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年》,是我们小时候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外国电影之一,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彩的回忆。例如,列宁的警卫员瓦西里对饥饿中的妻子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就成了一句无数人朗朗上口的金句。更让我们没想到这戏言,却应验在了咱中国江西资溪。让一个毫无知名度,常住人口只有10万的小县,成了中国的面包之乡。
很多行业都有历史的传承,可有着6000年历史的面包,是西方世界的主食,和中国一个不为人知的内地小县,八竿子也打不到边吧?但就在过去的30年里,资溪竟然有5万人从事烘焙行业,在全国1000多个城镇里,开出了16000多家面包店,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不夸张的说,在中国,但凡有面包的地方,就有资溪人的身影。要么面包店的创始人来自资溪,要么做面包的手艺来自资溪。
咱中国人迷信天时地利,虽说资溪没有西方主食面包的传承,是否靠自然条件的优势?想多了。资溪县地处江西省东部,是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西麓,四面环山,交通非常不便,估计99%的国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地方。论经济,资溪在全中国2800多个县城中,可能根本连号都排不上。论资源优势,就更谈不上了,做面包最重要的是小麦,而资溪根本就不产小麦。
那资溪是怎么成为面包之乡的呢?这里要说到一个资溪的退伍军人张协旺。上世纪80年代,他从部队退伍后,在“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学会了做面包,然后和老乡一起在鹰潭市开了一家面包店。靠这家小店,张协旺在开店的第一年就赚了3万多元。做面包能发财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他的老家,很多年轻人都来找他拜师学艺。在当时,做面包可是一个门槛很高的技术活,一般手艺绝不外传,而张协旺免费收徒,公开传授烘焙技术。比如,估值100亿的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的父母,就是张协旺的第一批徒弟。还有,家喻户晓的新中式糕点品牌泸溪河的创始人黄进,15岁就在张协旺的店里当学徒。就这样,通过资溪人的一带一村,一镇带一县,为资溪县在面包产业里,开辟了江山。
有趣吗?《老杜梦画》一直是胡说瞎画,不说政治话题,不说宗教和色情,更不说心灵鸡汤,能吸引人的内容实在不多,整得呕心沥血,就是波澜不起,不如谈一些出人意外的新鲜事儿,你说,好吗?
老杜梦画,自说自画
东倒西歪前后上下,南腔北调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