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十二军文工团老战士文集》|| 介绍“黄河剧团”几位老文艺工作者(关非、关涛、任应、师云龙)
文摘
2024-09-30 23:32
北京
关非(1912-1959年),河南济源县伯王庄人。原名孙竹泉,又名孙渊明。1934年前曾在本县第一高小及河南开封师范学校读书,1933年底辍学回家种田。数月后在本县师范学校谋得一席教授音乐、体育、美术的职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当日寇大举进犯中原时,他带领全家逃难到本县王屋山邵原镇等地,因受到弟弟孙竹箫(中共党员,1933年被国民党杀害)的思想影响,鉴于国民党对日寇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丧,民不聊生,他毅然于1938年4月初带领三个妹妹及妻子参加了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简称唐支队)。根据唐天际司令员的指示,他往返济源动员了数十人(大多是师范学校学生)参加了游击队支队,壮大了革命队伍。此后,关非经过抗日干部训练班学习,被分配到该支队宣传队--黄河剧团,任艺术指导。1940年2月唐支队及宣传队合编为一二九师新编第一旅宣传队,他仍在该宣传队(黄河剧团),相继任副队长、队长等职。194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关非爱好文艺,会唱京戏、拉二胡、绘画、写美术字、编剧、导演等。在师范学校教书时,曾编写过一些揭露日寇侵华罪行的话剧等,组织学生公演,在本县影响颇大。在黄河剧团时,他编写以抗日为内容的快板、数来宝、小品、京剧、双簧、河南坠子、上党梆子、话剧、歌剧、活报剧等文艺节目,对激发广大群众爱国抗日热情,产生了很大影响。抗日初期,汪精卫投降日本当了汉奸后,为揭露其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的罪行,他编写了秧歌剧《打倒汪精卫》,绝妙的讥刺喜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他编有《声援皖南事变遇难战士》,进一步揭露国民党蒋介石反共的阴谋罪行。为配合动员根据地人民参军抗日,他编有《送子参军》、《送郎参军》、《李氏女动员丈夫参军》、《张锁投军》等剧本,在广大工农兵群众中演出,对进一步掀起参军抗日高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为鼓舞群众,坚信抗战必胜,日本必败,他编有《张锁站岗》、《革命的王成》、《粉碎日寇扫荡》、《苏联红军必胜》、《群魔乱舞》等,大长了抗日志气,天了日寇的威风。在他编写的小品《卖梨膏糖》,最受群众欢迎。小品由两个演员扮演,一个提问,一个风趣地唱着回答,如“……妇救会吃了我的梨膏糖,做的军装真漂亮,他要是不吃我的梨膏糖,领子缝到裤裆上。小日本吃了我的梨膏糖,在战场上屁滚尿流直叫娘,他要是不吃我的梨膏糖,一命呜呼见阎王。战士们吃了我的梨膏糖,抗成胜利有保障……”这个剧目曲调简单易唱,内容生动具体,很快在连队中流传开来,战士们几乎是人人会唱。关非很重视剧团的业务建设。经常组织队员给大家讲乐理课、识谱、视唱,并和艺术指导余戈一起讲戏剧理论和表演技巧。在教唱京戏时非常耐心,直到学会为止。他为人艰苦朴素,虚心诚恳,待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艰苦情况下,以身作则,挺身而出,带领队员深入前线连队作宣传鼓动,深入农村做地方工作,深入敌占区作武装宣传,深入友军作统一战线工作。1943年5月,根据形势需要,上级指示撒销新一旅及其宣传队,关非被调济源县任县长兼县大队长,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展敌后游击战。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被调到太岳行署负责教育工作。关涛(1926-1955年),山西万荣县荣河镇人。又名关玉生。1937年11月参加革命。1938年8月转调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唐天际支队)宣传队(黄河剧团)任宣传员,直到1940年2月,“游击支队”(含黄河剧团)和六八八团合编为一二九师新一旅时的黄河剧团。关涛热爱文艺,能歌善舞,会表演地方秧歌,能唱山西梆子、陕西秦腔,在剧团经常担任主要演员。1940年他在歌剧《打倒汪精卫》中饰演汪精卫,剧情深刻揭露其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的罪行。其中,关涛的唱腔,晋味浓厚,圆润动听,深受群众好评。他在《希特勒的末日》中饰演希特勒,剧情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43年5月,奉上级指示,新一旅及宣传队撤销,关涛调太行第四军分区宣传队,后又转入石志本支队宣传队、六纵十七旅宣传队,继续从事表演艺术。1946年他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文工队(1949年2月改为十二军文工团)时,先后在歌剧《王克勤班》、《白毛女》、《血泪仇》、《孤胆勇士》中饰演王克勤、穆仁智、王东才、孤胆勇士等主要角色,深受群众欢迎。这些剧目配合了部队的诉苦运动,一直上演到1949年12月重庆解放。对提高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思想觉悟、奋勇杀敌、争取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产生了积极作用。关涛及其宣传队,在战时经常深入到战斗部队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平时着力于鼓励练兵,巩固部队,战时鼓舞士气,英勇作战。1940年他和同志们一起参加“百团大战”的宣传鼓动工作,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1942年底带民兵到敌据点内捉汉奸进行政治攻势,因作战勇敢、工作有力,受到奖励。1943年参加太行四分区武工队。1947年进入大别山后负责麻城八区工作,在淮海战役双堆集战斗中,他带领同志们把宣传鼓动工作做到前线,一面鼓舞战士英勇杀敌,一面向敌军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同时还搜集了前线成军指战员的英模事迹,为编排文艺节目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关涛1946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宣传队分队长、队长、十二军文工团副团长等领导职务。他待人热忱,关心战友,诚恳助人,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受到大家的好评。