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阿姨的骨密度如同30岁,主任问她原因,她坦言做对了这三件事
健康
生活
2025-02-03 11:03
湖南
骨密度作为健康的重要指标,受年龄、饮食习惯、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52岁的山西人李春霞,曾检查骨密度与八十岁老人无异,但两年后却如三十岁年轻人。她坦言,这一转变源于她做对了三件小事。李春霞是一名酒店保洁工,生活规律,子女成才无需过多操心。尽管家人劝说她享福,但她坚持工作。然而,工作不久,她便常感腰酸背痛,打扫后需长时间捶腰捶腿才能缓解。家中常备膏药和经络油。2015年7月22日晚,她打扫完回家,瘫软在沙发上,腰疼难忍。按摩后稍有缓解,但次日早晨,伸懒腰时关节咔嚓一声,接着腰部胀痛,轻微弯腰都疼痛难忍。她本想坚持上班,但行动困难,只好请假就医。医生让她做抬腿动作,刚抬到一半她就喊疼。随后安排了核磁和CT检查,结果显示腰椎L3-L4椎间盘骨密度稍低,膨出部分边缘规整,膨出椎间盘直径约11mm,前后径约10mm。她被诊断为腰椎间轻度膨出。李春霞看到报告后,手指微微颤抖。医生耐心解释,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上她长时间的体力活动,经常弯腰,导致骨头受到慢性损伤。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询问医生如何改善。医生表示,目前尚未发展到腰间盘突出,无需特殊治疗,除坚持服药外,要避免长期久站、久坐、弯腰等姿势,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她点头应下,到家后严格执行医嘱。回家后,她上网搜索适合腰椎间盘突出人群的锻炼方式,坚持散步和其他恢复运动。一两个礼拜后,腰疼情况改善,睡眠质量也好了很多。偶尔腰部疼痛也能迅速自行恢复,她也就没太在意。10月9日,儿媳妇来看她,发现新买的裤子都长了。她试穿从前的裤子,情况依旧。站在镜子前,她发现自己好像直不起腰了,费力站直后,很快又因剧烈疼痛耷拉下来,伴随强烈刺痛感。家人吓坏了,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得知她的既往病史后,建议拍X光片。结果显示腰椎既无脱位也无移位,仅在L3-L4椎体上出现细微骨裂纹,但这并不像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为查明真相,医生考虑骨密度问题,建议做骨密度测定。骨骼强度和稳定性减弱易导致骨折,特别是脊椎区域的压缩性骨折,会引起剧烈腰痛。骨密度流失会导致骨小梁微结构损伤,使骨骼更脆弱,增加骨折风险。腰椎作为支撑上身重量的重要结构,骨密度下降后承受压力更大,易发生损伤和疼痛。此外,骨密度流失会导致姿态变化,如驼背,进一步影响脊椎负担,加剧腰疼。检查结果显示,她腰椎L4-L5的骨密度值为-2.8个标准差,正常骨峰值小于-2.5个标准差即可考虑为骨质疏松。她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问题恶化得这么快。三个月前检查时情况还远不及这么严重。她不解地问医生为何骨密度问题在这么短时间发生。医生表示,骨密度与年龄密切相关,特别是绝经期后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骨量减少,双重影响下便出现骨质疏松。离开医院后,她下定决心攻克这个难题。按照医生建议,她坚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一有时间就晒太阳,辞掉了酒店保洁工作,没事就出门散步,天气好还会约姐妹周边游,心情非常放松。一年后,她按约定前往医院复查。骨密度检查显示,T值已从-2.8恢复到了0.9!看到这一结果,她激动得差点哭出来。主任医生也忍不住夸赞:“真是堪称奇迹!我行医这么多年,还没见过有人在这么短时间恢复得这么好,这数值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差不多了!”她兴奋不已,大方分享经验:“我这一年尝试了很多法子防止骨密度流失,除了补钙、注意饮食外,还发现两件生活小事对防止骨密度流失非常重要,简单易学见效快!”骨密度的重要性在于保证骨骼强度和健康,防止骨密度流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关键。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易导致骨折。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多晒太阳有利于防止骨密度流失。第一件事是避免重体力劳动。骨骼是动态组织,不断进行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循环。骨密度取决于这两种过程的平衡。重体力劳动通常意味着身体承受长期巨大压力,导致身体分泌大量应激激素,如皮质醇。长期高水平皮质醇会促进骨吸收,使体内钙盐和其他重要矿物质流失,引发骨密度下降。此外,过度体力消耗还会增加身体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如不能及时补充,钙、磷等元素缺乏会直接影响骨骼健康。第二件事是坚持多晒太阳。人体皮肤在阳光下会合成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和骨密度的维持至关重要。然而,过多暴露在阳光下也不健康,过度紫外线辐射会导致皮肤损伤,增加皮肤癌风险。同时,过多紫外线还会引起维生素D过度代谢,降低其生物利用度,不利于钙的吸收,进而影响骨密度。研究显示,适度日晒,如每天阳光较弱时段的短时间户外活动,有助于维持维生素D的合成,而不至于造成负面影响。适度的运动是增强和维护骨密度的关键,如步行、慢跑或健身操,可以刺激骨细胞活动,增强骨形成,进而提高骨密度。而无节制的重体力劳动则超出骨骼承受范围,可能造成应力性骨折及其他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