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公安 || 挖掘公安史,“草根”在行动

文摘   2024-10-03 17:40   北京  

挖掘公安史,“草根”在行动
人民公安报/2010 年/4 月/23 日
本报记者 季涛
在许多人心目中,公安历史似乎只存在于那些公安题材影视剧中。就算去过警察博物馆,公安历史在百姓的集体记忆中,也都是片断式的。说起警察史,没有多少人能跟你娓娓道来。
令人欣慰的是,对公安历史的挖掘与抢救工作,正日益得到各级公安机关的重视。除了官方的努力之外,“草根”们也热情参与,而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对公安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公安民警。
魏代欣和他的“烽火公安”“30 岁,我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沂蒙革命老区一位青年民警沉湎于对公安历史的抢救发掘、收藏研究。他是不折不扣的战争年代“老公安”的铁杆粉丝。
山东省沂南县公安局民警魏代欣和他的“烽火公安摄影”以及其后创办的“烽火公安网站”,是记者采访到的警察历史民间保护群体中的第一位。
2006 年,魏代欣寻访拍摄了纪实摄影专题《烽火公安》。本来他准备自费出版画册,但也许是机缘巧合吧,就在他动手准备联系出版社的节骨眼上,公安部宣传局获知了他的工作,遂决定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扶持其出版。接受此任务的出版社电子出版部主任蒋华在审稿排版时发现,作者自撰的一篇“后记”竟然占了三个页码,好奇心促使他仔细读完了这篇“30 岁,我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事后,他对前来校稿的民警魏代欣说:“我们出版社能为你出这本书而感到荣幸。”
这无疑是一句予人莫大肯定与暖意的话,魏代欣至今谈起仍是感怀不已。而让他能获得如此评价的原因是,为了拍摄这个摄影专题,他历经 4 年辗转南北十几个省份,用黑白纪实摄影的方式,寻访拍摄了上百位曾战斗在沂蒙革命老区的公安前辈。因为这个革命群体即将濒临消亡,从考古学意义讲,属于“抢救发掘”。家谱寻根式的采访使魏代欣对革命前辈们的历史轨迹和精神境界有了更深的感悟,正如后记中所写的———“对党坚定忠贞的信念,正是他们历经风霜本色不改的精神支柱。”借此,魏代欣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因此懂得了“施比受更快乐”。
“在摄影领域,《烽火公安》是一个专题,在公安历史领域就有很多缺陷了,需要再进一步完善。”魏代欣正在开始挑战更高难度“动作”。2008 年,他在互联网上创办了网站“公安历史寻根联络研究平台”。在这里,他希望所有曾经在沂蒙革命老区战斗过、如今遍布于祖国各地的公安前辈,以及他们的后代们,能够重新聚首,回归故里。这股浓浓的乡愁,让他在网络上缓缓打开了从现实社会寻找历史宝藏的大门。
“公安历史寻根联络研究平台”网站除了用文字和藏品来诠释人民公安起源历史,更重要的作用是为革命后代提供注册纪念空间功能,从而实现自助管理收藏先辈资料和藏品图片等相关内容。从 2008 年至今,已有 768 名公安前辈在网站“安家”,琳琅满目的珍贵公安文物从中浮现。
而在魏代欣看来,这只是冰山一角,他推算建国前山东公安战线上革命前辈有近万名,目前注册数字不足十分之一。
2008 年,网站会员“忠良之后”配合网站创建了“鲁中公安后人联谊会”QQ 群。鲁中区是抗战时期山东重要的大战略区,“忠良之后”则是时任鲁中区公安局长高明宇同志的后代。目前已有 80 人穿越时空和地域找到了“组织”,该 QQ 群倡导的宗旨是“考证公安历史,寻访革命前辈,联络五湖四海,续接世代情谊,传承不灭薪火,共圆寻根夙愿”。在广大公安后代的积极参与下,网站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山东滨海解放区公安干部胡兴元 1949 年南下浙江剿匪不久即遇害,原籍的亲人们从此断了他的音讯。他原籍的侄孙胡冠法在网站会员们“人肉检索”帮助下,终于和失散 60 年之久的胡兴元遗腹子相聚。激动之余的胡冠法向魏代欣表示,如若再有寻访南下公安前辈的活动,将为其提供费用资助。
一枚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公安历史老照片现身烽火公安网站。1941 年冬天,正值日寇对沂蒙根据地疯狂“三光”扫荡,中共山东分局组织各县公安局长集中教育培训,学员一手拿枪一手拿笔,边战斗边学习,在断壁残垣下拍摄了毕业合影。照片能完整留到今天实属不易,而更称奇的是,在 69 年后的今天,网友们竟然陆续在这 30 多名公安前辈身影中,辨认出其中 12 名的身份。
如果没有革命后代的网络参与,可以说这是任何一个史学家都难以完成的任务。
近日,“鲁中公安后人联谊会”QQ 群的成员们正在酝酿发起红色沂蒙寻根之旅,革命后代们将沿着父辈战斗过的足迹,追忆公安事业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
魏代欣,一个地道的来自偏僻老区的“草根”民警,他所做的工作不是孤例。警察历史的挖掘和保护,已经被警察圈里圈外更多“草根”们重视起来。警察历史和民间保护群体,这两个蒙着面纱的“世界”也正逐渐为世人所知。

