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说过一段很清醒的话:套路是表演,搏击是安全有限的武术,而真正的武术因为时代的不需要,早已近于消失
传武向现代搏击演化的过程:古武(无法保证竞技安全性的真实战斗技能不可避免沦为演武)→初代搏击(在真实战斗体系中提炼可用于安全竞技的技术进行切磋 真实战斗思路大方向不变。)→二代搏击(商业化思路 规则向尽量保证观赏性的方向调整 技术亦因规则演变 逐步放弃真实战斗应用性)→三代搏击(商业化饱和后的反思,探索规则在保证观赏性前提下试图向真实战斗性回归的道路)
一目了然,在我国传武是古武搏击,散打则是初代搏击,k1是二代搏击的代表,MMA是三代搏击的起始点。而放大到整个全球大环境里,除了初代搏击是拳击(欧洲)泰拳(南亚)柔道(日本)外其他基本没有分别。
而散打是我国在国际武术竞技化已经发展到二代时紧跟脚步研发出的初代产品,在当时的历史阶段中,这个初代产品放在二代的国际大环境中以二代的标准去检验,成绩一开始并不理想,导致国内大批爱好者纷纷对国外各种二代产品由路人转粉,对散打由粉转黑。
但当现在历史进程到了国际市场三代已熟透国内市场,二代也早已饱和时,回过头来以三代眼光再来看这款国产初代良心产品: MMA搞了那么多年才总结出的打摔结合硬道理,本就是散打基本方针。
而MMA基础套餐流线拳+抱摔其实也是散打最基础的套餐。 而早期散打是圆形无围绳擂台,不像MMA可以无限倒地,所以摔和防摔都比MMA比赛细腻不知多少倍。我们会看到如今MMA比赛很多散打的技术包括李小龙式的侧踹。
二代搏击时代国内被洋拳打开国门自以为觉醒大搞洋务运动对国货痛心疾首的这一票人(包括十几年前激进的我自己)本质上都是抱着赢了老子天下第一输了你是我爹的认爹心态,愧对那些为武术竞技化作出巨大学术贡献的先贤前辈和列祖列宗,所以我想把我的公众号多用来宣传国术、散打、截拳道、 中国式摔跤、柔道(日本的二代搏击)上。
散打的渊源:
武术的徒手格斗形式的名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记载于文字流传于民间的叫法不少。
古称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等由于以徒手相搏相角的形式在台子上进行,故俗称“打擂台”。民国时期,始将武术徒手格斗称为“散手”,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8年散手又复兴,于是1979年开始试点比赛之后,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散手”这个名称,尊重了历史的沿革,是自然而合乎情理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散手”这个名称不准确,不好理解,应该改为“散打”。
武术徒手对抗比赛试验的反复实践过程所反映出来的表象,在人们的头脑里逐渐形成了反映这种事物的概念。人们在口头语言、文字记载、媒体报道中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散打”这一名词术语。“散打”概念中的“散”字就是表示散手、散着(招)、拆手、招术的意思;“打”字表示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格斗较量的性质和用途。这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字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从字面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表象及其本质属性,见其词、名其意,而且通俗易懂,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因此,中国武术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1998年开始在正式的比赛和交往中,推广使用“散打”一词,并逐渐规范统一。
1979年,随着一股中国武术热的再度兴起;中国中央政府体委按照现代竞技体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了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并在上述3个试点各设置了至少一个体积在80厘米高,8米见方的擂台,以方便参加项目的运动员在上面进行比赛及训练。当时的散手比赛允许使用踢、打、摔等各种技法,但不允许使用擒拿肘膝也不许攻击喉、眼、裆、后脑等人体要害部位;而运动员则分体重、穿护具在相同的条件下平等竞争。
1982年,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了《散打比赛规则》,自此,散打运动按照“积极、稳妥、”的精神,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武术对抗性项目[散打]表演赛”不断试验,逐步发展。
1987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
武术散打的创立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摔法通过规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并且借鉴了拳击(当时是苏式拳击)、跆拳道(下劈腿和后旋踢)、截拳道(李小龙的侧踹)等技术确立了散打基本技术。
当时华北华东华南都参与了研究散手技术的创立,北京体院和什刹海体校的梅惠志,李宝如、东北戳脚的佟庆辉、上海的上海体院、广东的蔡李佛门派都参与了散打的研发创立。
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
1993年,散打比赛正式被列入第7届全运会比赛项目。
1998年,散打比赛被列入第13届亚运会正式比赛。
2000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湖南长沙市举行
当年的散打王是来自解放军体院的“劈腿王”柳海龙。
2001年3月27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散打馆拉开帷幕;
从此揭开了散打王时代的序幕。
散打运动从初步研究到试点开展,从经验总结到全国推广,直至成为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曾经历过许多困难、矛盾和阻力。
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散打不同于西洋拳击,也不同于跆拳道;更不同于使用腿击、肘撞、膝顶的泰拳和不能用踢打,只能用掉、拌、擒方法的柔道等项目;由于散打设擂比试,又不同于西方国家有揽绳的自由搏击;也不同于日本的空手道、相扑、踢拳道、格斗术,以及法国的踢拳等。
散打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它的打斗方式不是凝固的,不是固定的,单一的,而是多变的、演进的。这点和李小龙的哲学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