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金宝贝 一起科学育儿 / 懂Ta 成就Ta
小婴儿为什么总是在吃手?有的小宝宝甚至会一直吃到更大……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理论方面的知识,《发展心理学》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理论:
孩子从出生至12-18个月会处于口唇期,他们会从“对世界的好奇者”慢慢过渡到“探索因果关系”,一直到获取“自我意识”,到达这样一种感受到自我成长和独立性的过程。
根据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阐述——
//
孩子在口唇期也叫口欲期阶段,他们会从吮吸、吃东西、做口形、啃咬中获得口部满足,这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这还是孩子独立、自信地可以自我完成的人生第一个动作。
孩子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也是他们表达情绪、情感和需求的方式。
生理需求
在金宝贝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这种“吃手”的场景。
场景一
孩子饿了,把手放到口中,为了获得暂时的替代性满足感,通过吮吸和吞咽的动作来告诉自己的大脑“我在吃东西”。
场景二
孩子先开始哭闹,随后把手放到口中,这属于自我安抚的行为,此时“吃手”的动作会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和自我信任感,而他们通过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来平复自己的焦虑情绪。
这就是生理需求。
触觉是高度发育成熟的感觉系统之一,它也是最先发育的感觉系统之一。吃手对于新生儿来说,有对触觉的满足。
有证据表明,在怀孕32周后,胎儿的整个身体对触摸就已经很敏感。
此外,婴儿在出生时已有一些基本反射,如定向反射,需要他们对触摸敏感:婴儿必须能感觉到在嘴巴周围的触摸,以便自动找到乳头吃奶。
一些理论认为,触觉是婴儿获得有关这个世界信息的一种方式。6个月大的婴儿倾向于把任何东西都放到嘴里,通过该物体在嘴里的感受反应来获取有关其构造的信息。
皮肤是人身上最大的器官,当手放入口中时,通过口腔的吞咽反应可以让孩子对于自己的手和皮肤有更好的感受和体验。孩子对自己身体拥有这样的触感体验,加强了他自我安全感的建立和培养。
婴儿在早期阶段因为生理发展需求会不自觉地把手放入口中,或者一拿到东西就用口来探索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来感受周围的世界,从而也会获得感官整合的体验。嘴巴感受到是什么样的触觉体验,从而告诉大脑,大脑获取到信息后,神经元得到刺激,再返还给其他感官体系,让整个身体机能高级地运作起来。
在金宝贝的课上,有的小月龄宝宝一拿到沙锤就先放到嘴边,含着或者用舌头感受它的材质,那专注的样子仿佛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
他们好像在确认这个东西是软的还是硬的,是无味的还是有味的。他们在用这种方式感受口的各种能力,口的部位功能以及口的极限。
有的家长比较介意,会一直打断孩子探索的过程,而孩子则会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出焦虑的情绪。有的家长会很满足地看着孩子,在家里也会把清洁好的玩具让孩子用口来探索,会发现这类孩子情绪一般很稳定,而且也乐于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心理需求
当孩子开始出现吃手,意味着他的智力发育开始了
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曾提及过:口的敏感期。
//
口不仅仅用来饮食,早在最初,口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用它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并且用它来认识外在的世界。
对一个3个月的婴儿来说,他能用口首先是为了发展和独立的功能。
其次,他使用口来认识的先是他自身,他要认识甚至是唤醒自己的身体,他透过这样的吮吸把手解放出来。
最后,他用口来认识这个世界。他手的感觉是这样开始的,他的世界也是这样开始的。
孩子在出生后,能让他与世界连接的器官有口、眼睛和体感等,婴儿在母亲的肚子里时已有了简单的吞咽反应,出生后他慢慢地可以通过更多样的感官体验和世界建立联系。
当他的手可以精准的放入口中时,这样看似简单的动作代表着他的大脑机制已经开始被触动了。因为需要“脑”+“手”+“口”共同完成,这也是他通往人生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情绪的表达
埃里克森认为“吃手”是孩子获取独立性、自信以及安全感的方式,其实也就是一种对于情绪的表达和疏解的方式。当婴儿吃手时他会获取一种内在的兴奋感和自我满足感,同样当他心情焦虑时也会选取这种最安全最熟悉的方式来表达。
在金宝贝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会看到0-10个月的孩子有时在把手放入口中后会露出自信的笑容(安全感的获得,自信的愉悦感)。
在课下有时会遇到当孩子吃手时家长一直用手打孩子的手的情况,或者把孩子的手推开,并且说着“真脏,不要总吃手”。这样的动作会不自觉地把孩子的“需求”打断了,他会变得有些焦虑不安。
面对孩子“吃手”,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口部敏感期的特殊发展阶段,理解孩子“吃手”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我们需要为孩子们提供安全干净的“吃”的环境,让孩子愉快地享受其中,从而获得更多自我满足感,获得更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