罡风防身,实用至上,龟速更新,只待知音。
大家好,最近全国人民遇到了点小麻烦,隔空加油喊话啥的不擅长,推篇文章,帮大家打发一点时间,也算是给政府做贡献。
本篇介绍一点冷门的东西---手刀。
手刀是啥?五指并拢,左劈右砍、上下翻飞的就是了。所谓“利掌如刀”指的就是这种技术。(向仓田保昭致敬 ~)
是不是很潇洒?好吧,这只是电影。在现实世界,手刀的威力又有多大呢?
不,这不是表演,这次是真的。
“手刀”的叫法很多,在多种武术流派中都有体现,但本篇不会去探究谁先谁后、谁更正宗、谁借鉴谁等问题,只是单纯地讲解技术。
好了,正文开始。
针对手刀的打击位置、接触部位、攻击动作三个方面,逐一剖析。
先说打击位置,
从形式上看,手刀可以攻击的位置挺多,好像有几种乃至十几种方案。
但事实上,多数的攻击方案在实战中根本不可能成立,因为对手会动、会挣扎、会反击、会改变姿势,而手刀的弧线轨迹实在太慢,很难同步作出调整,所以通常来说,最靠谱的打击位置只有一个:脖颈。
攻击脖颈,会阻隔颈动脉供血,瞬间的冲击力还会殃及静脉、气管和颈部神经,加之脖颈本身的暴露面积较大,捕捉位置也相对容易一些。详见:再强壮的野兽也和你一样不堪一击!
脖颈的两侧和脖颈的正面一样脆弱,难以承受暴力。
用手刀像砍树一样劈在目标脖子上,对手会像面条一样软倒。
再说接触部位,
手刀的接触部位,是小拇指的末端至手腕的部分,也就是:小指对掌肌。
你可以摸一摸自己的小指对掌肌,这部分肌肉可能是松软的,但这并不妨碍它产出有效的杀伤力。因为我们的攻击目标是不堪一击的脖颈,只要做到精准命中,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实现终结。
换句话讲,你不需要利用沃夫法则去刻意提高小指对掌肌的强度,在这方面花费大量时间是没有必要的,等于搞错了训练重心。
其实使用沙包进行常规的打击训练,就可以增强小指对掌肌的韧度,而且把沙包想象成对手会有更好的带入感。
这里说一句,无论你的小指对掌肌紧实还是松软,实战时考虑到心理和对手反应等因素,当你奋力劈出一掌的时候很可能出现偏差,实际的接触部位未必就一定是这几厘米长的小指对掌肌,保不准就是小拇指或手腕。当然也不必太过紧张,只要是劈在脖子上,或多或少总能收获一些效果。
最后是攻击动作,
以正手劈砍为例,手刀的位移距离越长,打击力度就越高。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因为漫长的轨迹留给了对手更多的反应时间,相当于隔着一个身位的距离,抡圆了给目标一记耳光,这种浮夸的打击方式实战中较难成功。
正确的做法是尽力将大小臂的夹角控制在120度以内,在较近的距离实施打击,同时配合转胯、转肩把体重融入到动作中。从这一点上看,手刀基本可以划分到内围技术范畴。
打击位置、接触部位、攻击动作就讲到这里,下面聊聊手刀的训练误区、技术特点,以及实战中的基本要领。
首先,掌心向下式的劈砍方法是不可取的,虽然我承认,这看上去很酷 ~(向林国斌大师兄致敬 ~)
掌心向下时,接触部位由“小指对掌肌”变成了“拇长伸肌和拇指”,从打击效果上看,后者似乎并不逊于前者。
真正的问题是,掌心向下会迫使你的手臂伸直,耗时更长。
就像前文提到的“耳光轨迹”,对手甚至不用格挡,只要顺着轨迹的方向侧压身体,手刀就会劈空或落在坚硬的头骨上。
其次,手刀是比较细腻的攻击技术。同样的力道,位置相差1厘米,威力可能就大相径庭。通常来说,劈击脖颈,落点位置越靠近后颈,效果就越弱;越接近咽喉,效果就越强。
比如影视剧作品中,手刀砍后颈致昏啥的,基本上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在现实中这需要更大的力道。
实战中,手刀很难直接使用,一般需要前置动作铺路。简单点说,就是让对手不要移动,尽量处于静止状态,并暴露出脖颈或脸颊。
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你需要具有较好的立技搏斗能力,能够在对攻中持续压制对手,迫使其陷入消极的防守状态。那么在之后的某一时刻,也许会出现使用手刀的机会。
其实在真实的正面搏斗中,手刀没有太多的出场空间,如果非要让它扮演致命一击的角色,就要给它建立一定的优势,而优势的大小是由累积的有效打击所决定的。
