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时间里

文摘   生活   2023-05-30 20:06   印度  


看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时,读到一段文字,我有一种被吓到了的感觉,又惊又怕——忽然有了一种失重感,好像要漂浮起来,飘在时间里。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们置身时间之中的伙伴。时间将我们推移向前或者向后,并且改变着我们的模样。


这段文字给我的冲击,持续了好久,我时常想起。应该说以后也不会忘记了。可能因为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看待我们的生活,我们多数时候都是以空间的角度来看生活——我们在哪儿,我们去了哪儿做什么,今天去了哪儿,明天要去哪儿……忽然间有人说,“我们其实不是生活在土地上,我们是生活在时间里。”


之所以如此被击中,是因为仔细一想,觉得说得很准确。书中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弟弟在年幼的时候和小伙伴在河里摸螺狮,淹死了,他写“弟弟不小心走出了时间”。


是啊,我们确实是生活在时间里的。我们每个人只有拥有时间,才能称之为生活着。


如何对待时间,如何利用自己拥有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被赋予的总共的时间,不仅指空闲时间,便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我之前看过这样一句话——和余华的这个时间的观点不谋而合——人生的意义即人生体验,而人生体验具体表现便是你的注意力,即你被什么所吸引,你的时间都用在哪儿,这些便是你的生命体验。


写到这儿,我想到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的一句话也是让我精神一振。这个1937年出生的叫做David Hockney的画家摄影师, 在一次访谈中说: “65年里,每一天我都在做我想做的事情。”(Pendant 65 ans, chaque jour, j'ai fait ce que je voulais faire »)这是多么有力量的一句话。这个访谈节目我大概是一年前听的,本来不认识这个人。有些话听了就忘了,有些话像是在我脑子里装了个什么设备,每天都要震动几下,从此没法忘掉。也是因为这句话,我认真地听完了节目,又去查资料了解了这个人的生平经历,去看了他的作品。


能在80多岁时说上一句”我每一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多幸运呀!即使不是所有人都有他这样的幸运,至少我想要时不时提醒自己“今天是否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今天我有没有浪费时间?”


和这个老头类似的,还有一个77岁的老太太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是看《十三邀》时认识的,叫蔡皋,也是一个画家,绘本画家。我对她印象最深的是,节目里许知远在一个公园的椅子上坐着等她,他背后不远处模糊不清地有一个人非常欢乐地蹦跳着靠近,活泼得像一只小鸟,我当时就想这该不是那个被采访对象吧?还真是这个可爱的老太太。这位全程都欢乐童心未泯的老太太虽然没有直接说她几十年以来每一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完这个访谈,我也基本上确认她也是属于同一类人。




我很庆幸能够知道有他们的存在,是他们让我更加相信相信的力量,一辈子随心所欲童心未泯,是可以过上美好的一生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让我相信,如果这世界有一种生活方式值得推荐,那就是珍惜时间。


蔡皋在另一个访谈里说:“我看苏联的一个评论家写一本书,约甘松,它开篇就说,你如果能把画画的时刻当成幸福的时刻的话,那么我祝你成功。他这么写,我刚好就看到了这句话,我足够了。约甘松,谢谢你。”


对我来说,我碰巧读到了余华的这段话,又无意中看了访谈节目,知道了David Hockney和蔡皋这两个小孩子一样的老人,我又那么相信他们,我很幸运,我感谢他们。


MadMoiZeLLe
Le journal de Lingli: 一个普通人的阅读,思考,旅行,生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