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诗三首
杨吉军/诗三首
阿蓝命名/诗三首
姚波/诗三首
老陈醋/诗二首
火焱/诗二首
接受命运馈赠/桔色天光
江从超/换一幅风景
大吕/诗四首
邵纯生/老鞋匠
木子桥/平原路
周难/我们该不该像个智者那样去思考
欧阳丑宇/记一个冬天
潘建春/浮在冬天的景象
一方天晓/我爱梅花
心舟/从意大利诗人马可·索佐尼的“废话诗”《虚位以待》说开去
诗三首
墨家
少年芫荽
请原谅他的羸弱,也相信
他有特殊的味道和执着,他叫你父亲
谨于言而耻于行,需要开发叶片和根须
虽只有一个泡沫箱狭小的土地
你给他腾挪的地方
和舒展的能量。内啡肽被激活
他依靠在茴香,鱼塘,草坡之后
不肯永远只是佐料,要做生活的主人
不可能永远只是配角,他很尊敬你
在一碗洁净的汤水里不能自拔
要更多的爱来灌注一盘午餐
请原谅他以代表万物,并渴求坚韧
我们都有问题,而希望能互相改变
打破僵局,他这么一年都在房里
灿烂的颜色变得萎黄。请收集他破碎的部分
需要修复。请给与情绪价值
用你最深沉的目光和最温和的话语
一把芫荽正情郁于中
他还在少年,无法自主走出一片荒芜的丘陵
他在试着努力,射出劲猛的
蓄力已久的,生命之箭
南有嘉宝果树,不可休思
返青记,果木的第二次开花
你也一样
到了酿酒的年纪,嘉宝果义无反顾
你也一样。不能大腹便便,不能臃肿
作为树木和作为人体有一样的修为和收成
一年两季,量产和少量产,都会欣喜
如小公子正弥月
如黑色的嘉宝果又爬满树干
人生充满浓郁的酒意
有朋自远方来,嘉宝果酒待之
门口小花狗吠之
多么好,一起在南方,温暖,南有乔木,北有佳人
等同视之。聊一些天马行空之事,说人生苦那个短
不亦乐器乎。已喝N年的嘉宝果,第一次到罗浮山
第一次见果之实质,如君之实际
第一次拨开云遮雾绕,见鸵鸟之蛋,孔雀之翎,山人之魅
既相见则无缺
既见嘉宝果云胡不喜
芦竹说,不能寐和自然醒是我的两个睡眠状态
无法学一丛芦竹,在秋风里疯狂摇曳
无法蠢笨,可以在睡梦里打鼾和傻笑
无法自然醒时看草堂春草
无法肌肉酸痛筋骨抽搐时运行气走小周天
夜尿频多。牙膏和牙刷总没放回原位
蹬被子,鼻塞,酒精上头,晨勃,诸多情绪刺激
灯光敏感,所有的芦竹都有刺痒
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清白
琼瑶自杀,万物皆不忍自己的死
我们一直一直这样在深夜里不能自已
(荐稿:汤胜林)
诗三首
杨吉军
苍鹭
大雨把荒地彻底下黑
只有那只苍鹭守护的水沟还亮着
那只苍鹭稍稍离开水边,驮着背
打开一个包裹
里面应当是一件刻有铭文的旧物
嘱托,还是指导?借着雨声,它读出来
它嘶哑的声音比旧物还旧
平日近乎邪恶的眼里流出了虔诚的泪
这片荒地甚至找不出一块砖头
它是谁?守着的是哪个王朝的墓
它被大雨数落着
也倒出心中的苦
沟里的水不再上涨
那只灰暗的苍鹭,发出了光
沾着霜的手,摸了它一下
微弱的熹光中
一只麻雀从昏暗的林子里飞出来
如此地与众不同
那翅膀尖上的一点白
往常它们应该在枝杈间欢愉一会
此刻它迫不及待
它敏感而多疑。它从未如此失措
也从未如此幸福过
林中发生了什么?除了那棵树
用沾着霜的手,摸了它一下
那天我正在割苇子
心,好像被剜了一下
那是一声深远的鸣叫,将悲怆倒尽
那是一只孤雁
正在奋力地拍打翅膀
它忽地扯高,被上升的气流所赞颂
又突地下坠,在稀薄中切换了高度
一会消失于一道白色的浮光
一会又被几缕云影框住
它飘飘忽忽
像是虚空中虚拟的
而又像撞针那样突进。在可以无限拉近的镜像
和我的想象力中受困
拉近,就凝固了
推远,又融化了
我干起活来也不知疲倦
为什么常常孤单
(荐稿:汤胜林)
诗三首
阿蓝命名
今日大雪
不用你提醒
