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破局邦”关注我
小号分享做自媒体的干货,欢迎关注
昨天遇到了一位许久未见的老友小王。寒暄之后,他说起了自己最近的改变,让我不由得对"恐惧与成长"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你知道吗,我现在居然开始主动去接触陌生人了,甚至开始在公司做业务培训。"他笑着说,眼睛里闪着光。要知道,这位朋友以前可是连点外卖都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意打电话。这样的转变,让我不禁好奇其中的历程。
他告诉我,转变始于半年前的一个决定。那天,他在公司的电梯里偶然听到两个同事在讨论一个销售职位的机会。这个岗位需要经常与客户打交道,简直就是他的噩梦。但不知道为什么,他鬼使神差地按下了人事部的楼层按钮。
"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心跳快得像是要跳出来。"他回忆道,"但我就是觉得,如果不正面面对这个恐惧,我可能这辈子都会被困在自己画的圈里。"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家威廉姆斯的一项研究。他发现,当人们面对恐惧时,大脑会分泌一种特殊的神经递质,这种物质不仅能增强记忆力,还能促进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连接。换句话说,恐惧本身就是大脑进化和成长的催化剂。
小王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刚开始的日子确实特别难熬。第一次打电话给客户时,他的手抖得连号码都按错了好几次。第一次去客户公司做展示,他紧张得前一晚完全睡不着。但正是这种持续的压力和挑战,让他的进步速度远超预期。
"最开始,我要花一整天才能说服自己打一个陌生电话。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恐惧感如此真实,仿佛就在昨天。"他说,"但奇怪的是,每一次在我觉得自己快要放弃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小小的惊喜。"
有一次,一个客户耐心地听完他结结巴巴的介绍,不仅没有不耐烦,反而给了他很多实用的建议。还有一次,他鼓起勇气在团队会议上发言,会后居然有同事专门来感谢他提供的观点。这些积极的反馈,逐渐改变了他对"恐惧"的认知。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转变是完全可以解释的。当我们反复暴露在恐惧环境中,并且获得积极的结果时,大脑会逐渐重写原有的神经通路。原本与"危险"相关的信号,会慢慢被重新解读为"机会"的信号。
"你知道最神奇的是什么吗?"他继续说,"那些曾经让我恐惧的事情,现在回头看,根本就没有那么可怕。反而是那些不敢尝试的日子,才真的让人害怕。现在我每天都在挑战新的恐惧,比如学习新的技能,接触新的领域。每一次克服恐惧,都让我觉得自己仿佛重生了一次。"
听他这么说,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出国独自旅行的经历。订机票的时候手心冒汗,担心语言不通,害怕迷路,害怕被骗。但真正踏上旅程后,那些未知带来的不只是恐惧,更多的是惊喜。那些陌生的街道、素不相识却热情的人们,还有突如其来的小意外,都变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为什么做让人恐惧的事情会带来如此显著的进步?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恐惧往往意味着我们正在突破舒适区。
在舒适区内,一切都是可预期的,我们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改变,但同时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可能。
只有在恐惧区,我们才会被迫调动所有的能力和潜能。这种全身心的投入,自然会带来更快的进步。
2、恐惧本身就是一种能量。
古人常说"化压力为动力",这句话其实很有科学依据。
适度的压力会促使人体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能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当然,压力太大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一直提倡做难一点点的事。
3、克服恐惧的过程会重塑我们的自我认知。
每一次战胜恐惧,都是对自己能力的重新定义。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会形成良性循环,让我们在面对下一个挑战时更有信心。
就像我那位朋友说的:"现在回想起来,最让我后悔的不是尝试时的窘迫,而是之前那些因为害怕而错过的机会。每一次克服恐惧,我都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恐惧就像一扇门,门后也许是深渊,但更可能是一片新天地。
问题在于,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只是站在门前,想象着门后可能有的可怕景象,却从未真正推开那扇门。
我们总是高估了失败的代价,却低估了不尝试的代价。那些因为害怕而放弃的机会,那些因为恐惧而退缩的时刻,最终都变成了心里的遗憾。
其实,勇气并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带着恐惧继续前行。
当我们主动走向那些让自己害怕的事物时,往往会发现,真正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因为害怕失败而永远停滞不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