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四美四育”美育案例(1)|音乐助力乡村振兴 唱响新时代山乡巨变——音乐学院开展歌声中的新时代“山乡巨变”社会实践活动

文摘   2024-07-31 20:38   江苏  
【引言】201712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考察时,来到潘安湖街道马庄村文化礼堂,观看了村民乐团排练的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快板节目,称赞他们编得好、演得好,鼓励他们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多作贡献。习近平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20221223日至24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

【摘要】乡村振兴不仅要关注经济的发展,更要关注农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24年暑期,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组织师生深入徐州马庄村开展“三下乡——走进千村观察,唱响新时代山乡巨变”专项活动,开展音乐帮扶工作,以音乐为桥梁,助力马庄村文化振兴,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前期调研后,团队进行音乐创作与演绎,与村民共同打造地方特色音乐作品;同时提供文艺培训,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活动获得贾汪区政府、马庄村委及村民的高度评价,媒体报道广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深化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增强了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决心。此次音乐帮扶工作,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活力,展现了音乐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一、背景情况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举措,其中,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增强村民精神风貌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徐州马庄村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这才是最本质的东西。”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即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

徐州马庄村,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不仅经济发展迅速,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音乐资源也亟待挖掘。马庄村拥有一支农民乐团,音乐文化氛围浓厚,村民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和需求,但受限于资源,其文化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在此背景下,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决定组织师生深入马庄村,开展“三下乡——走进千村观察,唱响新时代山乡巨变”专项活动,旨在通过音乐的力量,助力马庄村文化振兴,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与精神风貌,同时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音乐帮扶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与文化的交融,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践的探索。通过音乐学院师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结合马庄村的地方特色和村民需求,活动旨在挖掘乡村文化潜力,提升乡村文化品味,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实现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宝贵的经验。

二、主要做法

(一)需求导向的深度调研与分析

在项目启动阶段,音乐学院组织了一支由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等多学科背景的师生团队,深入马庄村进行系统性实地考察。通过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问卷调查以及对当地音乐文化的深度挖掘,团队全面了解了马庄村的音乐资源现状、村民音乐偏好以及潜在的文化需求。这一阶段的工作不仅为后续的音乐赋能策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还加深了师生对乡村文化生态的深刻理解,为精准对接村民需求打下了基础。

(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保护

音乐学院团队深刻认识到,乡村音乐文化是乡村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传承与创新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团队系统梳理了马庄村的传统音乐资源,通过数字化记录、整理与分析,确保了传统音乐文化的长期保存。同时,鼓励村民与师生共同参与音乐创作,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创作出一批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音乐作品。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与传承,也为马庄村音乐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三)媒体合作、成果传播与社会影响力提升

为扩大音乐赋能项目的影响,音乐学院与人民教育在线、基层网等媒体平台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专题报道、成果展示等方式,全方位展现了音乐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此外,团队还利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将音乐作品、教育成果以及村民参与音乐活动的精彩瞬间广泛传播,不仅增强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还促进了乡村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为乡村文化振兴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长效合作机制的构建

为了确保音乐赋能项目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音乐学院与马庄村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定期派遣师生开展音乐文化活动等,不仅确保了音乐赋能项目的连贯性,还通过定期收集村民反馈、评估活动效果,实现了项目的动态优化与调整,确保了音乐赋能策略精准对接乡村文化发展需求,促进了乡村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三下乡——走进千村观察,唱响新时代山乡巨变”活动通过深度调研、音乐赋能、文化传承创新、媒体合作与成果传播、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以及师生村民共同成长等一系列专业化的策略实施,不仅彰显了音乐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独特作用,更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展示了音乐赋能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三、经验启示

(一)音乐文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催化剂

跨文化交流媒介:音乐以其普遍的共鸣力,成为跨越社会、文化差异的桥梁,有效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

精神面貌的重塑:音乐活动的开展,显著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促进了乡村精神风貌的现代化转型。

(二)精准调研与策略的动态优化

需求导向的活动设计:通过深度调研,精准识别乡村需求,确保音乐赋能活动与村民期待的高度匹配,提升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反馈驱动的策略调整:建立持续反馈机制,依据村民反馈与活动成效,进行策略的动态调整与优化,保障音乐赋能的持续性与适应性。

(三)跨学科团队的创新与协作优势

活动形式的创新性:创新的音乐活动形式,如音乐工作坊、乡村音乐会等,不仅促进了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增强了乡村居民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多领域知识融合:跨学科团队的协作,集音乐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领域知识于一体,为音乐赋能活动注入创新活力与专业深度。

(四)媒体合作与社会影响力的拓展

多渠道传播策略:与权威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有效扩大音乐赋能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辐射力。

文化成果的数字化展示:运用数字化技术,系统记录与展示音乐作品、教育成果,促进了乡村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与全球文化对话。

(五)师生共同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强化

实践教育的深化:音乐赋能活动成为师生实践教育的平台,不仅促进了专业技能的提升,也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与实践。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轮驱动:师生与乡村居民的深度合作,推动了乡村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担当。

图文来源 | 音乐学院
初 审|谭 爽 高雅晶
审 核|雪 丽
 NUA 
南艺学工 | 为学生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等服务


南艺学工


南艺学工
为学生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