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执行主编 杨 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及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放射性药物研发与临床转化中心)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放射性药品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Cancer Biotherapy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亚洲地区副主编,Europa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编委,《肿瘤影像学》副主编,《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副总编。主要从事肿瘤放射性药物的研发、评价及临床转化研究,新型多模态分子探针研发及肿瘤靶向药物诊疗工作等。迄今为止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项。
编者的话
放射性药物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药物。然而,18F-FDG主要反映病灶的糖代谢情况,作为一种非肿瘤特异性显像剂,它无法在体内直接评估生物标志物的表达。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开发出新型放射性药物,这些药物能够靶向特定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通过这些药物,可以在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内的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特定靶点和生物过程进行可视化、表征和测量。这些新型放射性药物在肿瘤检测、手术导航、靶向药物递送、影像引导治疗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异质性较强。各种靶向乳腺癌特异性靶点的放射性药物可以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对于肿瘤早期精准诊断及精准定位具有重要价值。《靶向核素探针指导乳腺癌临床诊疗研究进展》一文回顾和总结了放射性药物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靶点和肿瘤微环境提供的新型靶点,并分类描述了各类探针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旨在为乳腺癌的特异性诊疗提供依据。
肿瘤乏氧是由于肿瘤内部氧气供给不足以及肿瘤细胞耗氧量高叠加效应所致,其广泛存在于实体肿瘤中,并与癌症的进展、转移和耐药相关,因此评估肿瘤乏氧状态对早期诊断疾病和制订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含硝基咪唑的靶向乏氧放射性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肿瘤乏氧。《靶向肿瘤乏氧的硝基咪唑类放射性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硝基咪唑类肿瘤乏氧放射性药物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在多种实体肿瘤中高表达。近些年,靶向PSMA的小分子药物迅速发展,多种探针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临床研究,在肿瘤的诊断分期、危险度分层、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SCN-Bn-DOTA为螯合基团的PSMA靶向探针68Ga-P214的制备与临床前评估》研究构建了新型探针68Ga-P214,具有较长的血液循环时间和特异性肿瘤摄取。有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并且有较大的潜力改造为治疗探针。《新型前列腺癌显像剂68Ga-PSMA-4PY的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提示,68Ga-PSMA-4PY能够快速浓聚到PSMA阳性的肿瘤中,并迅速从正常组织中清除,将有助于减少非特异性摄取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前列腺癌显像剂。
作为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家族成员之一的CLDN18.2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并在50%~80%的胃癌患者中表达,是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非定点方法构建的靶向CLDN18.2探针68Ga-NOTA-376的体内外性质评价》一文,以非定点标记的方法成功构建了靶向CLDN18.2探针68Ga-NOTA-376,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靶向性,显示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进行靶向治疗患者筛选及治疗效果评估的潜力。
64Cu-FAPI-XT是一种新型正电子核素64Cu标记的FAP靶向正电子显像剂,然而在进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时,不同的采集条件会对图像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医师对肿瘤的诊断和对治疗效果的评估。《探究64Cu-FAPI-XT PET/CT不同采集条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一文,探讨了在不同采集时间、注射剂量与重建算法下对64Cu-FAPI-XT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本期专刊特邀撰稿深入探讨了新型放射性药物的应用与发展,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的全面视角。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放射性药物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编辑:徐虹
审核: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