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必须专注于重要的决策,不要沦为反复忙着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至多只能恢复原状,对于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唯有重大的决策,才能转变内外情势,借力、使力,使原本的表象问题能化为可能的机会。
因为「解决问题」只是着眼于过去,而「有效决策」则是着眼于未来。
彼得·德鲁克撰写《经济人的末日》一书,当然有其政治上的目的,也就是:
希望能强化人们维护自由的意志,抵御为支持极权主义而抛弃自由后所产生的威胁。
德鲁克在书中,有意或无意地暗自希望邱吉尔能在英国政坛出头,领导世人对抗极权政治。
果不其然,邱吉尔于1940年,亦即该书出版1年多后执政,这也就是德鲁克写作这本书时所祈求和盼望的。
邱吉尔日后的贡献,正是当时欧洲迫切需要的:
道德力量、对价值观、对理性行为之正义的信仰与重获伸张。
用邱吉尔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命运的关键」。
当然,《经济人的末日》出版后,能引起大西洋两岸的轩然大波,也就是因为邱吉尔的强力推荐。
尤其是邱吉尔在1939年5月27日发表《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公开对彼得·德鲁克《经济人的末日》的赞扬。
其中写道:
次年邱吉尔当上英国首相后,下令将该书列入「英国预备军官学校」应届毕业生的课外读物书单中。
因此,彼得·德鲁克能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顺利获得莎拉·罗伦斯大学的聘书,担任经济系兼任讲师,这也是他移民美国后的第一份工作。
年轻的德鲁克一嗅到不寻常的讯息时,立即感受到西方民众与社会、政治信念之间的「疏离」,也顿时体悟到纳粹主义将在欧洲政治体蔓延,而马克思主义也不足以挽救对抗。
在这关键时刻,他做了重大的决定,后来证明了也是历史的转捩点,因为他藉着写作,有意无意地将邱吉尔推向世界的舞台。
就像邱吉尔后来在议会里演说中的一句话:
我唯一能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和汗水。
在面对强大的德国时,他用坚定的口吻说:
我们所持的「政策」究竟是什么呢?「开战」。我们的「目标」又是什么呢?「胜利」。
他在关键时刻,做出重写欧洲历史的重大决策。
邱吉尔能拥有这般勇气和担当,还能如此果断和行动,也要拜彼得·德鲁克《经济人的末日》的激励与鼓舞。
幸运总是临到准备好的人,管理其实也就是要掌握一切能掌控的,专注于关键重要的有效决策,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