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重新学习对照陈云同志《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

文摘   2024-09-21 15:31   四川  

有必要重新学习对照陈云同志《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


  陈云同志的《遵义政治扩大会议传达提纲》是目前硕果仅存的中共中央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直接文献之一——另一个文献是张闻天同志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这份珍贵的文献对于遵义会议的研究和讨论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参照意义。

  这个《传达提纲》有不少关于这次会议的“硬料”,比如出席者、列席者名单,会议议决事项,传达时的尺度掌握,等等。还有,就是会议结后的常委分工等事项的决定时间、地域。

  关于会后的分工,在这份《传达提纲》的最后部分,文字不多,但时序和地域,还是说得非常明白的——

  扩大会完毕后中常委即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并决定决议到支部讨论时,指出华夫同志的名字(华夫即A名,常用此名在军委刊物《革命与战争》上发表许多文章,特别是“短促突击”的文章)。在团以上的干部会中才能宣布博古同志的名字。

  决议发出以后常委各同志——毛张陈——均到各军团干部会中传布决议。在一切会议中对于政治局扩大会决议是积极的拥护的。

  在由遵义出发到威信的行军中,常委分工上,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

  瞅明白没?“扩大会议”(指遵义会议)完毕后中常委即分工——常委立即分工。这是第一次分工,分工的结果是:毛泽东同志成为常委中第一位被“分工”者!分工的职责是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所以,毛泽东同志才成为了“土城战役”或“青杠坡战斗”战场指挥者!——这一仗是个败仗

  这次分工的时间是,遵义会议刚结束之时——“即分工”,也就是117日会议结束后不久。根据《北渡长江计划》20日下达之时为界,估计不超过120日;分工的地点:贵州遵义城或附近。

  也就是说,这次分工的地点,与川、滇两省,俱无关!

  再说接下来的“分工”

  ——“在由遵义出发到威信的行军中,常委分工上,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

  这个不需要多高的文字水平,都能读懂吧?地点/时间——遵义出发到威信的行军(不是到了扎西之时或之后哈)。在这个行军中,中央领导能够凑在一起集会的地方,主要是川省石厢子、滇省花房子、石坎子、大河滩、院子街——后四个地点均在滇省威信县境内,附合行军中”的条件。

  再“所以”,中央不会到了扎西,才想起解决分工问题吧?

  所以,扎西会议是非常重要的。

  最重要的,不是什么解决分工问题。而是生死悠关,或者起死回生的作战方针问题。这个方针就是毛泽东提议的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而且,正是因为这个会议的这个决定,把中央红军从被动的危机中挽救了出来,从此开始在被动中争得了主动!

  笔者在拙作《非常轨迹》写道过:

  1935年2月10日这一天,对“朱毛”与蒋公及麾下诸侯来说,都是个“利害变换线”。

  从这一天起,仿佛风水都倒转过来了“朱毛”之行动步步抢在蒋公刘甫公龙主席潘将军的前头,在他们作出研判及相应部署之前至少抢出了3天以上的时间差——实际上也就是3天以上的空间行程差。时间差与空间差这一迭加,就成了态势仍然被动的“朱毛”从对手手中硬给抠出来的一个相对主动权[]

  1935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在哪疙瘩?

  在云南省威信县扎西镇

  他们在干嘛耶?

  开会!正政治局会议。

  会议决定干啥耶?

  “赤化川滇黔,打回遵义去!”“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

  这个决定有多大意义和作用?

  决定生死的作用!!!起死回生的作用!!!作用大了去啦!我中央红军,从此在毛泽东等同志指挥下,变被动为主动,把被动扔给了对手,把主动握在掌中,完成了一次神奇的战略大机动!游龙戏水,摇头摆尾,渡金沙而北上,达成了遵义会议第一个决议。中共中央,从川滇酝酿,决策,在黔北取得成果,进而在又在川滇边的金沙江,收获了成功!

  所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的得意之笔,是在川滇黔完成的,不是在某个省完成滴,川滇黔各省,早晚要形成系统的联动打造,少了哪个都不成!!!

  笔者说明白了没得?

  所以啊,与其去争那些跟自己地域不沾的事情,不如把与自己所在地域关系很紧要的事情,缕清楚,说明白天下事,争似不争,不争似争,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吧?

  所以啊,真不要去干啥子舍本而求未的笨事儿,蠢事儿,欺君又愚民,看似聪明实则糊涂的事儿!


双石茶社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虽走,茶不凉,山不转水转,后会总可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