1949年调宝军,在某空校毕业后,任某部飞行团副团长、团长等职。1955年4月28日在飞行训练中,因飞行失事,牺牲于天津武清县。任应(1918-1985年),河南沁阳县东紫陵村人。原名任家让、任瑛、任英。该村完小毕业,学Ho1937年夏在山西晋祠参加牺盟会。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党内秘密交通员。1938年4月他带领沁阳县几十名要求抗日的青年参加了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1938年6月,由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司令员唐天际等领导参加,在山西阳城县坪头村成立了晋豫边游击支队黄河剧团。任应任团长。他是第一个活跃在晋豫边军民中的抗日宣传队的创始人,既是最早的领导者、创作者,又是主要演员。他在极为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剧团从无到有,从创建到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他经常深入到工农兵中去,收集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事迹,亲自编写剧本,并担任导演、装扮角色。任应编写的剧本《电线杆子下》、《东北的一角》,深刻揭露了日寇侵华集行。他扮演剧中老汉,在日寇铁蹄下,牵领小孙女,遭受种种苦难和迫害,生动的形象使台下观众声泪俱下,不断喊出抗日口号,纷纷要求参军抗日。他扮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中的老汉,对激发群众积极抗日也很有影响。他编写了《改革村政》剧本,并主演剧中伪保长,剧情对摧毁伪村政、建立新政权,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和关非含作编写了《保卫敌后根据地》剧本,主演剧中老头。剧情歌颂了根据地人民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掩护伤病员的抗日热情。他演的独角戏《花子拾金》,深刻揭露日寇杀害他一家而落得孤苦一人,偶拾一金,献宝参加八路军,在观众中引起很大反响。任应带领剧团宣传演出,都是随游击队转战晋豫边区进行的。除宣传演出外,他还组织剧团参战。在战争环境下,敌情紧张,昼夜行军,跋山涉水,异常艰苦。他以身作则,体贴关怀同志,处处为人表率。他经常给剧团讲政治课、教识字、学文化、学业务,为剧团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任应被调到部队工作。先后任连队指导员、正副营长、正副团长、洛阳警备司令、正副师长、军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参谋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等职务。抗美援朝中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曾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师云龙(1922-1942年),河南济源县(市)城北街入,1935-1937年在济源师范学校读书时,积极参加学校地下党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演出活动。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唐天除支队),历任“游击支队”文艺宣传队(黄河剧团)队员、分队长。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师云龙爱好京剧和书画,是黄河剧团的主要演员。在关非编导的《张锁投军》的现代京剧中,他主演张锁,唱腔洪亮,吐词清晰,表演逼真,博得观众阵阵掌声。由于剧情和表演上的生动形象,在阳城、晋城演出时,激发很多青年要求参加游击队,对扩军抗日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作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剧团多次跟随唐天际司令到国民党十四军、二十七军、新五军、四十军等部,作联欢演出,除了演唱《国共合作》歌—“国民党共产党站在一条线上,一起走向抗日战场”等抗日歌曲外,师云龙在《岳飞传》、《捉放曹》、《精忠报国》、《走!打鬼子去》中扮演岳飞等角色,深得台下官兵的多次鼓掌欢迎,并握着他的手说:“你们演唱得真好,希望你们多来。”有的国民党军官被感动,不住地说:“谢谢贵军,要和贵军团结抗战到底”。1938年8月以后,黄河剧团的师云龙跟随晋豫边支队转战洞北、武山一带,在开展游击战争、扩大武装、建立政权中,积极从事战勤、战场宣传鼓动工作,在涧北战役中,他同部队一道作成,英勇冲出日伪包围圈,深受部队好评。1939年冬季,蒋介石、阎锡山狼狈为奸,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时,师云龙下到游击支队警备大队,在战场宣传鼓动,对鼓舞部队士气颇有影响。1940年2月,晋豫边支队被编入一二九师新一旅,黄河剧团的对外名称不变,对内为新一旅宣传队,有队员40多人(三个分队),师云龙任二分队长。晋冀鲁豫总部鲁艺实验剧团的部分成员在吕班的带领下,与黄河剧团合演《荡家恨》,师云龙扮演剧中的,男青年,他的唱腔、表情、技巧受到群众好评。余戈编导的《希特勒的末日》一剧中,他扮演斯大林,其气魄、风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街头剧中,他扮演区干部,当表演到号召群众参军抗日时,激起观众不断高喊“誓死抗日,不当亡国奴”的口号。1940年8月的“百团大战”中,师云龙在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前国、抬担架、运军粮、破铁路切断敌运输线的战斗中,表现非常积极。此外,还帮助宣传队小同志学文化、识乐谱、背粮、扛柴、挖野菜度灾荒年等,处处为人表率,被评为剧团“朱德青年队员”、模范分队长。编写的歌词、小剧等文艺节目,获文艺创作奖。1942年初,在反日军“扫荡”追击战中,师云龙到新一族二团六连作战场宣传鼓动,他冲杀在前,英勇牺牲于山西黎城东关。史料记载:刘邓六纵文工队前身是八路军129师新一旅黄河剧团,1949年2月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十二军文工团......【太阳寨上堡英杰纪念碑】收录了黄河剧团、后称“六纵文工队”的部分队员英名,他们是: 邮箱:2727619943@qq.com
8213164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