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优秀官员——海门少尹裘岐岗
裘岐岗,崇仁裘氏十三世孙,讳凤翔,字时瑞,别号汝勤,行明八十八。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七月廿三日,卒于万历元年(1573年)九月廿二日。
裘岐岗之父裘克斋任省祭官。因父亲的藩缘,裘岐岗名归省提刑按察使司(臬司)。长大后按规定在臬司当差,负责至京都递送官府文件。
嘉靖六年(1527年),裘岐岗二十岁,父母先后去世。裘岐岗正式在臬司当差,备尝艰苦,幸亏身体强健,尚能胜任。裘岐岗在臬司三年,恪尽职守,很受上司赏识。
嘉靖九年(1529年),蒙恩授管理闽之枫亭。枫亭在福建省仙游县,濒临湄洲湾,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枫亭对外贸易繁荣,舟楫已抵达暹罗(今泰国)、日本、琉球、大食(阿拉伯)等地。
枫亭商贸繁荣发展,市场兴旺。豪商依靠码头,建立仓库、货栈,以经营花生油、粮食、棉花著称。销售网络广及福清、莆田、惠安、仙游、永春、德化等邑,称为沿海“商埠之都”。
枫亭,辖仙游县连江、慈孝二里。枫亭有一奇特之处,就是枫亭一市由莆田、仙游、惠安三县共同管辖,税赋均分。裘岐岗在枫亭的工作主要是促进枫亭的经贸发展,调解缓和地方宗族矛盾,卓有成效。在官绰有政声,深得士民之心。管理枫亭六年,两次立功效绩,州县屡加奖异(破格奖励)。
嘉靖十四年(1534年),裘岐岗升南畿常平使,即南京提举常平 ,简称“仓臣”。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不到三载,考绩优秀,又得到提升机会。奉朝廷指令杨州府尹考核裘岐岗在南京工作表现。杨州府尹赞扬裘岐岗能以刚柔济、宽猛其间。府尹曰“廉能”。于是,裘岐岗被命署真州事。
真州,为长江冲积沙洲。东临扬州,南濒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西近南京,是有着"风物淮南第一州"美誉。裘岐岗在真州任职一年。真州官家所收赋税多,裘岐岗全额完成,主持公署未曾中饱私橐。
嘉靖十六年(1536年),宰相李春芳题匾相赠“泽被真州”,褒奖裘歧岗。
嘉靖十七年(1538年)裘岐岗抵京述职。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铨曹)宣布提升裘岐岗为杨州海门少尹,视簿事。知府称为府尹。下设少尹2人,为府尹之副职。府尹从三品,少尹从四品。
海门属江苏省,东临黄海,南依长江入海口,与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门户”之称。海门,原是长江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大小不等连片的沙洲。明朝初期,海门士沃民庶,恒比隆(泥沙沉积)于大邑。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境内大片土地坍没。沿海土地屡经坍涨,沿海人民一直受海潮侵扰,频遭迁徒之灾。这些年来海潮洊( jiàn屡次,接连)至,土坍民亡者十过五六。适遇虫蝗伤民稼,再遇飓潮荡民居。
裘岐岗到任下车涉旬(经过十天)发奸摘伏(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治理政事精明)。见事风生,处事果断。一面奏请上方赈饥荒,一面兴利除敝,有不便於民者,铲革殆尽。发挥他的才干,不出一年,政通人和,立见成效。
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二月,嘉靖帝的生母章圣蒋皇太后在北京病逝。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十六日(公历3月10日),为选择蒋皇太后墓葬地点,嘉靖帝南巡承天府。承天府是嘉靖帝的家乡。嘉靖帝的随从人员有夏言、严嵩等一群重臣,还有锦衣卫和官军万余人护卫。南巡队伍陈容庞大,浩浩荡荡,途经河北、河南等省。御驾所至,大小官员迎接不暇。光为供应这支队伍的粮草和沿途修理桥道等,就支用了太仓银三十万两。途中行宫多次发生火灾,太监、宫婢烧死多人,法物、宝玉尽化灰烬,嘉靖皇帝险些葬身火海。沿途地方官员因供办物品“违误”,七十二名官员被捕拟罪。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承天府。南巡历时十三天。嘉靖帝拜谒显陵,祭祀睿宗献皇帝,决定扩建显陵,将蒋太后的梓宫南祔与兴献帝合葬于显陵。
