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年来,中国农村及其会宁变化的历史性成就

文摘   2024-10-14 21:31   甘肃  


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年来
中国农村及其会宁变化的历史性成就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特撰连载


贠守勤

(2024年9月28日)


总目录

连载一实行农业合作化,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农村劳动生产力

连载二:农民重做土地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一)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儿的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三)会宁的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连载三:免除农业税、脱贫攻坚——彻底解除了农民、农村的负担、告别了贫困

(一)免除农业税——彻底解除了农民的负担

(二)脱贫攻坚——农村彻底告别了贫困

连载四:告别文盲,农村进入现代文明社会

连载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

连载一

实行农业合作化,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农村劳动生产力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国家,至少在洋务运动之前,中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制造业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及人们的吃饭问题、生存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是许多志士仁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追求的目标。但是多少年来中国老百姓特别农民仍然过着食难果腹、衣难蔽体的生活。即使到了七十五年前的中华民国时期,人们依然饿着肚子、穿着破衣烂衫,甚至于流离失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实行农业合作化,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农村劳动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重做土地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免除农业税,彻底解除了农民的负担;脱贫攻坚,农村彻底告别了贫困;告别文盲,农村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从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年算起,中国农村,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生活、亦农亦工的自由生活、“两不愁三保障”的幸福生活、开小车住洋楼的现代化生活,一桩桩一件件,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发生在大家身边,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不容置喙的事实,也是中国共产党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所带来的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实行两步走政策,首先是农民有耕地,其次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特别自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14页,2021年8月)

1952年底,全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使新解放区的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从少数人手里解放出来,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不仅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会宁的土地改革是1951年10月3日开始,1953年5月下旬结束的。

这是会宁土地改革的第一步。

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原本一穷二白、一无所有而刚刚获得土地的农民,单独进行劳动生产的工具有限、能力严重不足,接下来,国家通过推行互助组、农业合作化等政策,实行土地公有制制度,最大限度地整合了那个时代极其分散、低下、弱小、落后的农村生产力,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制度,最大限度的组织和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这是会宁土地改革的第二步。

在两步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陇中地区的广大农民以高昂的精神状态,跟上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改革的步伐。

1951年5月,会宁陇川乡红土坡建立起全县第一个农村常年变工互助联合组。

10月初,中共会宁县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制定《会宁县今冬明春土改实施计划》。同时成立会宁县土地改革指挥部,分4期在全县81个乡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10月27日——11月7日,会宁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和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检查全县农业合作化发展情况,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农业合作化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归集体所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合作化制度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越来越不适应、越来越不匹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逐渐消减。

1958年,出现了建立人民公社的热潮,10月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公社化制度的核心是农民拥有少量自留地,大部分归集体所有。长期以来,自留地收入有限,集体土地产量难以提升,农民又被紧紧捆绑在土地上,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严重不足。公社化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生产效益低迷,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土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未完待续  请看连载二


忆路心声
记录日常生活,打工路上的足迹,记录身边人。爱心公益路上的感人故事,兼并记录三农和旅游个人原创过千的自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