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姐和她的“传奇”

文摘   2023-03-26 16:44   新西兰  

       许大姐家就住我楼上,他们来新西兰十来年了。虽然许大姐至今仍然一句英语都不会讲,但她依旧活成了但尼丁华人中一张靓丽的“名片”。上至但尼丁政府相关部门,下至华人老头老太太,估计没有人不知道她的吧。当我第一次从这房子的前任房客嘴里听到这位许“阿姨”时,还以为是房东Nancy的中文叫法呢。前房客说这件东西是许“阿姨”送给她的,那样物品是许“阿姨”借给她的。我心想这个“阿姨”对她真好,在这远离家乡的地方,能遇到这样一位热心人真不错。

        搬过来这边两三天后的某个下午,我正在房间里坐着读书,突然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外走廊上。以为只是路过,但我这已经是最里面的一间了,她这是去哪呢?正狐疑着,身影转向我的门,笑容满满地说:你是新搬来的吧?我是住楼上的邻居,姓许。原来来人就是许“阿姨”。我连忙开门迎客。许“阿姨”其实比我大不了太多,叫“阿姨”实在是有点叫不出口,于是,她就成了我口中的许大姐。

       许大姐的女儿博士毕业后,留在奥塔哥大学里工作,所以老两口退休后,就随女儿定居在但尼丁。初来乍到时,因着热心有活力,又尚“年轻”,许大姐很快就成了但尼丁华人老年协会的新任会长,把但尼丁华人老年协会活动组织得风生水起,名声在外。每逢国庆中秋春节,老年协会都会组织各项活动,并积极投身到但尼丁乃至奥塔哥大区的各种活动中。因为名声在外,许大姐的队伍经常接到来自南岛各个地区的活动邀请,政府、宗教团体、社区组织,等等。


这是但尼丁市去年12月的圣诞游行时,身着中国国粹“京剧”花旦服装的许大姐,和同是华人的奥塔哥大学校董黄先生

圣诞游行中的身着汉服的华人


在一个教堂里举办的文化节上

​许大姐和她等待演出的演员们

许大姐跟她的小徒弟
     闲暇之余,许大姐她们也会走进当地的学校义务教孩子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教他们跳鼓舞,并帮助他们组建一个少儿鼓舞队。

  许大姐在但尼丁某高中学校教中国的扇子舞


 上个周日,我随许大姐一起,观摩了一场在但尼丁植物园里举办的多民族文化周的演出活动。她们的舞蹈队表演了两个节目。舞蹈队是由一群普通的华人妇女组成的,大部分是退休老人,也有个别还在工作的年轻女士。因为热爱,大家走到一起,从零开始学习舞蹈。即娱乐自身,又起到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挺好的。那天的演出,除了许大姐她们的舞蹈,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表演,一个由来自日本、德国和新加坡三个国家的人演奏了一个乐曲合奏,有一个吉他独奏,还有一个来自太平洋某岛国的残疾妇女表演了一个个人的Rup,表达她对新西兰这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的爱。等等。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讲,许大姐她们的舞姿并不十分专业,身材也并非曼妙婀娜,但只要热爱,又有啥不可的呢?那天的其他演出,除了最后一对姐妹花看起来比较专业,其他人也未必都是专业人士。但他们都因为热爱,热爱自己的表演,热爱自己身处的地方,热爱着有这样那样热爱的自己,所以他们走上舞台,把他们的热爱展示出来。观众们也因为他们的热爱,因为他们的投入,而给予真诚的祝福。中国大妈们的舞蹈,让当地人惊艳,观众们看得很认真。穿得漂漂亮亮的演员们,也成为公园里游客争相合影的角儿。


你能想到,坐在一群外国人中间的许大姐,其实完全不懂英语吗?艺术,热爱,包容,无国界,即使语言不通。

但尼丁华人老年协会的鼓舞表演

去年中秋节,由许大姐主持举办的华人欢庆中秋的大型活动现场。

在但尼丁的华人学生表演的节目


      但尼丁社区文化中心给许大姐他们的老年协会提供了一间房子,存放各种道具,以及日常交流所用。另外还有一间很大的会议室,平时开会,学习舞蹈,都在这里。但这个会议室是各民族共用的。新西兰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聚集在这里,真诚地喜欢上这里。许大姐她们,也正是因为新西兰的这种包容大度,而在远隔重洋的国度,找到了跟在自己的家乡一样的感觉吧。

      正如去年跟拍中央电视台第四台春节特别节目《根脉》(里面有许大姐为代表的新西兰华人的春节片段)所表达的那样:不管身处何方,你都忘不了你的根脉在哪里。

      愿许大姐们在新西兰的生活一如既往地精彩纷呈,继续书写她在新西兰的传奇。

注:文中所有照片均来自但尼丁华人老年协会facebook账户。


白雪的杂货铺
不走寻常路、介于摄友与驴友之间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