我知道雪白和僵硬的那天会来
但当下还早,没来就好
我经营了一生的跑道空旷,天气尚好
在我所剩不多的日子里
我一直还在准备着随时起飞
我抓紧行情看股票
我已把自己绑紧在大红的龙头上了
能够做我自己的领导真好
我知道终有一天它会掉头向下
但我又是一个不会被轻易赶下车的人
我要力争天天向上,在那以前
冬日暖阳
午餐时使唤碗筷的双手
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喝了二两之后
我走到了格外温暖又耀眼的窗前
我要看看这时的,那最可爱的太阳
但我忽然想到,太阳
就从来没有哪怕一丁点儿的爱过我们
小县城
城府不深,或干脆很浅
就算你初来乍到
也不容易跑错
在浓荫覆盖的小街上漫步
听河水在一旁哗啦啦奏响
你走得快一些,同伴们也不会走丢
作为一个同样重大的主题
农贸市场因喧嚣而愈显突出
那里面腥味深刻,又充满熟悉的面孔
你站在三层楼的窗前
离白云不远,离南山很近
我想你的见识,已然更为广大
(荐稿:汤胜林)
诗三首
姚波
稻草人
光秃的原野上
你有没有留意过
一个稻草人
——粮食已收尽
树叶和野草
烂在了泥土里
他头上的草帽
身上的破衣
早已不知去向
两根竹竿撑起的十字
像竖在坟头的经幡
风吹过
残留的稻草
如一根孱弱的头发
飘散土地的寂静
我已知道
城市已经安静下来
放慢的脚步,属于筒子楼外的天空
喧闹与寂静隔着一条街
我不知道一片树叶飘落
换算成秋天的指数
和我们添加衣物的时间
成不成正比
但我知道,一只小麻雀
雪地上留下爪痕
是为找到一粒草籽
而凌乱
雪的骨头
瀑布飞流峭壁
让我头皮发麻的是:寒流一到
你就化身一条银龙
利爪深深嵌在岩层里
每一块冰晶都是你的铠甲
把头伸向幽潭
像是要把所有水
倒吸进天空
这银白世界里的图腾
风一吹就“嘎嘎”作响
(荐稿:汤胜林)
诗二首
老陈醋
羊·蝎子
一根脊梁,一条巨大的毒
——从头到尾
竟在一个温顺的生命里
隐藏一辈子
直到剥开它的毛皮,血肉,生命消失
才让我们看见,难道它
把所有的毒,都已自我消解?难道
它低头吃草,被驱赶,是
在忍耐?让我终于相信
善良终归善良
终于相信,屈辱中活着的
善良人,怀中也有一把枪,但善良
不让它射出一粒子弹
多年前
天空巨大,只挂着月亮
一个灯泡,母亲借助一盏煤油灯
缝补着衣服
月亮很远
稀薄的月光撒在
窗棂外,在旁边四个熟睡的孩子
均匀的呼吸声里,花生粒大的
灯苗
将一抹金色
涂在母亲年轻的脸上
(荐稿:汤胜林)
诗二首
火焱
夜的素描
给箱子画眼,如同取下面具。
镜子里的人群,
他们不出来,走向灯开关。
想起了:父亲。
一直笼罩在他身上的薄雾,已经化成了雨。
指南针高悬,土地沉默。
一双足印从足印群中溃败,
躲入一滴巨大的水中。
从台阶退回荒野,从石头中退出,走向柔弱的土。
雨说
风穿过长街,人群就是这样走过长街,以及卧室,厨房。
人们很快就遗忘了风吹过,
一阵风吹过另一阵风。
影子不湿,雨就一直下。
(荐稿:曹正峰)
桔色天光
接受命运馈赠
走出李聃头脑,忘记关上他的耳洞。
流光,桔色的一霎那,
于对面九号楼倾泻。
大半边天,在阵痛。小半边天
油锅,煸炒微启的眼睛。
滚烫的青春,彩石子,不多时
便挤压出河里星星。
桔色,不见了。
别的家学与教派,不见了。
天生下仲尼,老子不见了
(荐稿:曹正峰)
换一幅风景
江从超
换一幅大海
替自己活着
波澜壮阔的心
替一望无际的蓝活着
一起一伏的浪花
替来往的船只活着
海底的黑暗一次次呼唤我
说它要在铁匠的炉火中
炼就阳光的思想
(荐稿:曹正峰)
(执行编辑:汤胜林 语铃)
诗四首
大吕
在南方想念一场雪
初作一个南方人,我感到特别新奇
不久,我开始感到这是多么地不幸。
因为,我无法明确地感知四季
树木永远是绿着的,没有霜冻
怎么体会得到季节的威严?
