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周六凌晨5:52,外面还是漆黑一片。本来今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无须早起。可是,人有点贱,让多睡的时候,反而睡不着了。那就干脆不睡了吧,总结一下开学第一周的情况。
终于又体验到了“时间过得真慢”这样的感觉。这一周真长,而有此感觉的,不止我一人。其实,相比国内的学生,在新西兰当学生是很轻松的。每周五天课,从周一到周四,每天上午九点上课,五十分钟一节课,休息十分钟。上午三节课,12点到下午一点午餐时间,下午两节课,三点钟就放学了。周五只有上午有课,12点后就放学了。中小学的情况不太清楚。但我刚到这边的时候,因为要找房子,所以在下午三点左右的时候,遇到有附近高中学校的学生放学回家。应该整个新西兰的学校都是如此吧。
(中午午休时间,大家集中在楼道里吃饭、休息。一楼还有冰箱微波炉等,方便学生储存和热饭菜)
而且,基本没有家庭作业。放学之后要不要学习,全靠自觉。可能因为我们只是上英语课,所以才是这样吧。第一周只布置过一个作业:完善自己在teams上某个老师的班上的信息,也就是上传一张照片,留下你的姓名和邮箱地址,还有就是写一份自我介绍。但我不知道有没人写这个自我介绍,反正我是没写,还没来得及。老师也没再催。对于课堂的时间,和布置作业的频度,老师态度很明确:她希望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而不是把课后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业。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英语这种需要反复练习的科目,老师也只是让我们在课堂上练习一下。听说我们国家某些地方的学生,晚上都要上课,老师几乎要惊掉下巴😛
(离住处不远的奥塔哥男子高中,校园挺大,只拍了老建筑部分。恰逢放学,马路上停了好多接学生的车)
班上有十多个同学,分别来自中国(包括台湾)、日本、韩国、泰国、加纳,还有一个太平洋岛国忘了名字。一周下来,虽然老师很努力地用各种方法让我们彼此熟悉,但除了几个中国同学,其他的,我能叫出名字的,可能也就四五个,那还是昨天上午的一个游戏中的收获。年龄最大的肯定是我,我怀疑老师的年龄都比我小(但看起来比我老成),大部分是00后。虽然我一直就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但跟他们的年龄相差太大,代沟肯定是存在的,00后的思维,不是俺60后能理解的。当然,反过来,他们也理解不了我。不过,代沟并不影响我们相处融洽。
第一周的课由两位老师包揽,一位教写作,一位教一些基础,比如词汇语法发音之类的。跟国内的教法完全不一样,有趣很多。一堂课的内容很少,老师的讲义,也就两三张纸,而且这两三张纸并非我们常见的可以发散出很多内容的那种提纲,而是几个例子,或者一张图表。上课学得轻松,放学又没作业,如果要同台竞技,他们的学生应该是比不过中国学生的。但长远来看,就并非如此了。毕竟,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大部分内容,在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是完全用不上的。剩下能用的,可能就是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你的兴趣爱好了。这些,恰恰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不重视的。
我住的地方离上课的地方步行只需25分钟左右,所以我每天都是步行上课。早上7点,闹钟一响,就立马起来,准备早餐,收拾自己。8点10分左右出门,慢悠悠走到学校。这里的上班时间几乎都是八点,除了商铺和饭馆之类的,但也有的餐厅早上七点就营业了。
我已经搬到租住的房子里,离之前住的民宿不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在这里住到学习结束吧。房子不算太好,但在大学城里,用一个租房间的价格,租到一个有两房一厅的公寓,也是挺不错的了。所以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在这里住下来。自己添置一些家具,再拾掇拾掇,应该也挺舒服的。
通过第一周的学习,写作和听力应该有一些进步。但口语感觉进步不大。除了上课能与老师同学有些交流外,其他时间与人交流不多。而同学们的口语也不怎么样,彼此交流似乎没多大促进作用。稳定下来后,可能会好点,有更多时间去找人聊天。虽然每天起得很早,但还是挺习惯这种生活,过渡得很自然。一个人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从不觉得孤单,似乎还挺享受。毕竟俺本来就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
昨天是爱尔兰国庆,也是圣皮特里斯节,俗称“绿帽节”😀。其实是先有圣皮特里斯节,后面才演变为爱尔兰国庆节。后来美国人开始也过这个节,再慢慢蔓延到其他英语国家。街上好多穿绿衣带绿帽的人,很独特。有些年轻人,也借此节日搞个Party。我住这条街上,就有两波年轻人在他们的住处开爬梯。
这个周末的任务是给房子添点必须的家具和日常用品。让这个临时的住处,更有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