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走进江村”本科生研学活动第三日

文摘   2024-11-18 19:13   吉林  




走进江村


11月16日,东师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研学团队“走进江村”活动进行到了第三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团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深入江村进行实地走访,追寻费老的足迹,感受江村中真实的人间百态。





1

今天一早,我沿着公路寻找西永宁安、福善庵和刘皇庙。由于没有任何路标,只能一路向偶遇的村民们问路,即便方言和口音给交流带来了一定障碍,热心友善的村民们也帮忙找到了几个点位。尤其是寻找福善庵时,附近见到难得有人的别墅里的奶奶正好是庙宇的主理人,听完我们的来意,便掏出钥匙打卡庙门里并作一定介绍,这让我深感于人与人联结的奇妙。一早上的行程离开了前两天主要的活动空间开弦弓南村,然而在这些未经开发的、村民生活的场域中,村民日常的生活状态得以自然呈现,路途中偶遇的开弦弓村老书记更是带给了我们意外之喜。在看似简单的溜达和偶遇,我们对村落事实的理解程度也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23级黄晨烨



2

在江村桥,我和苗老师偶遇刘老师,一同探访了打卡点——幸福凉茶馆。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曾是费孝通先生1936年调研江村时的交流场所,如今被改造成凉茶馆,保留了浓厚的历史气息。村里回收并整修了老屋,原房主谈奶奶被聘为“大掌柜”,为茶馆增添了家常氛围。谈奶奶热情好客,和我们聊天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很细心地为我们加水、邀请我们品尝柿子和小食。我们不仅品尝了凉茶,更体验了江村的传统文化和人情味,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今天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本村的一场婚礼,婚礼现场热闹非常,我向现场传菜的阿姨、店里其他客人询问了关于子女婚姻状况相关的诸多问题。与昨天不同的是采访对象选择更广泛,不仅有本村的,还有外村人。因此我得以通过不同视角对两头婚的方方面面进行进一步观察了解。

——23级覃继崟



3

来江村已经三天啦!感觉已经是村里的一部分了,和几个姐姐已经见过好多次了在江村交到了好朋友。今天就是很愉快的进行自由访谈和奶奶们聊天虽然语言不是很通但是能够感觉到她们的热情(塞橘子给我们吃)和彼此之间浓厚的友情。和小芳阿姨聊天的时候就觉得好惊奇啊,居然上过央视已经成为了江村进行妇女工作的“连心桥”,是新时代的创业成功女性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而出一份力。还有江村的各位妇女领导大家都很厉害都是实干家,为江村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驻村的社工哥哥姐姐们也都超牛的,为江村链接了很多资源的同时也亲身服务到了居民的生活中。江村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江村的建设者。

——22级赵统菊



4

我和谭晶文学妹需要调研的地点相同就组成了一队。先是一起前往了村委会,果然,村委会还在加班。今天是忙着调解工作,一拨人在屋里听两家的纠纷,一拨人在一墙之隔侧耳倾听、脸色凝重,见状我们只能一边感叹村委会工作的繁忙,一边转战南园。也幸好这个时间转战了南园,让我们误打误撞的“抓”住了南园运营部的经理,获得了很多我们想要调研的珍贵信息。这几天的调研经历让我们格外的珍惜珍贵的调研对象,像这位经理一样的调研对象会掌握很多难得的信息,为我们的调研提供很大的支持。

——22级褚益含



5

今天的实践活动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本以为熟悉的羊毛衫产业会是千篇一律的工厂模式,可现实中那小规模家庭厂房式的生产环节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让我懂得不能仅凭想象去判断。而直播带货内容的新收获,更让我看到行业的活力。

——22级鲍丙甲



6

江村,作为费老前后26次的来访和调查的乡村,是一代代社会学工作者心中向往的圣地。我们怀揣着期待,穿过“中国·江村”的门楼,跟随着姚富坤老师一同缓缓走进江村文化园。在讲解过程中,开弦弓村作为一个观察中国农村变化的小窗口,费老正是借助这个“小窗口”,使他的学术研究扎根沃土,具有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他的一生贯穿着“志在富民”的孜孜追求,他的名字和这个江南水乡村庄已经永远地融合在一起。

——21级王子茹



7

在费孝通先生95岁的人生历程中,他醉心于田野调查,不断为乡村发展以及民族融合建言献策。其中的志在富民,小城镇建设等问题时至如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讲解中,姚爷爷说了一句话:社会学家看问题不是局限在现在的问题,他们的目光都是很长远的。经济学家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提出将人口向城市迁移以建设城市,但是到了今天问题逐渐显现。社会学在研究时往往采取更加宏观的视角出发,关注社会的整体发展以及变化趋势,它关注个体的行为,但同时更关注这些行为背后的经济制度、政治体系、文化背景等,这些因素对社会的长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化的本质,预见未来可能的机遇与挑战。

——22级刘倩钰



8

今日,我有幸与众多人士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包括从吴江前来参观的退休老爷爷及其朋友们、“足迹”民俗的老板小芳阿姨,以及南院的运营团队成员和曾在专班工作、现于旅游公司任职的周姐。每一场深入的对话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认知,拓展了我的视野,并且让我对江村研学和农文旅产业融合有了更深刻的洞察。这些交流不仅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还提供了独到的视角,使我能够从多维度审视和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联系。每一位访谈对象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经验,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见解。

——23级谭晶文



9

今天的实践活动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本以为熟悉的羊毛衫产业会是千篇一律的工厂模式,可现实中那小规模家庭厂房式的生产环节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让我懂得不能仅凭想象去判断。而直播带货内容的新收获,更让我看到行业的活力。

——22级鲍丙甲



10

今天有很多值得记录的事情,去参加了当地的一场婚礼,认识了两位老乡,和江村传统糕点继承人有了深入交流。最让我感兴趣的事“江村艺术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为来江村驻留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在地创作与交流平台,是艺术家等各行各业的创意人群在江村的一个创作落脚点。我了解到上一期驻地艺术家梁子为了邀请村民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十天去理发店剪了三次头发,他的执着和热情让我深受触动。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方式,艺术驻地的方式来链接人,让人更加紧密,也用各种方式介入乡村,发掘在地文化资源,激活在地文化。不是乡村需要艺术,是人需要艺术。

——23级杨茜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部

编     辑:王  煜   杨  茜

初     审:王   煜

复     审:刘   迟

终     审:潘宛莹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发布学部信息动态,关注学部学生学习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