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由自在有活力的人

文摘   2024-09-30 09:22   加拿大  


看完《东京八平米》,我一肚子不喜欢——不喜欢里面的故事,也不喜欢作者的风格。


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宣扬她的生活方式,和推崇她书中遇到的那些人。


但就我个人而言,这些任我们在日剧里已经看乏味了——要么匠人老头,要么奇怪大妈,要么中国去的坚韧的小店铺老板娘……这种日式小清新的写法和讲述故事的方式,让我已经有些免疫,甚至反胃。


当然,也许我本来就对日本文化提不上兴趣,所谓的匠人精神,特立独行,精致等外表之下,我总觉得还有一种无根的空洞和乏味,并没有属于自己的长期积累下的底蕴和内核。


这当然是我的偏见,事实上我对日本文化所有的了解都来自影视剧和少许几本书。就目前我不多的了解来说,我不大被这些日本精神所吸引。


每次只要稍微深入一点去了解日本文化或人,我就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似乎多数人都要弯着腰驮着背行在人生这条路上。


反思了一下,那我呢?我写的那些人,不也是在宣扬我的生活方式,推崇我遇到的人吗?


为什么我不喜欢《东京八平米》里的人和故事,为什么我不喜欢他们的生活方式?细细一想,我居然已经不知不觉被北美文化影响了,我认为有趣又可爱的人是这里文化下熏陶出来的。


也许我在东京生活一阵子,也会受东京文化的影响,就觉得书中的人也非常可爱和有趣吧?谁知道呢。


人是很容易被环境影响的。且不说长期生活了,就算是短暂旅行,也会有影响。我在东京旅行时,觉得大街上妆容精致的女生都好漂亮,不自觉地也想要出门前浅浅装饰一下自己。从东京到加拿大,一到机场,画风就大不一样——我看到一个头戴大耳机,身穿轻松休闲装,脚蹬匡威鞋,素面朝天的小姐姐在长椅上看书候机,立马也觉得她好美丽,这是一种活力生动的美,让人想要立刻青春起来。


说得有点远了。话说回来,除去环境的影响,人人骨子里也一定有一个偏爱和喜好,不然哪儿来的精神故乡呢?


说到我自己,我是个天生的自由主义者,喜欢“清清冷冷地风风火火”的人生,不喜欢被各种明的暗的条框给束缚,我喜欢不被年龄职业性别定义的生活,也喜欢那些如此自由自在生活的人。


加拿大生活的这几年,我见到过不少这样的人,我自己也不知不觉间就被他们感染和影响了。


我很喜欢每天给我们送信的邮递员。这位中年女性,无论春夏秋冬见她都是精神饱满,满面红光,大步流星地走家串户将信件投递进我们的邮筒。


可能因为她的工作需要走路,所以分泌的多巴胺比较多(她将车停在路口,再步行送就近一两条街道)?她的脸上总是带着非常开心的神情,真的是非常,而不是一点点。我从来没有看到她无精打采过。偶尔有需要签收的东西,我会和她简单寒暄一两句,她说话底气十足,空气中都洋溢着快乐因子。


我也很喜欢那天去大件垃圾回收站,吹着口哨,骑着滑板车欢快地过来帮助我的工作人员女士。如果说那位送信的女士每天穿梭在干净漂亮街道上的家家户户间,非说的话也有开心的理由,那垃圾场的工作,我搞不懂怎么还能如此欢乐?这位女士我就见过她一次,但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她也是四十多岁的年纪,健壮,有活力,心情好。她骑着滑板车吹着小口哨的画面,我每次想到,都觉得人生可以有多种活法——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给自己限制住了。


还有各种各样不被年龄职业性别定义的他和她。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散发着自由自在的活力气息。


当然我不认识他们。他们生活里是什么样,有哪些大的或小的烦恼,我无法知道。但对我来说,他们就是我看到的那个样子,他们的故事就是我看到的那些画面。这些故事对我有所触动,这就很好了。


你也许会说我这样很片面,但仔细想想,作为一个人,我们有那么多局限性,无论时间和或空间上,说到底,谁不是井底之蛙呢?


我头上这片天空给我的就是这样的启示和影响,《东京八平米》的作者头上的天空又是另一番景象。我现在不喜欢她的故事,也不代表什么,说不定哪天我选择换一片天空,就又喜欢她的故事了呢。



MadMoiZeLLe
Le journal de Lingli: 一个普通人的阅读,思考,旅行,生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