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没见过的博物馆古怪“邪门物“

旅行   2024-11-22 11:50   云南  
在很多人眼中,因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都特别高冷。看着它们仿佛可以感受到来自历史的凝视。保持严肃,是在博物馆里的潜规则。然而,一股新风吹到了博物馆,现在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逛起了一种“很新的”博物馆,比如寻找“显眼包”。

一些馆藏文物因外形喜感、憨态可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博物馆显眼包”,并做成了很多趣味十足的表情包,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这些“显眼包”,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来逛馆打卡。下面就来一起看看,这些文物表情包,哪款是你的心头好?

“感觉自己萌萌哒”

山东博物馆展览的3000年前的商代亚醜钺,又称亚丑钺,前来参观的不少观众认为它酷似“海绵宝宝”,还有人给它配了文字“感觉自己萌萌哒”,别说,真的十分呆萌可爱。现代的人们看到亚醜钺,觉得有点萌,其实在商代,这副暴突环眼、阔嘴獠牙的面目,令人不敢正视的“狞厉”容貌,能给人以强大的震慑力。
这把商代青铜钺1965年出土于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亚醜钺共出土两件(另一件大钺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件通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因其口部两侧对称地铭有“亚醜”二字,故得名“亚醜钺”。
“亚醜”又是何意呢?主流说法认为,铭文中间是由左上部的“酉”旁,和右边的“鬼”旁,组成的“醜”字。“醜”字周围的一圈,与甲骨文、金文中的“亞”字近似,因此被称作亚字形,这两者结合成为“亚醜”。

一般来说,“亚”是亚旅、众大夫或武官之称。因此,带有亚字形的青铜器都是重器,是主人身份尊贵的象征,所以亚字在商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亚醜”铭文的发现证明了一个部族的存在,它是亚醜族真实存在的证明。按照郭沫若先生的观点,这个图形文字是古代国族的名号,他推测,亚醜一族可能生活在商王朝的东方,也就是如今山东青州一带,在苏埠屯遗址发现的亚醜钺,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带有亚醜铭文的青铜器,还是出土墓葬形制,都证明亚醜族族长或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的人物。作为殷商时期在东方的主要盟国之一,亚醜族经济繁荣、实力强大,文化与商代晚期文化有很高的一致性。就连他们生活的地方——苏埠屯遗址的所在地,在商代的版图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亚醜钺究竟有何用处?钺本是一种武器,到了青铜时代,它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超实用意义。
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面“戉”(yuè)字与“王”字有不少联系,甲骨文中“王”字看上去与斧钺形象相似,所以有了“斧钺”象征“王权”的说法。
其次,古代天子将斧钺赐给诸侯或大臣,就是授予他们征战杀伐的权力,也就是授予兵权。
总之,无论是用作武器,还是作为王权、兵权的象征,钺在古代都可谓是权力的化身。
亚醜钺看似“咧嘴大笑”, 实则张口怒目,带着身后的王权笑看着现时的我们。

“无语菩萨”

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6楼常设展厅有一件罗汉陶瓷雕塑,当属眼下景德镇最火爆的打卡点之一。这件雕塑作品被网友制作成表情包,戏称为“无语菩萨”。
其实,“无语菩萨”是瓷器艺术大师曾龙升所作《釉下加彩十八罗汉塑像》之中的“沉思罗汉”。

十八罗汉指佛教传说中的十八位护持正法、永住世间的阿罗汉,均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受佛嘱托,随缘度化众生,永不涅槃。相传每位罗汉都是历史人物,有名有姓,且具有不同的身世经历。其中第十一位沉思罗汉,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无语菩萨”,是释迦牟尼佛出家前的儿子,佛法道行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位居首位。
沉思罗汉于月食之时出生,名为罗怙罗多,又被称为罗睺罗尊者。沉思罗汉在冥想中顿悟,于沉思中知人所不知,于行功时行人所不能行。在沉思中获取智慧与行动的沉思罗汉,不知此刻领悟到了什么智慧,才会显露出表情包一般的神情呢?
这件“无语菩萨”能被大家所喜爱,主要是因为他生动传神的面部表情。如果你仔细观察包含沉思罗汉在内的十八罗汉像,你会发现他们在皮肤、毛发和眼神展现上都很有质感,栩栩如生的表情下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物个性,换句话说,其实每一位罗汉都有成为热门表情包的潜质呢!

