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心愿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业和成长具有深远影响。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提升注意力,我们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供大家参考。
了解注意力特点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是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大信息通道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力。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5-7岁儿童注意力时长为15-20分钟,8-10岁为20-30分钟,10-12岁为30-40分钟。
容易分心
学习困难(比如上课易走神)
活动过多(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
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易变化)
自控力差(不遵守秩序,不听指示)
影响注意力的原因比较复杂,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心理因素,甚至环境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教育方式:
是否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
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压力?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累了不愉快的经验?
是否注重规范孩子的行为?
注意力日常训练方法
因为上课必须高度结合听觉注意力和视觉注意力,所以,训练孩子的上课注意力从听觉注意力和视觉注意力等方面入手,才能达到良好的听课注意力。
在某一时间段里只盯住一个目标,不为其他事物所动。如,让孩子盯着一个随机滚动的球,在特定时间里能够不被其他事物分心,而专心盯着这个球即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制定专注的时长。丢沙包、弹珠等游戏也是非常好的训练方式。
在某一时间段里只听某一种声音,从众多声音中抽离出这种声音来聆听。如,同时播放多种声音,让孩子听出其中的钢琴曲等。
在某一时间段里,专注感受某一种事物。比如吃饭时专注于食物对味蕾的刺激,专注于体验咀嚼食物的过程,而不被手机、电视等分散注意力;带着孩子走到户外,感受大自然、感受空气的温度等。
跟孩子沟通时,多使用正面暗示,尽量避免负面暗示。例如,经常说“我们孩子总是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损害孩子的自信心。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理解这一现象:请你现在尝试不要去想一个粉红色的大象。你的脑海中是否反而首先浮现出了它的形象,然后调用意志努力去控制自己不去想粉红色的大象?这正是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因此,当我们对孩子说“你不要做……!”,孩子可能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孩子“使劲做……”,即偏偏要去做;另一种是困惑不解,心想“啊?那我要做什么?”。
我们可以用“你可以做……”“你还可以做……”等表达方式来取代“不要做”。这样的表述更加清晰、生动,并且有效地传达了原意,同时也更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
重视并认可孩子的努力、能力和积极品质,而非仅仅关注结果或那些外在且无 法轻易改变的方面。举例来说,当我们查看孩子的试卷时,不应只着眼于分数的高低,而应看到并认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同样地,当孩子花费大量时间搭建的积木不慎倒塌时,我们应关注并鼓励他们在搭建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耐心、毅力和坚持精神,而非仅仅对倒塌的结果表示遗憾。
上课时,提醒孩子桌面只保留跟本节课有关的学习物品。在家里要区分学习区和休息区,学习区只摆放和学习有关的物品,并且要摆放整洁、有序,在学习区只干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频繁送水、送牛奶、送水果、在一旁玩手机、看电视等行为。
前庭神经核是大脑的“门槛”,在身体与大脑之间承担上传下达的工作,过滤、筛选信息,减轻大脑的负担。前庭神经核对注意力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孩子在专注阅读时,即便外界有音乐声,他也可能浑然不觉,这正是前庭神经核过滤干扰的结果。相反,若该功能较弱,孩子可能会对微小声响或动静反应过度,如被小飞虫吸引而分心,仿佛脑中充斥着多个频道,难以集中注意力。这样孩子的脑中就像有很多个电视机在放,他都不知道要看哪个。
点击观看视频内容
上述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和生活。注意力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和坚持。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享受学习的乐趣。
撰稿 | 心语小屋
摄影 | 心语小屋
审核 | 学生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