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有不少内容跟《非暴力沟通》原则一致,也许都是基于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吧。很多技巧读来不陌生,用起来也很实在。也许不仅限于育儿,当我们转换思维,转换看世界的角度,那么我们在工作、生活、人际交往各方面都很可能是非常会提供情绪价值的人。
❤1⃣️关于感受:接纳 回应
当一个人感到伤心或受到伤害时,最需要的是接纳、理解和安慰,最不需要的是被说教、被指责、被建议。别人的看法和分析,人间的道理和准则,对他们来说此时统统不重要。
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即使父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他们想要被共情、被理解。如果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说,就聆听孩子的感受。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噢”或“嗯”,就能让他们如释重负。有时候,一个抱抱一个抚摸,胜过千言万语。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当你用幻想的方式给予他们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时,绝大多数孩子会很感激你。即使需要制止或限制他们的行为,你仍然可以接纳孩子的感受。
❤2⃣️寻求合作
面对孩子的表现,父母有所不满意时,下意识地要去纠正孩子。而这父母们指责、辱骂、威胁、命令孩子时,孩子们通常很难合作。父母们可以用以下方式寻求合作:
🍃a)描述你看到的
🍃b)给提示
🍃c)提供一个选择
🍃d)用一个词表达
🍃e)描述自己的感受
🍃f)写便条
eg:
a)描述你看到的
水龙头在滴水。
b)给出提示
即使慢慢滴水,每天也会浪费掉好几加仑的水。
c)提供一个选择
你可以用左手或右手关掉水龙头。
d)用一个词表达
水龙头。
e)描述你的感觉
眼睁睁看着这么宝贵的水被浪费让我很心疼。
f)写便条
如果听到水滴声,赶紧就往水槽冲,
不要让水白白流,节约下来改天用。
谢谢!
管理处
❤3⃣️惩罚
许多父母相信约束孩子不当行为的办法就是惩罚,他们深信这是让孩子受教的唯一途径。但是,大多数孩子对待惩罚并不是这样的反应。
他们要么以报复、对抗方式来应对。要么以“我活该受罚”的态度坠入自卑的深渊。
如何才能激励孩子做事有担当?有没有代替惩罚的方法?
有一个办法是和孩子坐下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下面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倾听并回应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不要评论他所说的,鼓励他把所有的感受都表达出来,总结孩子的观点。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要(这部分最好要简短)
🌼第三步,邀请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第四步,写下所有想法,但不要对想法的好坏做评判(可能的话,让孩子先来,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第五步,挑出哪些想法你们不接受或难以执行,哪些可行,商量如何执行。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意识到,再完美的计划都不会是永久的。孩子六岁的时候,这个计划可能有用,到了七岁,可能就没用了。生命是个调整和再调整的连续过程——你必须不断应付新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可以教给他们怎么处理现阶段家庭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将来更艰难复杂的世界。
❤4⃣️赞赏
有时不当赞赏会让孩子更糟糕。
“评价式的赞赏”。诸如“聪明”、“漂亮”以及“完美”之类的词,不仅会让孩子们关注到自己失误的地方,更会让他们灰心丧气,不再继续努力尝试。既然我现在已经完美了,为什么冒险去尝试呢?下次可能会搞糟!
如果我们想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就需要避免一些带有“评价”含义的词,像“好”、“好极了”、“真棒”、“最好的”。相反,我们可以告诉自己“简单描述”就可以。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或者描述你的感受。
☀ eg:
• “你一直专注在那个问题上,直到最终解决!”
• “尽管你有自己的事情做,但还是帮助妹妹做功课。”
描述你的感受
• “我喜欢你画的《海上落日》,它给我一种快乐、安详的感觉。”
• “一想起你给我讲的那个笑话,每次我就忍不住笑起来。”
“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所带来的结果简直不可思议。这样做不仅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还帮助他们相信自己。最重要的是,给了他们继续努力的勇气和动力。他们的内在声音会变得越来越大声而清晰。“我不会放弃,直到把问题解决。”“越努力练习,就会越好!”“即使身处压力,我也会付出热心。”“我讲的笑话很好笑。”“我画了一幅美丽的落日图。”……
🌻下面是另外一些称赞孩子的好方法。
🌻用一个词总结你看到的
• “你一口气把笔记上的每项内容都弄懂了,这就是我说的‘坚持’。”
(这就能帮助孩子认识美好品质)
📒如没什么可赞赏的,怎么办?不要指责他们的错误。换个角度,告诉自己:不管他完成了多少,向孩子描述他们已经完成的部分。
eg:校车已经在路上了,孩子仍然没有穿戴好……或者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他根本没办法完成。
🌻🌻“你自己穿好衣服,吃完早餐,刷了牙,就只剩下找到袜子和鞋,然后就可以准备出发了!”
