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开展
“重走峥嵘抗联路,强师报国新征程”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10月19日至20日,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组织师生前往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等地开展“重走峥嵘抗联路,强师报国新征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2024年秋季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课堂的30名本科生代表(来自教育学部、文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本科生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部思政课教师代表、山西省在东北师范大学研修的思政课教师代表、以及相关学院辅导员共计51人参加活动。
缅怀英烈铭忠骨,探寻抗联铸精神
10月19日上午,师生来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联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大家鞠躬默哀,向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以及无数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深的敬意。随后,师生步入东北抗联纪念馆,他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员讲述抗联历史。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记录着抗联战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一件件饱经历史沧桑的遗物,见证着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师生凝视着这些照片和遗物,仿佛亲眼目睹了抗联战士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深刻感受到了抗联英雄们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加深了他们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历程的了解。
图1:10月19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联纪念馆聆听讲解员讲解东北抗联历程。
图2:10月19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联纪念馆观看展览图片。
图3:10月19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联纪念馆合影。
沉浸教学悟忠诚,青春奋进担使命
10月19日下午,师生来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在学院“对党忠诚”沉浸式红色情境教学馆,全景式沉浸教学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忠诚的重要论述为核心展开,始终践行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大家有序步入对党忠诚序厅、忠诚之源、忠诚之道等七个核心教学厅。通过教师讲解、理论微课、视频展播、情景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师生深入探索了“对党忠诚”在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上的理论塑造和生动实践,深刻体悟到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这一过程让大家对忠诚的内涵与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帮助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4:10月19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吉林杨靖宇学院宣誓广场合影。
情景演绎展壮举,抗联精神永传承
10月19日晚上,在干部学院教学楼一楼阶梯教室,情景教学《不朽的旗帜——杨靖宇将军的五天五夜》震撼上演。该剧生动讲述了杨靖宇将军殉国前五天五夜的悲壮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士的伟大事迹和可贵精神。逼真的舞美道具、生动的舞台表演,让学员们如同置身于80多年前的白山密林之中,亲眼目睹了杨靖宇将军在艰苦环境下的顽强抗争。杨靖宇将军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师生,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图5:10月19日,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教学楼一楼阶梯教室,情景教学《不朽的旗帜——杨靖宇将军的五天五夜》正在进行。
图6:10月19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教学楼一楼阶梯教室观看《不朽的旗帜——杨靖宇将军的五天五夜》。
忆抗联征途,承英雄遗志
10月20日上午,师生怀着崇敬与期待之情,在大巴车上共同传唱《露营之歌》,前往集安市老岭抗日根据地现场教学点。抵达后,学员们踏上了抗联小路。这条蜿蜒的山路,承载着无数抗联英雄的足迹,每一步都在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在行进过程中,一堂堂生动的现场教学课依次展开。《点燃老岭抗日烽火,谱写抗联英雄壮歌》,讲解员以饱含深情的话语,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历史画卷渐渐展现在师生面前,抗联战士们在老岭地区浴血奋战、顽强抵抗的场景如在眼前;《敬民爱民,鱼水情深》,深情讲述了抗联队伍与人民群众之间深厚的情谊,这里既有人民为抗联战士们送粮食、送鞋子的温暖故事,也有抗联战士们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的情谊是相互的,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鱼水赞歌;《探寻抗联密营,传承抗联精神》,师生亲眼目睹了抗联时期的密营,那简陋的设施、隐蔽的环境,无不彰显着抗联战士们的坚韧与智慧,也同样展现了环境的艰苦与恶劣。
图7:10月20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在老岭抗日根据地进行现场教学《敬民爱民,鱼水情深》。
讲解员通过叙述历史和讲解故事相结合的方式,让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在这里,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本生动的教材。
在过程中还穿插了情感教学,大家集体朗诵杨靖宇将军的《西征胜利歌》和赵尚志将军的《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激昂的声音在山林间回荡,那是对抗联英雄的致敬,也是对新时代的宣誓。最后的班旗签名仪式更是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和使命感。
图8:10月20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集体朗诵杨靖宇将军的《西征胜利歌》。
图9:10月20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在老岭抗日根据地进行体验式教学:徒步抗联小路。
图10:10月20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在老岭抗日根据地合影。
抗美援朝精神润初心,开放发展之路启新程
10月20日中午,师生齐聚集安市国门铁路桥,于集安口岸展开现场教学——《从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站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讲解员的话语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徐徐呈现。1950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在此率先从集安秘密渡江,集安自此成为“抗美援朝第一渡”。此后,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铁路桥,见证了42万名志愿军集结开赴战场的豪迈,承载了成千上万节车厢军用物资运往朝鲜的重任,也护送了一批批回国救治的伤员。而志愿军战士们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和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深震撼着师生,也让师生对抗美援朝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深刻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励着他们未来传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努力奋斗。
图11:10月20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在集安市国门铁路桥进行现场教学——《从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图12:10月20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在集安市国门铁路桥合影。
随后,师生来到集安市国门公路桥。当他们站上四楼观景台远眺时,鸭绿江宛如一条碧绿丝带静静流淌,江对面的朝鲜第六大城市满浦清晰映入眼帘。此时,现场教学《走进国门(口岸)看中国开放发展之路》正式开启。眼前之景,兼具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的活力气息。从往昔的边境口岸发展成为如今中国开放发展的关键窗口,这里见证了国家的崛起与进步历程。集安市国门公路桥,恰似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使师生深切体会到国家开放发展的坚毅决心和辉煌成就,更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真理内涵。
图13:10月20日,东北师范大学师生在集安市国门公路桥眺望朝鲜第六大城市满浦。
此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通过重走抗联路、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和感受抗美援朝精神、见证中国开放发展之路,让师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师生纷纷表示,将以抗联英雄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活动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本科生辅导员宋冰主持。
此次活动是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具体举措,也是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探索。下一步,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将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图文来源:周逸凡
编 辑:李炫仪
初 审:董琳祖
复 审:宋 冰
终 审:李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