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测绘大系》
本套丛书按照中国古建筑的功能类型,分为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园林建筑、坛庙建筑、庙学建筑、祠庙建筑、佛教建筑、民居建筑等类型,共22卷组成。每种类型均选取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国家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建筑的测绘图,是全面、翔实地记录和梳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数据信息和资料档案。通过这些成果,反映了中国古建筑在功能类型、地域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为我国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和深入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设计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建筑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国的古建筑测绘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为创立我国自主的建筑史学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作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贡献。正像梁思成先生早年强调的那样:我国“古物的命运在危险中,调查同破坏力量正好像在竞赛”,而古建筑测绘成果则正是对这些“古物”进行保护和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础档案资料。这项伟业虽然历经80多年来的积累,相关测绘成果规模宏大,质量优秀,也曾赢得国内外相关学术权威高度评价,却由于各种原因,大多垒之高阁,系统出版的成果犹如凤毛麟角,显然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建筑史学的发展,不利于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以及面向世界的相关文化交流,不利于文化强国的建设。
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古建筑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的展开,建筑设计和研究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为后世子孙完整保存和完美呈现大批中国古建筑——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利于促进与其他地区建筑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向世界展示我国历史悠久的建筑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实现我国成为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的梦想书写重要的篇章。
中国古建筑测绘大系分册
《清西陵》
清西陵
中国古建筑测绘大系·陵寝建筑
易县清西陵文物管理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合作编写
王其亨 主编 朱蕾 陈书砚 王其亨 编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2-1
世界文化遗产地清西陵是清王朝开辟的关内第二处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区,位于今河北省易县梁格庄以西,北至奇峰岭,南抵火焰牌楼,西达云蒙山双塔站顶峰,其中,重点保护范围面积184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即缓冲区)面积4758公顷。
雍正八年(1730年)泰陵鼎建,1915年崇陵全工告竣,历时186年,共建成14座陵寝。包括泰陵、昌陵、慕陵和崇陵4座帝陵,泰东陵、昌西陵和慕东陵3座后陵,以及分别隶从于泰陵、昌陵和崇陵的3座妃园寝;另建王爷园寝2座、皇子园寝1座、公主园寝1座。葬皇帝4位、皇后9位、嫔妃57位、亲王2位、皇子6位、公主2位,共80人。
陵寝周围配建风水围墙、永福寺、梁格庄行宫以及从属各陵的神道、水系工程、营房、衙署和汛房,并于清末增建新易铁路及车站。外围建淳度亲王、裕悼亲王、裕庄亲王、果毅亲王、果恭郡王和固伦端顺公主等陪葬园寝。陵域遍植古松,茂郁葱胜,庄严敬肃(图1)。
▲图1 清西陵风水地势全图(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引自国家图书馆“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展”)
清西陵是明清陵制演变过程的实物载体,东西陵昭穆制度的滥觞。第二皇家陵区的辟建促使清高宗弘历颁定东西陵昭穆制,政策层面上长久协调二陵的关系及发展;在次第修建各建置过程中,注重平衡、因承和创新,在规划、建筑、景观和细部设计的各级尺度都显出因地制宜、因时而化的革新,进一步完善陵寝制度。
清西陵建置与山川胜势完美匹配,是中国传统景观生态理念的极致展现。雍正帝选勘陵址时严苛地追求“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水格局,注重并强调建筑与环境和谐统备的意象。陵区在气势磅礴的永宁山映衬下,易水河萦绕南端,九龙山和九凤山迤逦两旁,前有元宝山和东西雄峙的华盖山构成恢弘对景。天然造就的山川形势对镶嵌于其中的各陵寝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图2-1)。在几近完美的选址条件下,陵区建置经营巧妙结合风水地势,通过对谒陵流线、单体建筑尺度及视距的精准控制,实现空间疏朗与紧凑、开敞与封闭、宏观与微观、凝滞与激变的对比;使用风水过白夹景与框景强化空间艺术感受效果,堪称“配合山川之胜势”规划设计藻思的成功杰作(图2-2)。
▲图2-1 泰陵前区鸟瞰(出自《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建筑艺术全集·清代陵墓建筑》)
▲图2-2 泰陵龙凤门北神道上行进中所见,建筑外部空间的序列组织出神入化,造诣极高(出自《风水理论研究》)
清西陵是清代皇家工程高超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泰陵工程与工部《工程做法》颁布同期,建置遵循官式做法规范,成为研究《清工部工程做法》的重要实物参照;清西陵工程档案中的格子本使用了在二维介质上记录三维空间数据的平格方法,与现代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并无二致;清末民初的崇陵工程大胆尝试新材料、新技术,不但引进水泥而且灵活地使用火车、摄影、电灯、电报和电话等技术手段。