“哦吧江南style~”

这组藏于河南省博物馆的西汉时期的“骑马陶俑”,出土于永城市保安山的梁共王陵。当初做出来的时候,胯下骑的是高头骏马,木质的手上拿着威武的兵器,甚至身上还穿着丝绸制的衣服。现如今俑还在,马没了,毕竟木制品很容易腐朽。
梁共王陵,是梁孝王刘武的长子梁共王刘买的墓,其地宫前厅遗存的“四神云气图”即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汉俑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创作意识的雕塑艺术形式,既宣扬了墓主生前的富贵,又营造了死后的哀荣。这组骑马俑造型优美,色泽鲜艳,体现了汉代匠师的艺术个性及创造水平。
陶俑面部形象、身体造型各不相同,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现在看起来,他们真的好像在排练西汉版的“哦吧江南style~”。

“啊~”

这件被网友评价为“乍一看以为是面膜”的文物,是“红陶人面像”,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据甘肃省博物馆官方介绍,红陶人面像1967年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柴家坪,为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距今5200年)。

残高15.3厘米,宽14.6厘米。人像高颧阔面,眉稍微隆起,嘴、眼镂空成横条状,鼻呈三角形,两耳垂各有一穿孔。让人不禁借由它脑补先民的模样,甚至画面还带上了一声“啊~”。

“呆……”

小翘鼻,月牙眼,似笑非笑,这只形似倒扣花盆的呆萌文物来自陕西考古博物馆,名为镂空人面覆盆形器。
这位“盆友”来自5000年前,为仰韶中晚期珍贵文物。2008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仰韶文化是著名的彩陶文化,纹饰造型多样,非常精美。其陶器的常见器形有著名的尖底瓶,还有圜底钵、圜底折沿盆、蒜头细颈壶等等。这镂空人面覆盆形器,是杨官寨遗址特有器物,在其他仰韶文化遗存中鲜少见到,而杨官寨遗址则出土有十多件类似器物,其中以这件最为精妙。

整件器物像一只倒扣的现代花盆,如果摆正,是一件敞口、向下内收的斜直壁、平底的盆。倒扣起来时,盆外壁中间区域是一张相当精致的人脸图案。两只弯月形的眼睛,朝口沿处弯曲,是笑起来的样子,一张同样是弯月形的嘴巴,也是朝口沿处弯曲,似乎有点不开心。眼睛和嘴巴中间,贴塑一只精致的小鼻子,使得整张脸顿时生动起来。眼鼻口构成的人脸,表情呆萌,十分可爱。
关于这件陶器的用途,尚未定论,考古专家推测或是放置物品的底座或是祭祀用的礼器。

“Wi-Fi”

它出土于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现屯溪区)西周墓中,以青铜为材料铸造而成,上面均匀地装有五根等高的铜柱。乍眼一看,的确像是一个“Wi-Fi”就摆在你面前。如果不是考古出土,陈列在博物馆中,你绝对不会想到,这件酷似“Wi-Fi”的东西来自西周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萌猪出击!”

这几只小猪现在展示于南京博物馆,它们的面部表情每一个都不一样,有的娇羞,有的卖萌。可爱是可爱,但猪猪宝贝们的年纪真的不小了,估计在5000岁到7000岁之间。这一组猪形陶罐1992年出土于江苏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龙虬庄遗址,距今约5000—7000年。1993年,该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为什么几千年前就会有如此可爱的猪形陶罐,它们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原来每只小猪的背上都有注水口,专家根据注水口的设计,推测它是先民们使用的盛水器。猪在古代不仅是重要的生活资源,而且也是财富的象征,还可以作为崇拜的图腾。
在古代,猪的地位有多高,可以从甲骨文的“家”字说起,其图案十分像房子里有头猪。如今来看,“家”字中的宝盖头表示房屋和覆盖,“豕”的意思就是猪。作为家养“六畜”之一,猪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资产和食物资源,所以在史前社会,“有猪方为家”的说法并不夸张,而从这些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猪形陶罐也能看出,当时人们对猪的喜爱。

本公众号所载的文、图、字体等稿件均出于知识、新闻分享且不作为商业盈利用途,如涉及版权争议须交涉,请联系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本平台查核属实后,将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奥秘
自1980年创刊至今,奥秘一直秉承探索自然,揭示奥秘,荟萃全球科普事件的使命。内容涵盖天文、生物、考古、探险、神秘事件、奇异现象等诸多领域,勾勒种种奇景、奇观、奇貌、奇闻。《奥秘》将为您推荐前沿的、离奇的、有看点的神秘事件及各类探索与发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