罡风防身,实用至上,尽量更新,只待知音。
大家好,
俗语云:未学打人,先学挨打。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想打架,先要练就一副结实的身板,只有经受得住敌人的攻击,才有机会去攻击敌人。
第二层,利用科学的方法减低损伤,防止要害部位受创,以确保正常的行动能力。
前者是硬件条件,后者是技术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抗击打,指的就是第一层含义,也是我们今天的主要话题,毕竟在实战对抗中,想一下打不挨,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是检测抗击打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尤其是竞技领域,你来我往、拼拳换腿本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没有一身钢筋铁骨你打个毛架?
良好的抗击打能力可以延长交战的时间,在毅力和耐性的比拼中等待时机,挨再多的打,只要人没有倒下,比赛就永远充满着未知。
抗击打的训练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拍击、碾压、击打等手段反复刺激皮肤和肌肉,降低其对疼痛的敏感度,纤维随之增粗,肌腱结构得到强化。
对于皮肉包裹较少的器官,这种训练方法可以直接刺激到骨骼,骨骼轻微受损后会自愈,进而再损伤、再自愈,一段时间下来,骨骼会比之前更加坚实,也就是我们以前讲到过的“沃夫法则”。
下面根据人体的构造和特性,逐一讲解。
头部,
人体要害最密集的地方,有着丰富的神经组织和重要的感知器官。
无论比赛还是街斗,它都是首要攻击目标。
从微观上看,头部的大部分器官和神经丛,都是无法适用于抗击打训练的。
眼睛,薄薄的眼皮是唯一防护,戳眼自不必说,就算是用拳头击打,也有一定概率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可导致失明。
太阳穴,此处的颅骨最薄且没有肌肉保护,受到冲击容易伤及内核。而且在颅骨与皮肤之间有一条“脑膜中动脉”,一旦破裂,人员会立即昏迷,如不能在6小时内有效止血,便会有生命危险。
眉弓和鼻梁,属于骨骼,理论上可以适用于沃夫法则,但由于这两处的骨骼细小,提升空间有限,所以缺乏训练价值。这么说吧,如果把小腿的胫骨看做是一根擀面杖,那么眉弓和鼻梁就相当于是牙签,打断加强版的擀面杖难度很大,但掰断加强版的牙签依然费不了什么力气。
耳朵,长期受创可形成软骨增生及淤血肿块,即:饺子耳,可减轻击打和摩擦带来的痛感。不过话说回来,实战时耳朵被锁定的可能性较低,实在没有必要通过多次损毁去刻意增强,况且耳朵只是一个外部器官,无论怎么训练,也无法解决耳膜穿孔或耳内出血的根本性问题,气流压入时引发的脑震荡还是有概率发生。
上唇,神经接近皮层,被击打后,轻者剧痛,重者昏迷。
下唇和牙齿,受创易引发撕裂或骨折。
外面讲完了,再说说脑袋里面,
颅内,这里有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脑组织
颅骨可以适用于沃夫法则,经过数千次的拍打、撞击后,硬度明显异于常人。
但这与实战不存在关联,因为额头这一小块区域本身就比较坚实,你练还是不练,都很难引起对手的攻击兴趣,毕竟那么大一张人脸,打哪不是打呢?