一张民间路线图
一人一世界,每个人醉心于历史挖掘的人心中都怀揣着一个“世界”,它属于过去,却牵动着现在人的心。因为,那些曾经的传统和精神,仍可以成为我们前行的明灯。
在这张由“草根”保护者所组成的民间地图上,从事警察历史挖掘保护的各样人分布比较散乱,但通过两个平台,他们之间取得联系的人正逐渐多起来。
一个平台跟一个人有关,“湖北警院的赵志飞书记对警史研究很重视,也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江苏警官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何稼男,是圈里有名的纸制品收藏家,他和记者接触过的民间人士都对赵志飞给了很高的评价。因为他个人的兴趣和对警察历史挖掘保护的重视,湖北警官学院建立了“两史馆”(警察史与校史),“展、藏”与研究并重。此外,还创办有全国第一家警史研究机构“警察史研究所”,和《警史钩沉》学术期刊。虽然在湖北警官学院的名义下做这一系列事情,使其行为已不符合民间标准,但是如果没有赵志飞个人的推动,这些事情是否能做成尚未定数。如今,“湖北警官学院已成为民间研究者的一个交往平台,那里经常举办全国规模的警史学术研讨会和藏品展,很多民间人士会受邀前往,进行交流。”这也是在描绘公安历史保护民间路线图时,不得不提这个官方保护者的主因。
另一个平台是互联网。“很多人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比如在一个网站为了同一件东西而相互竞价,后来在一些活动中有了见面的机会。”魏代欣与何稼男的第一次见面是在 2007 年于湖北警院举办的全国警史联展。关于公安历史收藏的论坛在公安“内网”上的几个大社区里都设有板块,此外,类似于郑州铁路公安专科学校副教授贾永生创办的“警察网”、江苏徐州民警殷陌禅创办的“觅宝”等“外网”上,很多互相认识的民间收藏者逐渐形成了一个小群体。而许多不认识他们的民间人士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很容易找到他们。
在这两个亦民亦官的平台上,一心从事公安历史挖掘保护的民间人士从个人偏向上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流派:以收藏为主,兼作研究;以文字资料挖掘研究为主;以“田野调查”的方式系统还原史实。
归于第一类的民间人士较多,以香港警察林建强、江苏的何稼男、浙江的方立、海南的王彦程等为代表。
收藏往往是一个民间保护者的入门之举,从目前来看,很多资深收藏者正在逐渐转型。
“目前我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上,从收藏到研究正在实质性地转变自己。”王彦程手头上已经开始给自己定下一个研究题目———秦汉警史。他认为警政制度可以追溯到很早,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
林建强专注于香港警史研究与收藏,近期准备到山东省威海市,调查考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威海卫招募香港警察的历史。
何稼男也有此想法很久了,但是一直苦于文字史料获取的困难,“目前警察历史研究很大的困难是缺少第一手资料。南京应该是研究民国史的好地方,但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档案根本不让你看的。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本科公安院校,图书馆连一本民国的警察书都没有。”因此,何一直无法开始系统的研究,“只是针对藏品,查一些背后的相关资料。写一些小文章。”
方力是专注于收藏的典型藏家,从小他就对收藏颇有兴趣,从 1998 年他开始有针对性地收藏警察徽章、标志、服装。但是在 2006 年,他认识到“边收藏,边研究,才能收获收藏的乐趣。”
此后,他开始写一些关于警察服装演变的文章。
研究使收藏者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藏品的内在价值,丰富了收藏知识,也使他们的收藏境界在慢慢地逐步提升。他们正开始从一个收藏者到收藏研究者,甚至收藏家的逐步演变。
第二类人是让第一类人羡慕的。他们或多或少都跟从事官方的公安历史保护工作有关,从而有机会接近大量的文字史料。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民警穆玉敏,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她被借调北京市公安局警察博物馆筹备组工作,从而得以走进公安历史研究领域,被其深深吸引,花费近十年时间写出了《北京警察百年》,一部专门描述北京警察历史的研究专著。
最称得上为抢救性挖掘保护者为第三类民间人士,他们所做的是尽其所能联络接触到“老公安”等“活的历史”,获取第一手资料,其中的代表者就是魏代欣。
这个民间群体的存在,放大了警察历史发掘和保护者的情感诉求,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冰冷的徽章、发黄的故纸背后隐隐跳动的澎湃激情。而这份力量是无法让人忽视的,一如魏代欣所讲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怎样看待历史,后人就怎样看待我们。”