清西陵是营建资料保留最完整的皇家陵寝之一,是世界记忆遗产——“样式雷”建筑图档的实物见证。清西陵作为绵延近二百年的重大国家级工程项目,其勘察设计图和工程档案是样式雷图档的重要组成。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建筑遗存相互印证,不仅是揭橥中国古代建筑规划与设计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基础,而且是世界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工程两个项目对人类文明瑰宝全面保护的重要例证(图3)。
▲图3 昌陵万年吉地地宫立样图,地宫上覆黄琉璃顶的唯一明确记载,是清陵因循明代制度的有力证明(引自国家图书馆“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展”)。
清西陵的建置记录着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泰陵和昌陵完整宏伟的陵寝规模反映王朝盛期的辉煌,慕陵裁撤建筑与崇陵缩减规模真实地标记帝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堪称清中期至清末民初重大历史事件的史实资料。
现代遗产保护工作与清代陵寝护卫传统相衔接,使得清西陵各建置大部分保存完好,还留下号称 “华北之最”的万余株古松,成为现存格局最完整的清代陵寝组群,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辉煌壮丽的一页。
民国初期由清西陵陵寝古迹保管委员会自逊清手中全面接管清西陵保护管理工作。20世纪上半叶,伴随国门开放,一批外国学者对包括清西陵在内的中国古代建筑展开前赴后继的考察与研究。
1907年8月,恩斯特·柏世曼(Ernst Boerschmann)的中国建筑系统考察研究之旅途经清西陵,完成拍摄70张照片及40页图文笔记,其中包括部分详实的测绘图。这些图档和照片成为清西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重要支撑材料(图4、图5)。
▲图4 昌陵龙凤门前神道(柏世曼摄)
▲图5 昌陵龙凤门测绘图(柏世曼绘)
1918年,日本建筑学者关野贞调察河北易县清西陵,现存191幅照片藏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照片按谒陵流线拍摄,分整体、分项和细部三类。其记录完整、方法科学,逻辑严谨(图6)。
▲图6 崇陵远眺(关野贞摄,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
1934年营造学社刘敦桢先生携莫宗江、陈明达考察清西陵,开展测绘记录工作;并以样式雷图档对照实物,来鉴定图档的设计阶段;作“易县清西陵”,对清西陵营建年代、平面变迁与地宫结构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另外,王璧文《清官式石桥做法》以崇陵工程为重要案例,援引崇陵照片、测绘图和崇陵工程做法等一手资料完成一系列细致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西陵的保护和管理得到各级政府的特别重视。1954年西陵文物保管所成立;1987年文保所改为文物管理处,由保定地区行署文化局管辖,如今由易县县政府直接管辖。期间,文物保护工作持续稳步开展。清西陵于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评为国家旅游局第一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通过ISO09001和ISO14001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被国家授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
在清西陵日常维修保护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即尽最大努力保存文物的真实性)的原则,以确凿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依据,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成为修缮、参观清代陵寝的样本。在对清西陵建筑主体进行保护的同时,亦注重周围环境的保护。现存15000余株古松是清西陵环境风貌的真实写照。
清西陵几代文保人极尽可能努力保护清西陵文物遗存的同时,非常重视档案工作。纸质档案按照事由和时间归入相应排架,并编排可供电子检索的目录,成为现代清西陵保护研究的重要一手资料。其古松档案库包括每一棵古松的信息,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评估专家都为之动容。
在此背景下,清西陵成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最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之一。1963年暑期,卢绳先生组织学生测绘泰陵、昌陵,并对周边陵寝进行系统考察,随后形成学术成果《清代陵寝建筑群造型的艺术分析》、《易县古建筑考察记》。1983-1984年天津大学建筑系冯建逵、王其亨教授率领1981-1982级学生系统地测绘清西陵帝后陵寝,并基于测绘成果完成清代皇家陵寝研究的权威学术著作《中国建筑艺术全集·清代陵墓建筑》(图7)。
▲图7 清西陵鸟瞰图(冯建逵绘)
2008年,天津大学师生对妃园寝、宗室公主园寝及永福寺实施全面数字化测绘。前后共有179名师生投入,完成测绘图670幅。早期参加测绘的学生如今大多成为建筑界的领军人物,甚至院士。作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清西陵不愧为培养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建筑事业卓越人才的优秀教学平台。
为更好地宣传清西陵、保护清西陵,更形象地展示清西陵古建筑的华章,易县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密切合作,从相关测绘研究成果中精选了238幅图纸,按照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昌陵、昌西陵、昌陵妃园寝、慕陵、慕东陵、崇陵、崇陵妃园寝、端亲王园寝、怀亲王园寝、阿哥园寝、公主园寝、永福寺、梁格庄行宫、火焰牌坊的顺序,组织260页图版,编辑成书,奉献给公众,祈望能够裨益于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弘扬和借鉴。
▲泰陵神道碑亭起组群正立面渲染图
▲泰陵龙凤门起组群正立面渲染图
▲慕陵隆恩门起组群正立面渲染图
▲永福寺组群侧立面渲染图
▲慕陵石牌坊起组群正立面渲染图
▲泰陵具服殿正背立面图
▲泰陵明楼宝城宝顶正立面图
▲泰陵神道碑亭正立面图
▲泰陵石台五供正立面图
▲昌陵神道碑亭侧立面图
▲昌陵神道碑大样图
▲昌陵琉璃花门正背立面图
▲昌西陵组群平面图
▲慕陵隆恩殿正立面图
供稿: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
编辑:马畅
审核:朱蕾
校对:于嘉琦、刘天骄
往期中式营造记录
全网ID矩阵账号
设计 | 艺术 | 文旅
努力做最好中式设计平台号
丨中丨式丨营丨造丨
传承传统文化精神
微信号:Chinese-Construction
欢迎个人转发、扩散。
投稿请发邮件注明“投稿”
商务合作请在后台留言联系“管理员”
公号转载请在后台键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