🌻🌻让我看看……分数的加减法共10道题是够烦人的。但我看你已经完成了前两道题。看样子你正努力去做。”
☀☀☀指出他们已经完成的进度,不管有多少,都会带给孩子坚持不懈的勇气。
(那么,就像孩子考试考了99分,大人孩子都往往会在意自己就还差1分没满分,有一种遗憾的心情,那我们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看到:哇,试卷我努力把大部分题目都做对了!而不是只留意到没做好的地方。简言之,就是保有一种积极正面的眼光和思维吧。)
但如果真的找不出可称赞的地方,而你的孩子又属于那种高度敏感,一旦犯错就会很受打击,将近崩溃。该怎么办呢?帮助他意识到他犯的错也会是一次重要的发现。
eg:三岁儿子跟妈妈说话的时,开心地摇晃着自己带吸嘴的杯子。忽然盖子掉了,果汁撒了一身,溅了一地。小男孩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哭。
“萨姆,”他的妈妈故作夸张地惊叫道,“你有了新发现!”他停止哭泣,疑惑地看着妈妈。
妈妈用非常缓慢的语调说:“你发现当你摇晃杯子的时候,盖子会滑落,果汁就会溅得到处都是!”
(言外之意,发现了这个问题,下次就会注意稳住杯子啦!这算不算也是“成长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呢!)
eg🌻🌻🌻
1.“你没有告诉朋友你已经有那个电子游戏机了。你考虑到了他的感受,这很好。”
2.“你不用其他人做任何提醒就去练习钢琴。这就是我说的‘自律’!”
3.“虽然你很爱吃意大利面,但注意到了别人可能会不够,就放回去一些。你考虑得真是很周到。”
4.“你今天那么轻地拍班尼。它摇摆尾巴是向你表示他非常喜欢这样!”
5.“你留下的字条让我少了很多担心。谢谢你花时间把事情说得这么清楚具体。”
❤5⃣️愤怒
家庭教育是个高压力的工作。孩子们会激怒我们。如果我们不理会自己的感受,只能更增添愤怒和绝望。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于:要明白如何适当地表达我们无法遏制的愤怒,来释放自己,同时又不伤害到孩子。
情绪要表达才能流动起来。才能开启理智脑。佛洛依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的感受,父母身心健康了,才会养育出健康的孩子。
我们可以尝试这样:
📒1用一个词语表达
不长篇大论了,只是用很简单的一个词把怒气吼出来:
“杰夫,夹克衫!”“杰夫,灯!”
📒2说出你不喜欢的,加上你想要怎么样或期待怎么样
📒3用激烈的言辞
📒4忘记所谓的“要冷静”,描述问题并大声喊出来
📒5陈述规则,给出选择。必要的时候,采取行动
📒6尽可能用“我”代替“你”
“你的表现可能会比你的感受要好一点,但不会好太多”。感受好,表现才能更好;如果你的感受不好,你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大白话: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情绪好了,做事情才容易好。
脾气最终还是爆发了,怎么办?
尝试:表达内疚,真诚道歉,弥补
❤6⃣️经验
📒1)斗争:和一个两岁孩子斗争是没有胜利可言的。既然改变不了她的思维,可以考虑改变她的情绪。何不转向“有趣的事情”!用另一种声音或是语调说话。
📒2)标签:给孩子贴标签,实际上也助长了他的标签行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以一种积极、直接的方式去争取他们想要的东西。
📒3)平复情绪:大发雷霆是孩子对突然变化所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当你的儿子被强迫停止他喜爱的活动时,会用一整套身体动作对这种不公平表示抗议,比如敲打、尖叫、哭闹。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帮助他平复这种情绪。
🖋1.让他对你的安排计划预先有足够的了解。给他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2.你可以给孩子说一些只能想象却不能在现实中实现的事情。用幻想的方式表达出他的愿望,可以让他更容易面对现实。
🖋4)说谎:谎言通常代表了“愿望”或“恐惧”。不要诱导孩子掉进说谎的圈套中,最好让他直接面对事实。
eg:妈妈:谁把花瓶打破了?……是你干的吗?
孩子:不是我。
妈妈:你确定。不要对我撒谎。
孩子:嗯,我发誓我没有。
妈妈:你这个小骗子。我亲眼看到你打碎的,现在你必须接受惩罚。
不要诱导孩子掉进说谎的圈套中,最好让他直接面对事实。
妈妈:我看见你投球时,把花瓶砸碎了。
孩子:不,我没有。我发誓。
妈妈:我知道你希望它没有发生。鲍勃,我很失望。我希望你想在客厅踢球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说“不”,现在我们该怎么收拾这个残局呢?
孩子:我去拿扫帚。
不要给孩子贴上“骗子”的标签,而是应该接纳他的感受,并告诉他我们的感受,从而让他有勇气坦然跟我们说出事实。
🖋5)主动:从“我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做某件事”转变为“我怎么才能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个问题。”
不预先了解孩子的感受,是很难得到他的配合的。你首先倾听了他的感受,站在他这一边,并且因为他主动参与了问题解决,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实施。这样做你便送给了儿子两个礼物——对他的理解,以及让他在某种程度上掌控自己的生活。
解决孩子们之间的争吵的一个主要建议是让孩子们自己参与进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强加一个解决办法给他们。
当你们命令孩子,给他“反思时间”的时候,应该让自己来个“反思时间”。
总而言之,和孩子相处,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想法、思维去预设,去评价。尊重他们的任何想法。比如“床底有怪物”是许多小孩成长中会有的担忧。接纳孩子的判断,并让孩子主动参与,自己想办法,就能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