的执业医考试分为两种:
第一种针对德国本土医学院校的医学生:有三次国考(Staatsexamen)。
第二种针对非欧盟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学生或医生,只需要参加第三次国考(Kenntnisprüfung)。
在准备执业医考试前,首先考德语B2水平(德语的水平等级考试分为A1 A2 B1 B2 C1 C2,从A1到C2水平依次从最初期水平到母语水平,B2相当于可以用德语进行正常工作);然后考德语医学水平考试(Fachsprachprüfung C1) ;拿到以上两个证书后,即可申请一个临时执业医师执照(所谓的Berufserlaubnis),通常有2年期限。
用这个临时执照可以工作,工资跟永久执业医师执照拥有者无区别,只是这个工作时间不被认可为规培时间。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申请考国考(Kenntnisprüfung)以拿取永久执业医师执照(Approbation)。等待国考的时间半年到2年不等。拿到Approbation之后的工作时间,即开始计算规培时间。
此外,很多人可能像我一样关心这个问题:国内的学历在德国被认可吗?因为很多国家其实不认可中国的学历,或者只认可某个学校的学历,比如我的母校在日本的认可程度要高于其他国内医学院校。德国在对我国学历的认可上,要优于日本,在国内的学历在德国是被认可的,只是学制不一样,所以需要认证审核。
德国医学只有6年本科,没有硕士,可以念博士,通常只需要MD头衔,这个是可以在念医学本科6年期间完成,大多数是很快的,可能一两年内结束,慢的有些毕业工作后还在慢慢修。如果特别喜欢科研,可以念PhD,但是德国人念PhD的比较少,通常是外国硕士毕业生过来会考虑念的,需要3-5年,或更长。国内七年制/八年制/或者硕士学位的,因为学年超过德国的6个学年,所以认证通常不成问题。如果本科5年制毕业过来,则需看审核还缺什么,缺的学年,有时可以以工作经验去抵消,具体得看德国那边的审核如何。
在前几年我过得很不顺心的时候,曾经确实想去德国投奔师姐,但后来在参考了很多同学在国外的生活经历之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华人融入白人社会很难。在国外一般的医学生未必能混好,国内医学生刚去国外的那几年,很多因为没有社交,加上天气不好,而得
最后,之所以想写一下“中国医生在国外系列”,目的在于,想给广大的同仁一个新的视角。也许你在国内过得不如意,如果你有语言天赋,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去国外创业,或者继续从医,或者从头开始,都是一个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所热爱的生活的权利,但笔者更希望国内能够给予年轻医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多一点经济上的补助,毕竟,虽然医学无国界,但是医生还是有国界的,在国外可能你再努力,在别人眼中你很可能也只是一个努力的“外国人”!
责编|阿泰 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重磅考核来袭,一批医生或将被暂时“清退”
共识遍地走,质量“良莠不齐”,专家组团“硬刚”……专家共识如何能更好的助力临床决策?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