而且再结实的颅骨,保护的也是自己,对脑组织的保护依然有限,受到打击时,力道还是会间接传递给脑,引发颅内震荡,可致昏,程度越重,昏迷时间越长。醒后轻者头晕乏力,重者恶心、呕吐、失忆,甚至小便失禁,还常伴有头痛乏力、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多重后遗症。若造成颅内出血,将危及生命。
脑组织中,最为脆弱的一个成员,位于脑组织下侧偏后方的脑干和延髓,俗称:后脑。此处颅骨防护比较薄弱,被重击轻者晕厥,重者瘫痪、甚至死亡,所以在一切搏击比赛中,攻击后脑都是被严格禁止的行为,当然,街斗不会管这些~
很多人认为,头部被打,会造成脑细胞大量死亡,而脑细胞不可再生,所以对人的危害较大。
其实该观点存在争议,仅凭颅内震荡就引发脑细胞死亡的说法,尚缺乏临床验证和数据支持。而目前已经被证实的,关于脑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衰老和疾病。
即便如此,通过击打头部进行所谓的抗击打训练,依然是不靠谱的行为,因为人脑的构造十分复杂精密,本就不是一个越挨打越强的器官,所以被伤害的次数越多,引发多种后遗症的概率也越高,会对我们的远期生活造成影响。
这里需要提一句,有一个器官并不属于脑组织,却与脑组织紧密连接,而且非常脆弱,不要说什么抗击打训练,就是随便扇一巴掌,都可以让人天旋地转。就是:下巴。
下巴,可理解为下颌。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每个人的脑袋里都藏着一个杠杆,杠杆的两端分别是下巴和脑,支点则是脖颈。
一旦下端受力,上端便会摆动,形成震荡。
攻击下巴,是一条致昏的捷径,通常3kg左右的力道,就可以让对手失去平衡,而且无论你怎样努力地“训练”下巴,都不能使其变强,它所扮演的要害角色,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决定了。
虽说下巴脆弱,但也并非无解,如果你有一个粗壮的脖子,杠杆的支点面积将会增大,整套杠杆系统的敏感度会降低,对于外力的感应也会趋于迟钝。
这样一来,不管是打头还是打下巴,都可以提高一定的承伤能力,尽量减低丧失意识的可能性,当然这只是概率上的努力,要害的本质无法改变。
普通人的脖颈维度低于头部,说白了,就是细脖大脑袋,受到冲击时,脑组织在颅骨里左冲右撞,就像是一个被疯狂摇晃的核桃,人员必然出现眩晕~ 当然,训练脖颈也并非为了打架,强壮的颈肌还可以有效保护颈椎,从健康角度讲也有一定益处。
这么看起来,抗击打,脑袋不建议练,下巴也练不了,最后只好练练脖子,算是个曲线救国的策略~
不过丑话还得说回来,练脖子,是为了保护脑子,脖子本尊可禁不住打,喉部、气管、颈动脉、颈动脉窦、迷走神经等,均为高危要害。脖颈被重创,可引发:窒息、昏迷、心脏骤停、高位截瘫、死亡等严重后果,比赛也是禁打部位。
头、颈就到这里,接下来是躯干。
躯干,全身体积占比最大,内含多个重要脏器,被重击可使人丧失行动能力,打击优先级仅次于头部,属第二杀伤目标。
如果从抗击打的角度出发,心、肝、胆、脾、胃等重要脏器,单拿出来哪个都是白给,一旦破裂,均可致人死亡,根本不存在“千锤百炼出深山”一说。
躯干抗击打训练是一种粗放式训练,并非为了强化某个脏器,而是通过由轻至重的打击,让拳手逐步适应疼痛,在激烈的实战对抗中,尽最大可能保持良好的行动能力。
抗击打本身就是为了竞技体育服务的。在搏击比赛中,单次打击引发脏器破裂的概率较低,但疼痛却是不可避免的,加之腹部末梢神经较丰富,如果平时一点抗击打训练都不安排,实战时人家轻描淡写的一击就能产生剧痛,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休克,那还谈什么比赛成绩?
