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的辽宁省东港市北井子镇,人头攒动,渔民们喜获丰收。一筐筐鲜活的牙鲆鱼被搬上岸,渔民们手脚麻利地将鱼按大小分类,有的在用秤称重,有的在与收购商讨价还价,还有的在装箱打包。一旁的孩子们也在帮忙,大大小小的池塘边都洋溢着忙碌而有序的气氛。海鲜的鲜香和海风的咸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北井子镇独特的秋日气息。
北井子镇位于东港市中南部,南濒黄海,素有“海边小镇,鱼米之乡”的美誉。但由于牙鲆养殖中遇到的雄鱼生长慢、相互蚕食以及病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牙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以科技为驱动,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动牙鲆新品种选育和养殖技术革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聚焦产业问题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
团队长期致力于牙鲆新品种的选育和健康养殖技术的集成示范,成功培育出牙鲆“北鲆1号”和“北鲆2号”两个新品种和抗淋巴囊肿病新品系“冀海1号”,累计推广优质受精卵1076.8公斤,养殖面积超过2万亩,新品种市场覆盖率达60%,间接带动渔民收益增加超过50亿元。
开展技术培训 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北戴河站在每年牙鲆鱼繁育季节派遣科技特派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养殖户提供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发放培训教材和宣传材料,加大渔业知识和技术的宣传力度,有效提升了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加强成果转化 提升产业发展动力
北戴河站在牙鲆产业深耕多年,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大力推广新品种和健康养殖技术,显著提高了牙鲆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率。同时,指导养殖户采用“南北接力养殖”“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等高效养殖模式,打开了大规格苗种销售路径,拓展牙鲆养殖面积,缩短商品鱼养成时间,实现就近新鲜上市、全年无差别供应,显著提升了产业发展能力。
打造区域品牌 提升市场竞争力
以牙鲆新品种规格整齐、蚕食少、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池塘养殖品质优等优良特性为宣传点,东港牙鲆品牌逐渐树立起来,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通过多年的示范养殖,使得北井子镇牙鲆苗种孵化率从80%提高至90%,苗种成活率从40%提升至50%,半成鱼成活率从60%提高至70%。每年销往福建、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的大规格苗种约1560吨,销售收益达3792万元。此外,每年还有近500万尾半成鱼进入车间低温越冬,预计第二年秋冬季养成商品鱼后,可带来约1.92亿元的收益。保守估算,北井子镇牙鲆年收益约2.3亿元,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北戴河站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牙鲆良种为产业链源头,集北戴河站优势资源和力量,实施牙鲆克隆育种技术、牙鲆良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牙鲆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等“良种+良法”,结合饲料营养、病害防控等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和示范推广。同时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举办海水鱼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显著提升了牙鲆养殖的技术水平和良种覆盖率。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北戴河站推动了牙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北井子镇的养殖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编辑:杨钧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