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臨作 | 大盂鼎
學生臨作
魏俭
厉颖
卢美华
王木林
许晓春
李玉娟
赵磊
玄桂金
艾铭蕊
李静
黄丹
洪耕
张艳梅
谭志
朱耀红
姜秀
葛慧丽
李君
刘文博
许楚微
戴炬
邹敏
梁玖梅
杨大威
张琪
张同力
朱春云
刘亚林
黄忠耿
闫兵利
钟泽伦
刘昆
丁世波
张晓
李元凯
巩明文
酒无敢耽,业方能成
——大盂鼎学习小记
文/巩明文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省,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鼎上有铭文291字,记载周康王对于名叫盂的贵族进行赏赐时所作的训示。铭文笔法丰富,方圆兼备,整体比较规整,单字呈静中有动状态。
程老师用6节课进行讲解,用6节课对同学们的作业进行点评。
讲解课认真细致全面,对每个字既讲了它的演变过程、读音、含义,又示范了它的书写方法。点评课对每份作业中的每个字都一一“过漏”,一边指出问题,一边作更正示范。
铭文中肥笔较多,如何写好肥笔是对大家的考验。程老师一方面强调用笔要大胆,作反复练习,笔画边缘要呈自然状态等,另一面不厌其烦地作示范,“王”字肥笔难度系数大,程老师每次点评都作示范指导,这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教学态度和韧劲,铁杵也能磨成针啊。铭文方笔很多,大多集中在起笔和转折处。程老师反复强调,方笔要写方,不能写圆。铭文笔画有粗细变化,程老师强调,既要把这种变化写出来,又不能对比太强烈,要掌握好“度”。
如何让每个单字“动中有静”?程老师强调上下结构的字要有点错位,左右结构的字要有大小、腾挪等。铭文的笔画比较厚重,如何写厚重?程老师强调,要“压笔”书写,笔画粗的笔有弹回之感,笔画细的笔有入纸之感,听到的是“刷刷”的笔与纸的摩擦声。
铭文中有很多字笔画较少,但也有些字笔画较多,程老师反多要求笔画少的写小,笔画多的写大。
书写的“率意性”也是程老师反复强调的,书写速度要快,有节奏感,握笔不能太紧,要不断强化“放松意识”。老师传授的这些学习方法,可谓书法实践中的“真经”,能学习这些“真经”,是我们的荣幸。也只有掌握了这些“真经”,才能把大盂鼎铭文写好。
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交流群”每天都很热闹。有的同学把“中国典文学”中“大盂鼎”文的注释发到群里,大家学习又多了一份参考。有的同学求助《金文编》的查字方法,立码会得到同学的帮助。有的同学作业落款写错了字,会有同学善意地给指出来。这种相互帮助学习热情化为真挚的友爱之情。大家学习成绩都有较大提高。从这次提交的通篇临摹的作品看,有的是春节前提交的,多数是春节后认真打磨后提交的,都写得很认真,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体现了大家的最高水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