蒋太后的梓宫(棺)南幸(南运至承天府),供馈频繁。裘岐岗以邑敝(穷乡僻壤)之故,陈於当道(上告领导),破例科役悉蠲(免除)。
同年秋,闰七月初三.海门台风过境,东北风大作,海潮暴涨。通州,海门各盐场海溢,陆地水深丈余,浪高二丈余,漂没官民庐舍不可胜计,淹死男女二万九千余口,流离者无算。随后发生大饥、大疫。咸潮入境直至兴化,七年不能种稻。
裘岐岗切忧之,於是上告天子下告台宪(御史台),得允开仓放粮,赈救幸存灾民。裘岐岗自东迤西不下八十里,挨家挨户宣讲上司文告,核实人口,落实乡村闾里组织,按实发放救济粮。并在三十天内把灾民居所(草舍)搭建好。
海门境内四大盐场盐业荒废。运道冲塞,商旅不通,贸易萧然。裘岐岗引导百姓开运河、通商贾,逐渐发展港口。港口延袭了盐场原有“东灶”之名,称“东灶港”。为发展海门作出长远之举。正如李春芳首辅评价的:此举非补漏塞隙,垂诸悠远,斯功之大也;非泽及一人,充溢里阎斯德之,周也;非机械巧思,理繁治剧斯才之,善也。三者合一。
嘉靖二十年(1541年)宰相李春芳作《荣奖腾歌序》赞扬裘岐岗“之才、之德、之功炳然矣,士民咸相腾歌绘於图,播於言,所以昭功。久而弥贞,达於天朝,将获大受焉,则久大之业,又吾之所深期者矣,其歌其奖又豈特如今日哉。”
裘岐岗在海门邑视政七年,乌台(御史台)都府交奖有七时。裘岐岗届五旬时,向府尹辞职。汪府尹海南人,不忍裘岐岗离去,曰:“子幼年衰乞致归焉,士民遮哭於路,不忍舍,乡老祖道饯词者,纷然,如邑之望。
裘岐岗 从一个差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二十年仕途,最终做了个从四品少尹。
明朝嘉靖年间,内阁首辅李春芳为表彰裘岐岗优秀政绩,先后赠题匾“泽被真州”和作《荣奖腾歌序》。
《荣奖腾歌序》
杨(杨州)之通属(连接),邑有海门焉。在国初,士沃民庶,恒比隆(泥沙沉积)于大邑。近以海潮洊( jiàn屡次,接连)至,土坍民亡者十过五六。官茲土者,每病於政之难施,民之难牧。非才德出众则功克就而益以隳(毁)矣。
己亥淛东(浙东)裘公膺(承)上命来尹,是邑其始也。木而讷,樸而不华,民颇玩之,及下车涉旬(经过十天)发奸摘伏(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治理政事精明)。见事风生,有不便於民者,铲革殆尽。不越岁,政通人和,是可以观才矣。
暨明年,梓宫南幸,供馈频繁。凡百有司未有不科民财役民力者。公以邑敝之故,陈於当道。科役悉蠲(免除)。
适(嘉靖18年己亥1539年)秋海潮大作,民物淹殁者万计,流离者无算。公切忧之,於是上告天子下告台宪(指御史台或御史台官员),得允发储粟,以赈残民。併户数以实闾里,是可以观德矣。
邑有運道衝塞,商旅不通,贸易萧然。公驰檄自东迤西不下八十里,三旬而举之堂宇,公所焕然鼎新,是可以观功矣。
由是闻著当道,檄移旌奖者一二不已。行之以七君子曰:才德者,事功之体也,事功者,才德之用也。故机械巧思非才也,理繁治劇斯才之,善也。泽及一人,非德也。充溢闾阎斯德之。周也,补漏塞隙非功也。垂诸悠远斯功之大也,三者合一,裘公有焉。
士民咸相腾歌绘於图,播於言,所以昭功也。功昭,而公之才德炳然矣。犹未也,盖奖者,将大之谓也。公之才、之德、之功,久而弥贞,达於天朝,将获大受焉。则久大之业,又吾之所深期者矣,其歌其奖又豈特如今日哉 。
时
嘉靖二十年(1541年)岁次辛丑夏五月之吉
兴化曲山李春芳顿首拜书
嘉靖十六年(1536年)李春芳题匾相赠“泽被真州”,褒奖裘歧岗。
崔桐诗二首赠裘岐岗
崔桐,通州海门县人。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为第一甲第三名。武宗南巡,崔桐连章谏留,诏跪午门外一连五日,并受廷杖夺俸,遂名闻天下。累提升为国子监祭酒,终礼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