江西瑞金,在叶坪革命旧址群国家政治保卫局旧址史料陈列馆内陈列着一套与众不同的制服,它的外观和普通的红军服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它的领章和帽徽都是绿色的服装,这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干部特有的绿领章制服。它就是人民公安的制服的雏形,它见证了人民公安的起源。

新中国人民警察服饰发展沿革

罗田首任公安局长、”南下干部“——汪滨
金寨首任公安局长、“南下干部”——王坚

罗田县“首任公安局长”汪滨智断“放牛案”

......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起,各革命根据地为适应对敌斗争和巩固人民革命政权的需要,开始组建各种不同名称的专门执行公安任务性质的武装。
中共中央军委于1949年7月6日决定,在军委设置公安部,统辖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并任命罗瑞卿为公安部长。罗瑞卿受命后,即开始着手组建公安部。8月31日,中央军委根据罗瑞卿的建议,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直属公安部领导,以保障中共中央和北平市(今北京市)的安全。9月29日,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受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统率,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11月在北京西苑正式举行成立大会。)逐步把地域性的公安武装和人民解放军担负公安任务的部队正式改编成人民公安部队,并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
1950年9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统一全国22个公安师的番号,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警卫师;公安第1、第2、第3师;西北军区公安第4、第5师;西南军区公安第6、第7、第8师;中南军区公安第9、第10、第11、第12师;华东军区公安第13、第14、第15、第16、第17师;东北军区公安第18师;铁道公安第19、第20、第21师。
9月22日,决定组建公安部队领导机关。11月8日,以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领导机关一部为基础,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领导机构,归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直辖,罗瑞卿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至1951年5月,先后在华东、东北、中南、西北、西南等大军区和铁道兵成立公安部队领导机构,各省、市也相继成立公安总队,负责领导全国的内卫、边防和地方公安工作。此后,公安部队陆续整编。
1952年10月22日,中央军委公布公安部队、机关、学校整编后的番号:公安部队领导机关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司令部;各大军区和铁道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也改称公安部队司令部;撤销了公安第3、第4、第5、第6、第7、第8师番号,其余部队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第2、第9、第10、第11、第12、第13、第14、第15、第16、第17、第18、第19、第20、第21、第22师和公安警卫师。
1953年5月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公安部队的6所干部学校缩编成第1、第2、第3、第4公安部队学校。
1955年7月18日,根据国防部的命令,公安部队改为公安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由内卫部队和边防部队组成,担负守卫国家重要厂矿、企业、交通设施,维护治安,警备城市和保卫边疆等任务。据此,公安部队司令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司令部,各大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也相应改称公安军司令部或公安部队处,公安部队学校改称公安军学校
1957年9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同年1月22日的决定,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及其领导机关;公安军内卫、边防部队分别交所在省军区领导指挥;专区、县的公安部队交地方政府公安机关改编为人民警察公安军撤销后,在总参谋部和大军区司令部设警备部或警卫处,作为研究和领导内卫、边防工作的业务部门。


公安部队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部分公安部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公安部队入朝,执行巩固战地后方治安、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清匪肃特、防空护路、警备城市、纠察执法以及看押战俘等任务。
公安军组建后,在内卫方面,执行清剿土匪、平息叛乱、反空降、警卫首脑机关、警备城市、守护重要工业设施、守卫铁路桥梁、隧道和看押罪犯等任务;在边防方面,执行国境警卫、侦察、检查和边境事务管理等任务。
在执行任务中,涌现出“警卫英雄”贺福祥、“剿匪和群众工作模范”张福全、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的戴子和、“人民功臣”孙广起等一批英雄模范。

【公安军】

【太阳寨“军属之家”收藏的开国中将、公安部副部长李天焕1955年授衔时的军服。】


守卫在天安门广场的公安部队战士。资料照片
公安部队官兵在剿匪战斗中张贴标语。资料照片
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公安部队防空哨兵正在值勤。资料照片
公安部队擒获敌特分子。资料照片。



“西工委”为徐帅之子徐小岩中将题字揭匾

李殿仁中将一行视察太阳寨国防教育基地


【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中将题字】
2019,鄂豫皖红军后代“寻根”罗田太阳寨
 2021.5.15【解放军报】首发,【人民网】、【新浪网】转载,原题《把拥军的事一直做下去》 ★

【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传承红色文化 推动乡村振兴


“西工委”为徐帅之子徐小岩中将题字揭匾



红色文物集藏地 红色文化研习所
红色双拥孵化器 红色精神加油站
太阳寨:
红色底蕴,诗意名字,美好愿景,金色未来

“迎军树”下绵延四代的红色情缘

太阳寨村银杏树下“红五星”的故事


本期排版 | 一淳
  邮箱:2727619943@qq.com  
821316486@q
q.com  
 
【更多精彩期待大家共同发掘分享】
了解更多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往期1900篇链接


太阳寨
红色记忆 英雄梦想 家国情怀 热血文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