而且大雁就在南方,衡山更在其北
我不知道应该向哪个方向谛听、凝望?
想看一场雪,是每一个冬天的奢望
而雪永远永远,落在北方的大地上。
没有雪落的声音,一个地方的冬天怎么是完整的?
所以,近来很多个夜晚我无比繁忙
我忙着在梦境里复制北方,复制霜中树叶飒飒的声响
复制雪落平原那种漫无边际的洁白。
但我终究不是法老,无法因为梦境改变现实。
让梦想照进现实难道仅仅是一个童话?
我是一个居住在南方而无比怀念北方的人
现实与梦境温暖和严寒的交替,不停塑造着我的性格
我经常怀疑:是该柔情似水呢?还是沉默严峻?
在南方我不呐喊,因为地势低洼声音无法传播很远
而且我的呐喊也不会让北方的冰排提前解冻。
风中哐哐作响的铁塔
早年 我们村东地的岗上矗有一座铁搭
高耸入云据说是为过往飞机导航的
某年月日之后却忽然倾倒了消失之快
像我转瞬即逝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后来又立起来一座矮一点的塔
但是终究没有站立很长时间
不可能是树得不牢靠可能是不再需要
此后我们村瞭望的高度就降低了很多
现实的铁塔不存在了而记忆却弥久常新
它时常在我的梦境现身为游子导航
梦中的大风仍是那么肆无忌惮震得
铁塔哐哐作响那一刻新旧时空瞬间重合
我们村坡上的荆棘
细说起来,我们村坡上的植物荆棘居多
春天或有风的季节,灿烂一点
但也并不是肆无忌惮
无风或阴冷时,也并不显得更愁苦
没有要起火的征兆,也没有
必须贡献一只羔羊的伦理负担
很多云朵飘过,带来远方的消息
荆棘仍是原地坚守,从不羡慕漂移
像滚蓬草那样的作为不适合它们
踅入飞出,频繁起降的多是麻雀
谁高谁低,谁更持久更有耐力
不在一时,扎根沉潜是一辈子的事情
雨可能会淋湿很多植物
包括打湿一个人身上的衣服和内心的情感
但对荆棘,更多的是增加一分古铜色
那是沧桑和大地的底色,有何不可
很多草本次年即腐烂,而荆棘封锁路径
拒绝一切来访者,继续固守坚硬
无关胡子
刮胡子,一般是清晨工作之前的工作
以便以清爽的面孔示人,就像我有时恶狠狠
但是常常表现出和蔼可亲———
生活中太需要以现象掩饰本质了
但是,今天我在下午又刮了一遍胡子
这是做一个诗歌节目,主持人的要求
干净利索,好显得英俊潇洒
好让诗歌也显得清新俊逸
不过,这次胡子是照相馆替我刮的
(他们在底片上修饰的)实际上胡子如故
其实解释与否,我心里特别清楚
诗一旦公布即无法改变,更无关胡子
(选自河南频道 荐稿:金色海洋)
老鞋匠
邵纯生
鞋匠离不开锤子、砧子和锥子
有时碰上难缠的鞋底
还得伸出舌尖舔一舔钉子
凡来修鞋的也不是富人。他们明白
舌头是鞋匠随身携带的磨刀石
专门打磨木钝的钉子
甚至猜中了他左手变形的因由
听见食指塞进唇缝
倒抽出来的一口咝咝的凉气
这些人,手上都不缺疤痕
他们相互拿话儿打趣、开涮
几只垃圾袋子,贴着墙根刮起来
像戏曲中抹鬼脸的丑角
翻过人们的后背,在半空飘摇
忽然有人指着另一个说:瞧
他竟给假肢穿上修好的鞋子
老鞋匠舒展一下眉眼
伸出舌头,舔了舔冻紫的嘴唇
(选自上海频道 荐稿:丁少国)
平原路
木子桥
平原路很长,很繁华
超过三年零三个月的平原省
平原博物馆和省会旧址,重提旧事
用来抚慰和怀想,挺好
有关联的河师大,真的,书声琅琅
基于发展的考量,为发射硕大光焰
平原省放弃祥和而痛的名字
分身,归属,像一群鹰
逆着风向飞
在退却的平原旷野
和不息的运河岸上
旧省会新乡英雄般孤独而又庄重
成为平原与太行山的一个鲜明接点
而平原,清醒
有着自己的泥土责任
我们在平原上走
地里的庄稼早已填平心中的沟壑
不愿度过一望无垠的、坦白的一生
平原不仅仅是平铺直叙
卫河、大沙河的水流正说出深处的秘密
犹如在此行走的你
藏着一个天雷地火的向往
(选自河南频道 荐稿:金色海洋)
我们该不该像个智者那样去思考
周难
记得小时候玩过小火车玩具
把一堆木头叠放在一起
推呜呜呜
我们就那样随时可能会散架地出发了
时间是漫长的铁轨
一天我们在一个小站短暂歇下来
会不会像个智者那样去思考
我们还能就这样奔跑多久
这一切都像是童年游戏的延续
没有宏大叙事的意义
