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组数据显示:
全国“人工智能”组织机构已达近190万户。人工智能相关组织机构在东南沿海地区尤为集中,占比高达57%。
行业分布方面,科技、信息技术两大领域人工智能组织机构数量约55万户,占据人工智能组织机构总数的近六成。制造业领域全国超6万户企业实现人工智能转型。
人工智能组织机构的快速增长,直接反映了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蓬勃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组织机构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上。
图源西安高新微信公众号
展望未来,我国AI产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
一、技术趋势
小模型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更专业的多模态小模型将在行业应用中取得比通用大模型更好的效果。
硬件设备集成小模型,端侧AI逐步成熟,为超级应用的出现创造条件。
异构算力的发展:
芯片加速提升性能、模型架构持续优化,基础模型成本快速下降。
异构计算有望主导未来的高性能计算市场,助力AI大模型的应用。
数据能力的提升:
提高数据数量、质量、安全和多样性,对提升大模型性能至关重要。
一批新型数据服务公司涌现,为企业提供数据合成、隐私安全、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
智能体的兴起:
智能体作为新型终端形态,将成为科技公司新的角逐场。
智能体协作、管理设计、具体场景中推理规划能力等技术将持续进化,孕育新一代超级平台。
具身智能的发展:
具备三维感知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现实场景中的陪护助手。
具身智能将变革固定流水线生产模式,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
二、行业应用趋势
专业领域应用的加速落地:
大模型将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逐步落地,促进垂直行业生产力提升、数据价值释放。
专业领域的应用将成为大模型技术加速发展的“探照灯”。
跨界融合与创新:
AI技术将与更多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如“AI+机器人”、“AI+交通”、“AI+医疗”等。
跨界融合将推动更多创新应用的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AI产业的发展。
政策将聚焦在算力产业生态构建、数据质量管理优化、人才引育机制完善等方面。
三、市场与投资趋势
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
预计到2030年,中国AI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
市场规模的扩大将推动更多企业和个人进入AI领域,促进产业的繁荣发展。
投资机遇的增多: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AI领域的投资机遇将越来越多。
投资者将关注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的AI企业,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产业链的完善:
从上游的芯片、算法研发到中游的应用场景再到下游的服务平台,AI产业链将不断完善。
产业链的完善将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请结合西安产业发展现状,谈谈未来西安AI产业应从哪些方面再发力?
未来西安AI产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再发力:
一、强化算力供给与整合
建设智能算力集群:继续扩大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等算力中心的规模,提升算力水平,确保到2026年智能算力达到3000P以上,满足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算力需求。
优化算力资源配置:建设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实现算力资源的一网化、统筹一体化和调度一站式管理,提高算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灵活性。
二、推动数据开放与利用
加强公共数据整合:推动政府、企业等公共数据的整合与开放,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为人工智能研发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
探索数据授权运营:探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鼓励企业利用数据进行创新和研发,推动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三、布局与突破大模型技术
吸引落地通用大模型:以应用场景为牵引,积极吸引国内外领先的通用大模型在西安落地,推动大模型与本地产业的深度融合。
加快行业大模型研发:在垂直行业领域主动布局,采用通用大模型泛化能力+行业标注数据集微调方式,加快行业大模型的持续突破和优化。
四、加强算法与技术研究
建设算法研究平台:加快建设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加强底层算法研究,提升算法性能。
支持重点技术攻关:依托陕西省无人机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省级创新中心,实施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扶持计划,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研发和迭代关键技术。
五、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算法模型的可信化、模块化、系统化和平台化服务,降低创新门槛。
推广优秀解决方案:发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广目录,遴选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纳入相关目录,并给予支持,推动优秀解决方案的产业化应用。
六、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打造产业集群:以西安雁塔区、宝鸡金台区、安康高新区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载体,构建以“智能算力+”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七、培育优势企业与人才
支持领军企业发展: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和制造业龙头企业共研技术、共建平台、共探应用、共享成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校的专业研究机构,加强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END -—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