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滩榨面的文化基因

文摘   2024-12-11 15:18   浙江  
来源  绍兴日报   记者  陈正军
近日,2024年“浙江特色伴手礼”名单出炉,嵊州市崇仁镇溪滩村的溪滩榨面榜上有名。
溪滩村是著名的榨面专业村,目前全村有榨面生产企业12家,从业人员数百人。随着时代变迁,榨面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良,生产方式由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步被现代化机械代替,但无论怎么变,其内在的文化基因一直没变。
榨面因孝悌而诞生
榨面是嵊州小吃的“三宝”之一,早已名声在外。与其他“两宝”相比,溪滩榨面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与“孝”字相连。从溪滩村走出来的裘文希曾从事行政管理和教育管理工作,退休后对溪滩榨面的历史文化颇有研究。
相传在公元1450年前后,溪滩村还是一个人烟稀疏之地,居住着一个叫裘瑛的20岁青年男子。裘瑛本住在崇仁镇南的一个台门里,之所以一个人离群索居,中间有一段感人的孝悌故事。
裘瑛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和和美美地长大,全家自始至终不分彼此亲疏,更是孝悌有加。已到弱冠之年的他,眼看父亲离世,兄弟也要相继成家,就主动向母亲提出自己去溪滩村自立门户,耕种那里的自家田地。
岁月如梭,母亲渐渐衰老,时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方求医问药也未见好转。裘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基于对母亲的深切关爱和药食同源的道理,内心慢慢萌生出一个主意:把粗糙的早籼米打造成可口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他独辟蹊径,拿来两斗籼米,用溪水淘洗后浸泡一晚,再用石磨带水磨成粉糊装在布袋中,并扎口压石沥干,次日取出湿米粉搓成拳头般大小的粉团,放入柴灶锅中煮至七八成熟,捞出放进石捣臼中充分舂捣使其有韧劲,然后切成面片状加上蔬菜及可口佐料煮熟奉母亲食用。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用,母亲胃口变好,厌食胃痛症状慢慢消失、痊愈,身子骨都硬朗了起来。
裘瑛的做法便是榨面的雏形,其后裔不断改善工艺,经历前后十二道工序才制作为成品榨面。“当然繁琐的榨面制作工艺不可能一蹴而就,经无数次长期试验、探索、调整才成熟固定的。”裘文希说。
据考证,裘瑛一共养育了4个儿子,其中三儿子考中举人放官为学监。繁衍至今,溪滩村已经延续了30多代,拥有了500来户裘氏人家。更令人称奇的是,榨面生生不息世代相传,过去了570多年,仍然生产繁荣,生意兴隆。
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记者采访那天,适逢村中老人裘棠仙百岁寿辰。“晚上准备了演出,为老人家祝寿。”嵊州市溪滩村榨面之家负责人裘雄亮正忙着指挥和参与布置演出场地。他说,裘奶奶是溪滩村第一个百岁老人,一定要热热闹闹。在全村村民的共同见证下,裘棠仙老人完成了吹蜡烛、切蛋糕等环节,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
“为裘奶奶贺寿是先祖裘瑛传承下来的孝悌文化的体现。”裘雄亮欣慰地说。
为了更好的传承实践孝悌文化,3年前,裘雄亮组建了溪滩村爱心公益之家,成员由村干部、乡贤、榨面从业者、退休老师等组成,定期开展活动。
3年前,溪滩村一位96岁的老奶奶右眼因白内障失明,加上十几年前左眼已失明,生活很不便。因为年纪大,医院不敢贸然手术,老人一直生活在黑暗中。作为孝悌文化志愿队一员,裘文希闻讯后便在当地一网络论坛上发了一条《寻找眼科医生志愿者》的帖子,希望有眼科医生能帮助老人恢复视力。帖子发出后受到广泛关注,嵊州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看到帖子后立即联系眼科专家,后者表示愿意出手相助,上门为老人义诊。后来这位眼科专家为老人做了清除白内障手术。令人惊喜的是,老人右眼视力恢复不错,基本上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孝悌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人,近年来我们推出了研学游,希望通过相关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孝悌”的种子。”裘雄亮说,他们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到溪滩村的榨面企业参观体验,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用亲手做出来的榨面做成长寿面给长辈吃,感悟“孝悌”二字的含义。
产业文化相辅相成
如何让溪滩榨面蕴含的孝悌文化生生不息?裘雄亮认为,首先是榨面产业的发展要有新气象,产业繁荣了,里面的孝悌因素才会被更多人铭记,反过来也会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近年来,溪滩榨面生产工艺不断改进,流程不断进步,惠及有一些工商业主介入这个行业,无论是规模效率还是安全卫生、食品味道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日上榜“浙江特色伴手礼”便是对其最大的肯定。
确实,溪滩顶峰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介绍,溪滩村最多时有四五十家榨面作坊,规模小,产量低,品质也难保证。随着科技的进步,榨面生产由作坊式传统工艺提升到全流程工厂式制作,从而形成12家规模化的榨面生产企业。
嵊州市裘建臣榨面厂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榨面生产企业。裘建臣19岁开始从事榨面生产,至今40余年,对每一道工序早就烂熟于心。裘建臣说,时代发展到现代,不少工艺已经用上了现代化设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磨粉为例,以前用石磨每小时磨25公斤,现在用机器每小时可磨300公斤,而且磨得更均匀,保证了后道工序的质量。”
与裘建臣不同的是,78岁的裘华见属于榨面界的“后起之秀”,因为看到目前从事榨面行业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导致榨面业的发展面临断层的危险,于3年前创办罕之未食品有限公司。还注册了“罕之未”商标,想方设法让年轻一代参与进来。
“目前榨面工艺中用上了现代化设备,但还是不够先进,生产时间减不下来,无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裘华见研发了好几套自动化设备,使得榨面质量更加稳定,尤其是发酵工艺,不必担心变酸的现象。
罕未公司对榨面生产最大的一个变革是,研制了一套全自动晾晒设备,这样就不必担心阴雨天的晾晒问题,保证了生产的持续稳定。目前公司的产能已达到每天5000公斤。“产量稳定也是获评省特色伴手礼的重要原因。”裘雄亮告诉记者。
在今年相继获得省级非遗工坊、省特色伴手礼等荣誉的同时,溪滩榨面产业观光园区也已经开工建设。产业园区西邻环镇线,东沿丘陵山地,绿植丰富,园内竹牌楼、竹亭和竹廊道质朴美观典雅。“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生产销售和旅游观光的园区,必将推动溪滩榨面的进一步发展。”裘雄亮说。 

义门裘氏
传家以孝义为本,处族以仁让为先。 传递裘氏家族最新信息,了解世界各地裘氏联宗情况。义门裘氏,同居共爨,孝义敦睦,宋真宗敕旌“义门”,历二十七、八世,为中国义门之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