每天都贴紧着轨道咔哒咔哒地摇晃着前进
往身上装载以及卸下或有或无的东西
假如这条路有尽头
那会是在哪座山后
在哪条河畔
我们会不会中途脱轨散落一地
然后不收拾一下站起身就走开
或者在我们顺利到达终点站的时候
像个智者那样低头望着这一堆童年的木头陷入沉思
(选自上海频道 荐稿:丁少国)
记一个冬天
欧阳丑宇
那个冬天,床上的父亲
把自己慢慢的弯成一张弓
把一切射向远方
然后像一片衰老的枫叶幻化成雪
从此,我怀里永远揣着一片雪花
(选自吉林频道 荐稿:笑然)
浮在冬天的景象
潘建春
冷是静止的云
如牵着一条鱼的眼睛
一动不动浮在水面
不知哪来的声音
树叶颤抖,脱落净光
装死的人也要,写上献祭词
震动旷野
谁曾想到
巫师的骨头就要枯干
就像破损的器皿
叹息它的年岁
愁苦它的生命
看啊!雄鹰猛然上升
马群在奔腾
一支白头的芦荻在歌唱
忽然感受到一股新的力量
(选自福建频道 荐稿:邓漠涛)
我爱梅花
一方天晓
我爱梅花
不仅是它的美
更是它不惧寒冷
顶天怒放的傲骨
我爱梅花
不仅是它的红
更是它与雪交融
相得益彰的情怀
我爱梅花
不仅是它的香
更是它不需装饰
自身素雅的气质
我爱梅花
不仅是它的身姿
更是它在百卉凋谢
唯独对生命的坚韧
(选自甘肃频道 荐稿:冯旭文)
(执行编辑:金色海洋 水晓得)
从意大利诗人马可·索佐尼的“废话诗”《虚位以待》说开去
心舟
从诗意来定义这首诗歌,应归于“废话诗”。“废话诗”的面目如何澄清?降低门槛,降低格调,降低遵循,近乎自求其辱的写作追求,为什么还有市场?原因和人的“空心化”现状密不可分。世界加速现代化,并不代表人的现代进化同步跟进。面对物欲横流的多元世界,人的浮萍感日益加重,自我个性的沉沦日益凸现,更私人化的尘埃寻根漂浮无定。
解读“废话诗”不难,归拢其存在价值的意义,就要判断是否有创造价值?有人以超低空飞行来比喻废话诗,实际上这种失去美学参照物的原地打转的无意义写作,可谓无规无范;简直比意识流还泛滥的放纵式写作套路,自诞生之初就受人诟病,不是没有原因的。这种貌似突破传统的“昙花”,没有改造传统,而是破坏传统,以丑为美,转瞬即逝的命运,远超“发明”人的初衷。
我们还需要废话诗吗?它的黯淡前景毋容置疑。就像我们面对一个粗劣的手艺人,他呈现给我们的只是“半成品”,“原材料”;如果硬要给一条最积极的意义,就是带给我们对人的遭遇的思考:非诗性的现实存在,映射的人的边缘化、心灵的荒漠化,让我们反思世界的反人性为什么成为心灵格式化的“杀手”。
轻松。自嘲。幽默。风趣。像一次小居室的谈心。马可·索佐尼懂得如何拉长无意义的呈现。无关紧要,无伤大雅,听听又何妨?
附:
虚位以待
马可·索佐尼(意大利)
周文标译
比利·柯林斯*是对的:
有些椅子老是空着,但却仍然被放在那里——
为的是让人能坐着看花,看树,看
街道和高地——
把椅子放在那儿时,他们心里思忖着
夫妻或者情侣会在这些空着的椅子上坐下
但这仅仅只是个想法而已——坐着总比
站在那儿要好,不妨试他们一下。
这难道不是生命繁衍的写照吗?!
没完没了地捣鼓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
并赋予它们形态和名称,诸如长条椅或单人椅
脚凳或坐凳——
而却偏偏忽略了物质的存在:
我们像一把椅子,由相似的介质组成;
我们像一把椅子,被单调所包围,
仿佛独自一人守在空房。
*比利·柯林斯于2001至2003年间连任两届美国桂冠诗人,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柯林斯于1941年出生于纽约曼哈顿,就读于圣十字学院并获英文专业学士学位,后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取得英文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纽约市立大学特聘教授。
(执行编辑: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