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则西周铭文之特点
文/巩明文
从8月底开始,用5节课的时间,程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7则铭文,分别是:叔硕父鼎、师趛鬲、(疒兴)簋、小克鼎、事族簋、杜伯盨、史颂匜。这7则铭文,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特点。
叔硕父鼎是西周早期铭文,4行18个字。笔画苍劲有力,章法以纵势为主,字的间距或近或远。程老师指导大家临写时,要求突出纵势,写出字组关系,写出墨色变化。
师趛鬲是西周中期铭文,5行29个字。字或大或小比较端正,字距比较远,纵向比较对齐。程老师指导大家临写时,要求要么写成字组关系,要么略改动原文,取纵向对齐、横向不对齐的章法。
( 疒兴)簋是西周中期铭文,5行40个字。纵、横向都比较整齐,字距行距比较疏朗,字的大小对比强烈,结构类似小篆。程老师指导大家临写时,要求章法上可按原章法通临;笔法上要中锋运笔,多用绞锋,多用方折,有提按动作,有金石气。
小克鼎是西周晚期铭文,8行70个字。线条流畅,笔画稳定;结构严谨,字形修长,以纵向为主,字距行距比较整齐。程老师指导大家临写时,要求中锋运笔,多加绞锋,有墨色变化但不能太强烈,有粗细变化但不能太过度,有枯笔但不能太多,接笔要有金石气,收笔要交待清楚,笔画少的字写小,笔画多的字写大。章法上做到纵向对齐、横向不对齐。
事族簋是西周晚期铭文,4行26个字。一则铭文形成了两篇不同的写法,一篇比较疏朗,有字组关系;另一篇字比较密集,有乱石铺街的感觉。程老师指导大家临写时,要求强化这两种章法,疏朗的要用行草书的章法改造,强化字组关系,让中轴线摆动越来。密集的要强化大小、粗细、浓淡等对比关系。
杜伯盨是西周晚期铭文,4行30个字,字距行距比较疏朗,纵向比较整齐。程老师指导大家临写时,要求注意字的大小,调整有些不协调的字,章法上纵向对齐稍紧凑,横向不对齐略拉开。
史颂匜是西周晚期铭文,3行12个字。是7则铭文中字数最少的。程老师指导大家书写时,要求字的大小作适当调整,章法上纵向开、横向紧。
学习这7则铭文期间,跨着中秋节、国庆节,大家都很忙碌。但对金文的学习多数同学没有放松。从提交作品看,大家都发挥出最高水平。有的同学不仅在作品的笔法、章法上动了不少脑筋,还在形式上下了很大功夫,做到了每幅作品都是精品。
从这次提交的作品数量看,有些同学因种种原因没能按时提交。金文体系课学习已一年有余,大家都有着长足进步,胜利的曙光正在向我们招手,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坚持跟上程老师的步伐,就一定会走上光辉的顶点。
導師臨作 |
吴春红
许晓春
姜秀
李元凯
杨大威
刘亚林
艾铭蕊
张艳梅
如堂
钟泽伦
许楚微
阎兵利
魏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