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从不觉得在浪费时间

文摘   2024-10-11 07:29   加拿大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一个纪录片(片名:Blink),讲的是在蒙特利尔的一个家庭,家里有四个孩子,最大的十一岁,最小的四岁,父母偶然间获知其中三个孩子患有了罕见的基因遗传性眼疾,这种眼疾目前无药可治,孩子们在不久的将来注定会失明。

在确认这一事实后,“既然无法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接受”,父母俩决定带四个孩子出去旅行一年,为他们在失明前创造视觉记忆。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段是,黄昏时刻,妈妈和最大的女儿坐在埃及的沙漠里,感叹眼前的景色壮丽,


“以后你看不见了,如果某天我给你形容一种金色就像今天的沙子一样,你能想起是什么样吗?”

“嗯,记得。”


妈妈和女儿相偎在落日余晖下的沙漠里的画面美极了。


对即将失明的孩子们来说,头脑里储存的视觉记忆越多,以后供他们可回忆的素材就越丰富。这是父母在帮他们创造体验,创造时间啊。


这让我想到前一阵我常常思考的事情--我们每个人也都将不可避免地老去,是不是也应该尽力为终将老去的自己创造更丰富的回忆?为自己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时间呢?


不记得在哪本书里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时间和空间一样,也分黄金地段,和荒芜地段。


这一句对我来说有醍醐灌顶的作用,一下子让我明白了我这些年来对时间的紧张感并不是自寻烦恼。


在我看来,时间的黄金地段一定是精力充沛身体健康的青中年,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时间的价值也在递减。这一点,并不是在制造年龄焦虑,而是一个不置可否的生命科学事实。哪一个九十岁的老者不怀念自己的青壮年时光--有健康的身体,有力敏捷的腿脚?


加缪有句话我特别喜欢:没有对生活的恨之切,哪儿谈得上对生活的爱之深!(il n'y a pas d'amour de vivre, sans désepoir de vivre!) 


对生活的绝望,即对生命荒谬的绝望--生命本没有意义,并且终将消失;如同神话里的西西弗,终其一生在日复一日地往山顶推那块一次一次会再滚落下来的石头,明知毫无意义,却还是要继续。


生活也是,正是有了这样的绝望,才想要用力地去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去热爱和面对生活,因为知道它势必会消失。像电影里的那三个孩子,获知注定失明的预言后,父母在绝望中为他们多创造视觉体验和储存回忆。


那么,怎样生活才叫不浪费时间?一天结束前,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一天的时光?一个夏天过去了,该怎样回忆这个夏日呢?一年过去了,该怎样面对这逝去的流年呢?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甚至自己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过,对我来说,变来变去,最后发现我都有一个原则--普通人的能力意志力有限,我们一生能做的事情并不多,所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从不觉得在浪费时间。


上周末上完上午的日语课后,我骑上我心爱的自行车去买了大披萨,一手端着披萨一手推车去附近的公园里,在初秋的阳光里,我想起那首诗“……此时我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



愿我们都有时间,或者能创造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天里一小时也行,如此下来,在这一天结束时,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这一天的时光:我又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MadMoiZeLLe
Le journal de Lingli: 一个普通人的阅读,思考,旅行,生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