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东师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研学团队“走进江村”活动进入第二天,江村文化园参访与“江村”街访活动相继开展。来自江村的农民社会学家姚富坤教授为学院师生细致讲解了费孝通、费达生与江村发展的岁月足迹。开弦弓村村委会副书记周丽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村子的现状,同学们的访谈与调研也收获颇丰。
时隔一年,又来到了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即江村),见到了熟悉的老朋友,姚老师。我与姚老师本不相识,只是因为去年计划来江村研学,听说有一位在地被称为农民社会学家的当地人,姚富坤,他是土生土长的开弦弓村人,见证了村子的发展变迁过程。为了可以顺利到访江村研学,我通过上大刘玉照老师联系上了姚老师。
姚老师是江村文化馆的首席讲解老师。他的讲解是我听过的众多博物馆、文化馆讲解中最好的讲解。不仅因为他的讲解中包含着对江村变迁的情感,他也会结合最新的政策文件、江村变化来引导到访者用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江村,同时,他会定期统计江村的人口家庭等数据变化,让我们看到江村的最新变迁情况,他还会非常耐心地反复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和困惑,他的状态也让我十分佩服。
同时,他也总是会提起我的导师,沈关宝先生。去年初访江村时候见到姚老师,我才知道原来恩师和姚老师是很熟悉的故交,我们在姚老师家里聊天围着的还是多年前恩师到访时候用的桌子。姚老师还给我分享了沈老师送他的著作和签名,还有多年前他们的宝贵合影。于是每次见他,我便觉得格外亲切。就在本次来江村研学到晓芳姐家入住的第一天晚上,姚老师见到我开口说出的第一句话:如果沈老师在,应该是75岁了。我内心涌起阵阵暖流。
也要谢谢姚老师,这句话对我来说不仅是我们共同对沈老师思念的联结,也会提醒我恩师曾经在江村调研的勤奋岁月和作为社会学研究者应有的初心和坚毅。
——刘迟老师
通过这一天的调研,我深刻感受到江村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无论是历史文化、社会治理还是经济产业,每一个领域都像是一座宝藏,值得我们用心去挖掘和探索。明天,又将是充满期待的一天。
——22级鲍丙甲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姚富坤老师一路陪伴我们,他的讲解为这次参观增添了许多生动和深刻的感受与感动。
通过姚老师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历史人物在我们的眼中更加立体,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与费孝通先生和费达生女士对话。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和信息,更感受到了一位教育者和科研工作者的情怀和担当,而姚老师对江村的热爱与自豪和对费家姐弟的敬仰之情,也通过他的讲解传递给每一位参观者,非常能让人感受到他热情,这种深刻的感受和感动,是我参观过程中最宝贵的收获。
——22级张培琳
在下午自由调研的过程中,令我感触比较深的是村委会的工作。江村的村委会有9个村干部,每个人的工作都很繁重,身兼多职,和我们想象中的村委会工作大相径庭,其中有个干部休了产假,她的工作就分给了两个同事,晚上副书记也说,她都不敢随意休年假,要挑工作任务不重的时候去休,不想给同事添麻烦。随着江村发展的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是总是要有人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江村的村委会就是这么一个奉献多于酬劳的集体。
——22级褚益含
整个第二天的感受就是很充实,听到了很多关于费达生和费孝通先生的故事,有很多是我们意料之外的,或者说从来没有关注的点,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视角。在自由采访中了解到江村商铺女老板她们的一些思想和关注点,最后还从江村村委领导口中了解到江村存在和施行的一些组织和政策。对江村有了更为深入和细致的了解。最后的最后朱老师还对我们的访谈技巧进行了指导感觉非常实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在明天的实践中运用了。
——22级赵统菊
今日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虽然感到疲惫,但成果颇丰。在与副书记周丽的座谈中,我深刻体会到她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她的每一句话都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熟悉;她的每一个回答都显示出对江村发展的深刻理解和无私奉献。我想,正是有了像她这样脚踏实地、勤勉工作的基层干部,江村的发展步伐才得以稳健前行,实现今天的成就。
——23级谭晶文
在费孝通馆,我们回顾了解了费孝通的生平。古镇世家、求学之路,在到“愿做山道上背盐的驮马,为重建社会学奋斗不息”,到“从小到大”“行行重行行”的理念,到“我一生写过两篇文章,一篇叫农民,一篇叫民族”,费孝通先生的博闻强识和天才般的社会学家境界使我们甚为感慨,一点点学习费孝通的研究方法和精神,也是我们社会学初学者的所应积累的跬步。据老师们描述,这一年以来开弦弓村的发展十分显著,于是最后姚爷爷还向我们展望了明年费孝通先生逝世20周年,后年江村调查九十周年的活动。
——23级黄晨烨
通过今天早上在江村文化园的三个纪念馆听姚爷爷的讲解,我更详细地了解了江村与费达生女士、费孝通先生的历史。下午自由访谈时在“三味蔬屋”和“定胜高”两家店分别采访了两位老板,得到了很多相关信息。下午四点大家集合在清风院与村委会干部、姚爷爷交流,在二位见证参与村庄发展的人士口中,我们对自己的选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23级覃继崟
从校园的象牙塔里走入鲜活的社会现实,这不禁让我感叹社会这本大书还有待我们去探索。早上姚富坤老师饱含深情地给我们讲解了江村三馆,下午开弦弓村委会副书记也从各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开弦弓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书记是为非常能干的女性,她是开弦弓村行政村的本地村民,在开弦弓村这个自然村工作了13年,她每天兢兢业业,几乎连轴转,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力量。在自由走访的时间里,我遇见了为江村驻地展织毛线的阿婆们,她们在欢声笑语中一起做着针织活。晚饭之后,姚老师再次和我们围着桌子交流,为我们答疑解惑。这一天是疲惫的,但是精神上又是无比充实的,这让我理解了什么叫“丰盈的精神可以战胜现实的匮乏。”
——23级杨茜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部
编 辑:郑立璇 杨茜
初 审:王 煜
复 审:刘 迟
终 审:潘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