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巩明文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毛公鼎铭文笔法圆润精严,线条浑凝拙朴。
程老师用八周时间讲授了《毛公鼎》。无论在授课时,还是在批改作业过程中,程老师都反复强调,用笔要用中锋,有提按,有轻重,有方圆,适当加些绞锋;接笔处要浑厚,有金石气;字型有大有小,笔画多的写大,笔画少的写小。铭文是刻在鼎内壁上的,造成有些字的变形,对字型特别长和扁的字,要写得宽博些,比如“常”字;对横画倾斜的字,要写得平些,比如“我”字。对上下结构错位过大的字要复位,比如“念”字。
程老师花费很多精力传授了古文字知识,对近500字逐一讲解,从甲骨文讲到金文再讲到现代文,引经据典,有理有据。比如,一个“菫”字,典籍作“觐”,还可作“勤”作“谨”。一个“俗”字,被借用为“欲”,还被借用为“裕”。“吏、事、使、史”字同源,金文中,“事”为“事”、为“使”、为“吏”,“史”为“史”,等等。程老师都作了详尽的讲解。铭文后半部分,国王赐给毛公的那些东西名称,特别是车的部件,全是生僻字,晦涩难懂。程老师画了一古代战车,指着车的构件津津有味地讲解,很是让人叹服。断句也是很重要的学问,断句不同解读的涵义也不同。比如“乃知余非庸又闻”句,如果断为“乃知余非,庸又闻”,其涵义是“只有你知道我哪里做得不对,我是个平庸而又昏庸的人”;如果断为“乃知,余非庸又闻”,其涵义就是“您是个聪明人,知道我哪里做得不对,就应该让我知道”。这些,程老师都反复进行讲解。
跟老师学书法,还能学到古文字知识,幸哉乐哉。
我们都是成年人,消化吸收程老师传授的书法技法和古文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温故而知新”。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略作小记,不当之处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導師臨作 | 毛公鼎
學生臨作
巩明文
厉颖
卢美华
戴炬
朱耀红
闫冰利
杨大威
李静
张同力
葛慧丽
刘文卜
钟泽伦
洪耕
许晓春
黄映标
刘昆
玄桂金
张艳梅
许楚微
丁燕君
刘亚林
施令才
李君
张晓
姜秀
王木林
艾铭蕊
魏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