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研|南望山小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模型思想
文摘
2024-11-12 14:30
湖北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我校教研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24年11月7 日,我校数学组第十周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围绕我校“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大背景下开展的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模型思想的问题研究。本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刘寒林校长和宋卫华书记全程参与并指导。第一节是由高数组的周慧敏老师在五(2)班执教《植树问题》。周老师播放排队做核酸的视频,引出间隔的概念——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就是间隔,然后让学生提取题目信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明白了棵数比间隔数多1,并能根据线段图分析每部分含义,发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体会到化繁为简的思想。最后从树的例子拓展到路灯、敲钟的例子,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车站、路灯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中的规律来解决。
同年级的张颖华老师详细评价了这节课,称赞这节课把植树问题分析得很清楚。从动态视角出发,以概念文本为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示了图例。张老师认为周老师设计问题精准,较直观的理解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比间隔数多1”的现象,充分给与学生表达的机会,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二节是由高数组的刘星颖老师在四(1)班执教的 《田忌赛马》。刘老师用“比大小”的游戏引入,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视频播放了田忌赛马的故事,提出了“如何反败为胜?”,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尝试用列表格的方式解决,刘老师给与肯定,并引导列表时要从无序到有序。随后,扑克牌比大小和拍球两个活动将课堂推入高潮,学生找出了最优策略,引出生活当中可以用“田忌赛马”的场景。
段朝霞评价刘老师这节课是把实际的问题数学化了,激起并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数量关系的兴趣和能力。如何让学生的认知达到理解“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这种策略能取胜?刘老师以数学探究活动及其体验为基本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展开“探索—交流—归纳”的过程。同时,段老师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需要对学生有正向的反馈,二是教具使用的比较少,可以充分利用,这样就更加直观了。
第三节是由低数组的杨元城老师在一(2)班执教《解决问题》。杨老师以丑小鸭的故事导入,瞬间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以帮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为动机,复习了之前学习的连加、连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将静态的情景图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分步呈现,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第二个情景图时,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三关的闯关练习:“抓娃娃”、“神机妙算”、“看图列式”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提高了计算能力。
同年级的李飞利老师评价这堂课把内在思维的过程抽象的部分形象化,能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杨老师从学生理解题意开始,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开展规范性数学语言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的练习非常有层次,注重有效知识的迁移和真实问题的解决。王星仪老师就这三节课做了微报告《数学模型意识的培养》。她认为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 确定参数、计算求解,验证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模型意识:一是精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二是利用典型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可以解决一类问题。三是开发跨学科主题活动,凸显数学的应用。
课程部金文娟主任指出低年级的数学要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三位老师的课都可圈可点,值得去学习,期待老师们今后精彩的表现。
邓涛副校长认为每节课老师要让学生多说、多动,控制好自己的讲授环节,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书写姿势都是每位老师需要关注的重点,电子屏使用时间至多不能超过12分钟。党总支书记宋卫华就三位老师的课都进行了点评,并且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注重思维训练,二是注重规范学生语言习惯,三是有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
刘寒林校长认为三位老师都做到了现实叙述,引导学生说清楚事情发展顺序,能够先扶后放,值得肯定。但是在利用模型解决问题时,还需要讲清楚思维点,不能一味的去模仿,要以目标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高年级的评价还要考虑多样化、具体化。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
撰稿:杨元城
编辑:邵宇微
审核:邓涛、金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