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些决策部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遵循。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市作为国家的首都和科技创新中心,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探索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本文摘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政策、实践、建议》一书中关于北京现代化产业的案例,供读者参考。
新时代北京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对接国家战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巩固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稳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五个突破”,推进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三大变革”,重点实施“八大工程”,走出新型工业化的“北京路径”,积极构建具有首都特色、高端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高端引领
北京集中优势力量,选取主攻方向,聚焦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着力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精尖产业,持续巩固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十四五”期间,北京巩固完善高精尖产业格局,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目前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空天技术等未来产业已初具规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可靠的产业基础,北京的产业生态正一步步“超前”迈进。
(二)创新驱动
北京超前部署基础前沿研究,开展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系列改革措施,吸引、培育全球顶尖人才,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构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格局,并形成了五个方面的“北京经验”。
(三)数字赋能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最强驱动力。目前北京的万人5G基站拥有量、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接入数、国家级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供应商数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等均居全国首位,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规模排在全国前列。
(四)企业主体
北京着力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扎实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参与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链接首都科创资源,构建全成长阶段基金工具体系和HICOOL、创客北京等平台。
(五)人才为本
北京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入实施“北京学者”“智源学者计划”“脑科学科研开放合作计划”等培养支持项目,培育有国际影响力潜质的优秀科研人才;截至2023年底,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智源学者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累计遴选支持超过3300余人。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政策、实践、建议》
(摘自《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政策、实践、建议》一书,整理/庄希颉)
内容简介
关注我们