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对手开始采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去处理你的常规进攻。结果就是暴露出更多的位置,让手刀趁虚而入。
出现缠抱时,连续的手刀劈击也是可以奏效的,但这要得益于你对手足够水,因为内围距离下的对攻都是平等的,不是说某一方使用了手刀,另一方就必须放弃攻击,让你啪啪打脸。
其实2-3下劈掌能达到的效果,换成平勾拳可能只需要一击。既然如此就要说明一下,以上是早年的Pancrase时期的部分录像,当时的规则是选手不佩戴拳套,但禁止使用拳击,所以类似掌底击、手刀、大耳刮子等打法才层出不穷。(向Bas Rutten致敬 ~)
不过话说回来,在实现精准命中的前提下,手刀的威力确实是不容置疑的。这种感觉就像是被斩首,自己的脑袋和身体突然分离,呼吸骤停,脑部供血被截断,眼前发黑。
轻描淡写的动作,巨大的毁伤效果,看上去有点不可思议 ~ 也正是由于此特点,手刀也成为了无数格斗“大师”们,拿来装大尾巴狼的神器。
被试功者会像木头一样,笔直地站在原地,等我们一击必杀。当然,直接一掌砍上去可能有点浅薄,我们可以用前手做一个干扰,手刀再随后出击。加上了这一点点作料,动作上是不是“专业”了很多呢?
实战中,越简单的动作越有效,却越不值钱,因为无法吸引眼球。如果能用一套连贯的攻击动作去表达你所皈依的流派,视觉上将会更加让人信服。
打过架的都清楚,无论在场馆里练得多么起劲,实战中,都是很难打出那种理想的套路式连击的。
尤其像手刀这种偷袭色彩浓郁的动作,要么一击成功,要么迎接对手激烈的反抗。把现实世界的防身打斗设计成动作电影,目的当然是为了营销,看上一眼就当真,那可要加强学习了。
其实从性质上讲,“手刀”和“平勾拳”有着相似的部分,虽然拳的接触面积更大、可选择的打击位置更多、更容易带动体重,实战中具有更好的容错率。但从动作上观察,手刀使用起来更加轻松从容,更像高手 ~ 所以在多个流派中,手刀都是被果断收录和训练的“高级技法”。
这么说吧,如果“手刀”遭遇了“肮脏拳击”,一定会被打爆。因为手刀是静态、机械的打击手段,轨迹单一,缺乏对敌应变方面的思考,再加上细腻、严苛的落点位置等因素,不客气地讲,它压根就不是为了活蹦乱跳的对手设计的东西。
详见:【实用防身】抱在一起怎么打架?摔跤、头撞、咬鼻子?还是直接滚地板?
最后聊聊,手刀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小问题。
用手掌劈砍对手的脖子,看上去技巧性很强,给人一种“技术至上”的感觉。好像我只要练好动作、找准落点、把握好时机,基本就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击退普通的来犯者。
不,做到以上这些还远远不够,实战中使用手刀攻击,人员须达到一定的强壮标准。也就是说,你很难用竹竿一样细的胳膊去终结对手,就算是当靶子让你白打,命中后,敌人的恢复时间也不一定够我们逃出险地。
所谓强壮,并不是说要你壮得像头熊,而是要具备驾驭手刀的基本上肢力量。
因为摊开的手掌和握实的拳头不同,它本身就是单薄的、不稳定的,虽然可以借助蹬地、转髋的行为带动体重,但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实战时你的出手动作也一定是变形的,而此时只有充沛的力量能够帮你容错。
就算对手比较强壮,只要攻击方的力量合格,其产生的效果也足以帮助我们将其终结,或成功逃离。
反过来说,如果目标较为瘦弱,而我们相对强壮,那么技巧、落点啥的就更不用教条了,一掌下去,包治百病。
总体上讲,手刀并不适合正面搏斗,有很多比它更实际的武器供我们选择。但如果是处理日常纠纷,冷不丁给讨厌的家伙来上这么一下子,还是颇有那么点高手风范的 ~
掌握了手刀,你的战斗能力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可能只是多了一种偷袭的手段。不过从安全防卫的角度理解,手刀虽然无法处理暴力侵害,但也绝不是一无是处的垃圾,至少“小动作、大功效”的帽子,还是撑得起来的。
就到这吧,
大家节制吃喝,坚持锻炼。比病毒更难缠的,是那一身多余的肥肉,它才是真正的远期杀手。(看啥,说的就是你!把那盘肘子给我挪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