躯干抗击打训练通常不包含肋骨,原因是肋骨紧贴肺脏,受冲击时肺脏遭到挤压,人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而且单根肋骨相对纤细,用沃夫法则硬练极易骨折,一旦造成内刺出血,还可引发肺部感染,十分危险。
说到底,躯干抗击打训练的主要范围,是指胸部以下、裆部以上的这部分区域,虽然从性质上讲,你再怎么练,当打击力道渗入内脏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完犊子~ 但是,如果完全不练,就等于缴械投降,所以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饭碗想端得稳,某些有损健康的东西永远是绕不过去的。
再说背部,
背部,正中是贯通人体躯干的脊柱,此处被重击,有概率造成脊髓横断性损伤,结果就是受损位置以下全面瘫痪,且无治愈可能。而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的肾脏更为脆弱,“大腰子”被攻击,会出现肾功能障碍,影响人体代谢,如破裂出血,须紧急抢救,否则可致人死亡。
除了脊柱和肾脏,其它区域均可进行抗击打训练,但通常没有人照做,因为实战如果不能保证正面对敌,对手就有多种方法可以轻松伤害到我们,“龟壳神功”不一定能派上用场。换句话讲,放着脑袋不打,帮我们捶背,这种二货敌人并不多见。
最后聊聊裆部。
这个器官大家都懂,防护极差,受创会产生剧烈疼痛,而睾丸又与输尿管神经丛紧密相连,所以通常还伴有腹部剧痛,如果力道过大,造成睾丸破裂,可使人休克,重者死亡。
搏击比赛,裆部禁打,且运动员必须佩戴护裆,即便如此,一记大力的犯规踢击依然可以毁掉整场比赛。
男性的睾丸,不可适用于沃夫法则,也无法通过累积打击数量的方法,逐步减低疼痛。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是不堪一击的存在。
这里讲一下“铁裆功”,该功法并不是直接用睾丸吸收伤害,而是通过提睾肌的作用,将睾丸拉回腹中(提睾反射),从而避开打击。说白了,就是那两个圆圆的小朋友,跑进肚子里,躲起来~
缩阳入腹是铁裆功的精髓,又称:吞阴术,并非伪科学,而是客观存在的功法,只是习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小编不建议大家入手铁裆功,原因如下:
首先,人体腹腔内温高于阴囊,长期做提睾反射训练,容易造成精子发育不良、或死精。
所以对处于青壮年的朋友来说,保持健康的生育能力,远比搞这些高深的功夫要靠谱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演示功法的多为长者。(拜托,大师们已经没有生育需求了好吗~)
其次,缩阳入腹需要提前做准备,大脑发出提睾信号后才能完成反射。而在动态搏斗中,我们无法预知对手的攻击方式,站个马步缩阳,做好挨踢的准备,结果人家一个电炮怼脸上这就很尴尬~
况且就算真的踢裆,动作耗时也不过1秒左右,如果不提前打好招呼,铁裆功根本来不及部署。
总的来说,铁裆功不具有什么实战价值,但多少还有些表演价值,试功者大力拍击裆部,是在向大家展示缩阳入腹的训练成果,可不要以为他们是通过这种暴力的方式练成铁裆功的~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仅仅是为了显摆或寻求刺激,类似塑胶内裤、防踢皮筋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你穿在里面别人也不知道~),没有必要把大量的训练时间扔在铁裆功上,而且向观众展示自己的胯下“很抗造”,也算不上什么体面的事情~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聊抗击打。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讲,如果不打算走职业竞技路线,用远期健康去交换抗击打能力的提高,确实不怎么划算。更何况任何器官的承伤能力都是存在极限的,你再怎么折腾,也还是那副血肉之躯。
换句话讲,“攻击”的真正克星是什么?是防守,而不是立正挨揍。
本着从实战出发的原则,我们要明确抗击打的定位,抗击打能力是防守被冲破后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在职业搏击领域,抗击打是重要的训练科目,但通常谁也不会希望这种能力被对手检验。
总结,
挨打,是“抗击打”和“防守技术”的结合体,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通过训练,培养优良的防守意识和扎实的防守技术,比花大工夫去提高抗击打能力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毕竟四肢才是全身最坚实的部位。
详见:
当然,还是要啰嗦一句,对于那些轻碰一下身体就呲牙咧嘴的学员来说,你可能真的需要入手一些疼痛耐受力方面的训练了,至少也该增加一些对抗,否则每天只是斯斯文文的摆弄那些格斗技巧,真的帮不上什么忙~ 实战打架,来犯者可不会像帅哥陪练那样,一边扮成木头人哄你开心,一边还得呵护你的细皮嫩肉。
抗击打能力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竞技体育,在防身中的价值比较有限。因为擂台比赛禁打的部位,街斗中全部开放~ 还有各种讨厌的冷兵器,总是不时冒出来打乱游戏规则,所以练习抗击打遭的那些罪基本都是白白付出,危急时刻很难变现。
本篇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